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杯雖是大眾化的商品,卻很能展現自我風格。
所謂的馬克杯(Mug),是泛指帶有大握把的杯子,Mug這名詞源自北歐的Mugg,Mug原本是一個術語,是統稱包括碗、大口有把的水罐等,直到1714年的喬治王朝將制作此類型的陶匠都統稱為“馬克陶匠”,并把販賣這類型商品的小販稱為“馬克販子”,所以后來就有人將Mug翻譯成中文的“馬克杯”。
馬克杯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傳統圓柱形杯身加上握把,拿起來有種堅固厚實的感覺。馬克杯材質不限定于瓷器,也有塑料、玻璃或不銹鋼,但瓷器仍是市場主流;因瓷器表面可繪制賞心悅目的圖案,所以有千變萬化的風格可供選擇。
馬克杯一般容量多為150毫升至500毫升,某些款式會有更大容量或趣味造型。
瓷制的馬克杯十分耐用,因為燒結溫度在900度以上,所以耐高溫,一般正常使用都不會有破裂問題,可是如果因加溫位置不均,將會使得瓷器熱膨脹,一旦集中在結構比較脆弱的地方,就可能造成破裂。至于馬克杯的溫差容忍極限跟制造材質、設計都有關系。
(蔡志良)(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