


德里,印度總統府附近,著名的觀光圣地“印度門”前,警方投出的摧淚彈落在路中間,頓時街頭煙霧彌漫,一股刺鼻味沖進腦里。鎮暴警察射出強力水注把人都吹翻了?,F場哀號聲、憤恨不平聲四起。人影綽約中,可以見到戴口罩的人們向警察丟擲石塊,警方立即沖過煙霧追趕頑強的示威群眾。警察穿著防彈背心戴著頭盔,手持長棒,見到示威者就圍起來揮棒狠打,一點也不手軟。一撮示威者被打倒在地,他們被逼緊圍坐成一圈,綣縮弓起身體,以降低警方拳打腳踢,棍棒齊下的傷害。
這“印度門”前的暴力一幕,在我心里泛起的第一個疑問是,佛教發源地怎么成了這個樣子?
“印度門”的樣子跟巴黎的凱旋門長得很像,平地中一座聳立的長方型拱門?!坝《乳T”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印度軍人而建。這些人是為了印度后代能夠更好地生活而犧牲,而現在,印度政治流氓使印度警方和人民相互殘殺,而且就在紀念人民英雄的巨大石碑前。
另一方面我卻很清楚地知道,那些示威者和盡忠職守的秩序維持者都是罪犯政治化的受害人。
去年印度女學生的強暴案激發了整個印度社會的集體憤慨,印度社會興起一波波“反腐敗”示威。“印度門”前的群眾為了抗議印度政府超過1/3的官員、議員擁有強暴、搶劫、謀殺、綁架的罪嫌,卻仍然高高在位不下臺,憤而走上街頭示威抗議。
在他們眼里,整個印度大半已被罪犯、無賴、流氓所統治。一開始,罪犯與政治勢力合謀奪取選票,罪犯受政治勢力的保護,后來干脆直接參選,成為政治人物。
圣雄甘地以和平方式,爭取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走向共和至今巳60多年。英國人留下的統治經驗,似乎沒有給這個文明古國奠定很好的民主政治成長基礎。印度發展民主政治的艱困路途中,民主被種姓、宗教、地方主義,現在又多了一項罪犯,所綁架。
據印度調查機構統計,今天的印度有1/3強的政治人物是犯罪嫌疑人。在印度,全國4853個國會議員中有1448名“有案在身”,1448人中有641名是以強暴、搶劫、謀殺、綁架等重罪被起訴;印度政治角力場的北方邦,58個部長級官員中,有29名部長級官員有犯罪前科。在印度的政治現況中,只要不被法院判決定讞,政治人物是不會為了“避嫌”或“公信力受影響”、“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而主動下臺的。他們宣稱,被法院起訴,是政敵政治斗爭的競爭伎倆,任何人都可能以莫虛有的罪名控告一個政治人物。
向來民主要靠法治維護,但像印度,這樣一個罪犯不僅逍遙法外,而且還能跑上政治舞臺當權的地方,法律怎能有效施行呢?老百姓怎能不受魚肉呢?
犯罪嫌疑官員的統計數字要配合其他數據才更有社會意義:12億的印度人口中,目前約有6億印度人因缺乏公共衛生設施和觀念,他們幾乎是隨地大小便;“種姓”最下層的賤民在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家將近有2億人,他們仍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做著最底層的工作。餐廳、酒店、學校對他們有嚴重歧視,社會資源幾乎不向他們傾斜,他們翻身的機會渺茫。
2010年4月,印度才立法保護女童的教育權,但印度的法律受到地方主義、種姓觀念、宗教的限制,實施效率很差,兩性的平權仍遙遙不可待。印度精英在過去60年的艱困建國大業進程中,舍身取義的不在少數,但最后這個國家還是被民主政治最黑暗的一面所綁架。
看到中國的成長,印度人自己也在懷疑,民主是否適用在發展中國家?像印度這樣擁有12億人口,但文盲比例極高的社會,人民是否有能力辨別,選出黑道人物作為政治人物會傷害到自己?一般印度農村,學生每天上課不超過一個小時,百姓的教育與文化程度較低。印度有25%的文盲,也就是將近3億人口。這樣的社會,民主的優點無法發揮,缺點卻畢現。印度人爭取脫離異族統治,實行民主政治巳經長達60年,但現在,印度被罪犯和無賴控制。流氓一旦躍上政治舞臺,有了指揮權,就可以動用警力和軍隊,窮兵黷武、魚肉鄉民。
然而正是因為印度有民主政治,所以政治罪犯才有機會被曝光,被擺在放大鏡下被檢視。隨著印度的經濟愈來愈好轉,貧富差距愈來愈小,民智愈來愈開,教育愈來愈好,社會資源愈來愈平均分配,印度的困境會向好的地方轉向,印度人民會靠著手中的選票擺脫那些民主的枷鎖。(摘自臺灣“聯合新聞網”)(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