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bel Chu 容若 梅子



主題一:光暈
世界陰霾過后引發人類對自我與世界的探索主題,科技不斷發展,新產品的不斷出現為下一代帶來了希望的訊息。末日的恐懼與質疑已被狠狠的拋于腦后,滿懷信心的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了未來生活質量的提升,從而得到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改變。自我反省、內心對話與精心思考等自我提升的方式受到重視。新的人體工學原理與人體攝影大量出現,前衛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帶來建筑主義的利落純粹感。
顏色:透明的水粉色調與瓷器中性色調體現玲瓏通透的材質感,乳白色、半透明色調則為現代科技感提供色彩支撐。
面料:新科技的不斷發展讓科技面料得到更多資源,全新的面料領域出現:薄紗與錦綸以“仿生法”出現,模擬細胞膜與蜂窩的緊密結構,冰凍玻璃、塑膠糖紙、描圖紙、水晶與鍍白金薄膜。
圖案:幾何細條紋模擬數字化科技研究、細胞分子進化模擬圖案、納米分子圖案以及佩斯利花紋變異圖等各種各樣奇特花朵圖。
主題二:停靠港
以一名四海為家的世界公民為公故事原型。新航海時代的開啟引發一連串的旅行熱潮,相對于浮躁世界所不同的是,旅行中所見所聞都以極其豐富的民俗特色與區域特性出現。地圖紋理與海陸相交版面為復古圖案提供靈感來源,精致手工藝作品與褪色牛仔同時出現,頗具對比性的兩樣元素竟然有難能的和諧感。
顏色:日曬雨淋的航海生活為深淺調色板的變化提供來源,沖毀褪色的牛仔藍。朱砂紅褪下嬌媚轉變到酒紅色調,平靜而自然的紅白藍色調來自航行途中的碧海藍天與集裝箱布,高地沼澤色調來自航行途中的風雨兼職。
面料:洗水效果布料,材質整體顏色以低純度出現。竹節紋理、顆狀與不規則效果賦予基礎面料原始氣息,柔軟舒適的手感為主推。
圖案:幾何圖案,馬賽克風格結合日本與布列尼塔傳統圖案,通過花磚色塊的變化將兩種文化互相融合。從海藻與深海生物鐘汲取靈感,貝殼與貝類印花有趣生動。鏤空處理效果與
北歐民俗印花入侵,多種異域文化與手工織物印花圖案出現。
主題三:坦率
美好的童年時光仍舊停留在腦海,拒絕長大的小怪物與自我世界中衍生的超現實主義,維多利亞式著裝帶來怪誕的病態美。歇斯底里的少女心態,搪瓷娃娃與動物標本帶來噩夢般的童話世界,連體、雕塑、人體器官、肉欲、詭異、復古,超現實主義與流行藝術的風格共鳴。
顏色:無光澤與塑料表面的基調添加酸性色,愈加濃烈的復古感。水粉色與棉花糖果色逐步向粉筆質感靠攏。水粉色調與酸性混搭詭異又玩味。
面料:柔軟質感的棉質布料,餐桌格紋印花布料與彩色條紋輔料,強調輕盈質感的薄紗與奇特花紋蕾絲。啞光面料與光滑緞面,英式復古刺繡凸顯維多利亞式的洛麗塔風情。
圖案:馬戲團夢境帶來雜技演員與惡魔打造的迷幻圖案,詭異的愛麗絲仙境世界。撲克紙牌與瘋帽子形象滿天風雨下西樓,抽象碎花的眩暈效果,精致鉤花凸顯浪漫情懷。
主題四:烏木
多元文化日益發展讓更多的有色人種躍于國際舞臺,不再沉浸于人種歧視中的人文世界,更加注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特色發展。以熱帶旅行家為靈感故事原型,神圣而復雜的非洲地區,驚險刺激的探索,部落圖騰的神圣與手工藝術的交匯融合。資源天堂中的民俗元素,熱帶植物與香料帶來的熱帶風情,跨文化領域的審美正漸漸衍生開來。
顏色:充滿異國情調的熱帶風情香料金屬色調。復古棕色,鮮艷色調的爆發,灌木與咖啡,香料與花草,一切來源于生活居住地。
面料:極具原始感的亞麻編織材質,以結構緊湊的材料營造出黑人的完美體形。磨砂與拋光面料,復雜圖案印花,圖騰劃痕紋身狀蕾絲面料。
圖案:印花織物圖案大熱,部落傳統圖騰帶來神秘莫測的部落文化淵源,壁紙與凹版印刷術帶出印花圖案的靈感(棕櫚樹,芭蕉樹,菠蘿等植物花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