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物價昂貴的香港,食物價格飆升,當有人可以窮奢極侈,有人就要勒緊褲帶;浪費食物隨處可見,也有人發起救亡運動,挽救食物,實行資源再分配。
瘋狂漲價
去年12月21日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之際,有高級餐廳推出逾2000港元的“最后晚餐”,收費再高昂仍全場爆滿,來個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末日當日也是冬至,傳統有冬大過年之說,各家各戶也回家“做冬”吃飯。不過,許多香港的獨居長者就沒有這個福份了,需要靠慈善團體雪中送炭。
至于一般市民如何過冬?在冬至的下午,到任何菜市場走一走,也看到不少肉檔大排長龍。過冬,燒味和肉類可說是必備的,再貴,也得買來過節。
有多貴?單看活牛價格,一年內六度加價,以普通牛(即非肥牛)價格為例,2012年4月時為每擔2925港元,至第六次加價后已達每擔4105港元,加幅之瘋狂終于令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也表示不安,使特區政府就開放供港活牛市場的態度出現轉變,指只要有足夠證據,將毫不猶豫開放市場(香港的內地供港活牛市場,一直由五豐行壟斷了數十年)。
牛肉只是其中一項愈買愈貴的食物。只要你外出吃飯,也不難發現,不少市民經常光顧的茶餐廳和連鎖快餐店,也不再價廉物美。快餐店大家樂一年內兩度加價,加幅較去年增加3%至4%;一家米其林星級老牌面家的主打菜式在3年內3次加價,另一家以咖喱牛腩飯聞名的食店也把招牌菜由55港元加至70港元。
民以食為天,食材和店鋪租金的瘋狂加幅,確是難以讓人吃一口安樂茶飯。有店鋪為了生存而加價,也有店鋪選擇結業,許多小本經營的店鋪過得末日,卻過不了新年。最近更有傳媒揭發有連鎖快餐店為減低成本而聘用童工。在香港,要吃得飽,忽然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
剩食現象
令人費解的是,盡管食物愈來愈貴,可是卻不見得香港人對食物珍而重之,反而出現“剩食”的問題。
近年,已有不少新興的非政府組織出現,經營食物銀行,著手處理這個富裕社會才有的問題。尤其在喜慶節日,食肆和超市往往有數之不盡的食物浪費掉。2012年中,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就發現有超級市場將仍未到期的食物棄置,每日共丟掉逾87噸食物,而且有1/3是仍未過期的蔬果和面包。
食物和廚余已成為全港主要的固體廢料來源之一,地球之友就統計出香港人每天丟棄近3600噸的廚余,占都市固體廢物約36%,其中工商行業在去年每日棄置量約千噸廚余。在喜慶日子情況尤甚,餐宴和酒席往往是造成浪費的來源,在中秋節,估計就有200多萬個月餅遭棄掉;來到普天同慶的圣誕,又會有多少水果、蔬菜、面包,即使未過期,卻因為不夠美觀而被拋棄?
食物回收團體的出現,固然可把有用資源分配給弱勢社群和其他有需要人士。但最根本的問題,仍是怎樣才可以令香港人重拾珍惜食物的美德?盡管香港仍未至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但社會上最基層人士每天仍要為吃得飽而掙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于去年12月公布的“基層家庭開支模式研究”顯示,最貧窮人士平均每月食物開支占總開支40%多,即大概只有873港元,平均每日只有20多港元用作一日三餐的費用),那邊廂食物浪費卻有增無減。香港人,什么時候才能反省一下自己的消費行為?
地溝油來了
也許浪費食物就是作了孽,有報應的。香港人今年圣誕終于收到一件相當重口味的大禮——地溝油來了。
自從2011年12月中傳媒揭發香港出現地溝油后,所引起的恐慌也許比世界末日更大。最初,傳媒發現一間本地的山寨油行,自行把由內地著名食油供應商北大荒供應的花生油混合其他物質,并廉價出售。事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后證實,其中幾個食油樣本的可致癌物含量大幅超過歐盟標準;而食環署在北大荒中發現有兩個在未混油之前的花生油樣本,驗出含致癌物超出歐盟標準近8倍。當局已要求供應商停止出售和供應有關產品,及向市面全面回收超標產品。
“誤用”比成本價還要低的地溝油的食肆紛紛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而北大荒由最初說“做飲食行業要講道德良心”,到后來登報聲稱只為來貨品代為包裝。
香港人識飲識食,地溝油令人聞風喪膽,當然是寧可信其有。但愿,2013年的香港,能夠珍惜食物之余,不會連食物安全這個橋頭堡也失守!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