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義
隨著裝備采購制度改革,裝備承制單位的成份變得越來越復雜,一批批優秀的民營企業、軍隊和大學研究院所也紛紛加入到軍品研制和生產陣營中。這是我軍裝備采購體制的一項重要改革,將對我國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推進新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加速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選擇。軍代表如何對不同承制單位生產軍品實施有效質量監督,改進、創新軍品檢驗驗收的具體方式方法,確保質量建設各項工作更加深入細致、扎實有效,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軍民融合是國防建設轉型的必然趨勢,是我們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走在新軍事變革前列的國家,普遍重視軍民兼容、軍民結合,不斷推動軍民兼容、軍民結合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美國國防體制改革的名言就是;凡是地方能做到的事,都從國防系統移到地方去,凡是能在市場上買到的,就直接拿來滿足軍事需求。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美軍又把新軍事變革稱之為“軍事采辦的革命”。法國和日本的大型科研項目,也都注重“民為軍用”,充分利用民用高科技,加快民用技術轉移,推動軍民融合。
新軍事變革的趨勢表明,新技術使軍民通用性性愈來愈強,軍民融合愈來愈寬,必須更多地依托國民經濟體系。特別是信息技術不斷更新,要求軍隊再不能封閉建設。只能是充分利用社會的巨大創新能力,提高軍隊信息化建設水平,以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的重大戰略思想,要求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加快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與民的裝備科研生產體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些重要思想,深化了黨對國防和軍隊建設關系的認識,明確了軍民融合戰略地位和實現途徑,是我黨創新理論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成果,是國防建設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創新。使一直讓民營企業感到遙不可及的軍工領域向民營企業敞開了一扇大門,也一下點燃了民營企業對于軍工領域壓抑已久的熱情。為軍代表質量監督工作明晰了首要之義,重要之法,必要之策。當前,要圍繞國防建設模式的轉變而轉變觀念,確立軍民融合在軍代表質量監督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研究軍民融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快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與民的裝備科研生產體系,進一步消除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制度性和經營性障礙,充分利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努力開創武器裝備建設新局面。
軍品生產,一切為了質量,質量高于一切。軍代表必須向企業的一把手闡明軍品質量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最高管理者思想工作,才能有效開展質量工作。加大《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軍事代表工作條例》國軍標準等質量法規的宣傳作為年度工作要點。軍廠雙方通過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質量法規宣貫會和質量碰頭會等會議,以及部隊在戰備訓練中發生的典型質量事故,來提高企業對質量安全形勢嚴峻性的認識。要明確企業的質量主體地位,更要明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成員的不同質量責任,解決人人都與質量有關,人人都應當關心質量、重視質量的問題,在企業營造重視軍品質量的良好氛圍。幫助企業學習貫徹國家和軍隊有關軍事裝備生產的政策法規,幫助企業學習貫徹黨關于武器裝備質量工作的重要指示,使企業認識到質量工作對于軍事裝備生產的重要性,使軍代表和承制單位在裝備研制、生產、檢驗過程中建立一套共同語言、共同尺度、共同準繩和共同遵循。確保裝備質量,就是對官兵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戰爭負責,牢固樹立“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的意識,絕對不允許忽視質量,絕對不允許以次充好,對此不能有一點含糊。使企業對軍事代表的質量監督職責有所了解,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軍代表工作,共同抓好質量工作。幫助企業端正指導思想,從事軍工裝備生產使命非常光榮,責任非常重大,著力把握好質量、進度和配套這三個關鍵環節。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堅持“三不”和“三不放過”原則。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扎實實抓好質量工作,確保武器裝備生產質量。

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確定后,軍代表對承制方質量體系的運行狀況進行監督尤為重要。可以把對產品質量以“事后把關為主”變為“預防為主”,把以管“結果為主”變為管“因素為主”,實現全過程監督,從而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在對民營企業進行質量監督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來研究探索新的監督辦法,促進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一是督促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按照“領導作用”這一質量管理原則,對質量體系換版認證工作進行策劃,通過新時代質量體系中心認證,促進體系正常有效地運行;二是要積極參與企業的內部質量審核,督促企業整改內審發現的問題,不斷改進企業質量管理工作,以增強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是要抓住影響質量的重要環節,從設計、試制和原材料、原器件、質量保證大綱、關鍵工序、不合格品審理、整機質量檢驗等抓起,吃透技術、吃透規律、吃透狀態,明確質量目標,為裝備生產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四是要進一步完善軍事代表質量監督工作的法規體系,細化監督管理工作,將每項工作分解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建立各種業務登記表,用于記錄各項工作,提高工作的可檢查性和可追溯性,制定檔案資料管理辦法,及時進行資料的清理、歸檔、裝訂和登記,確保資料項目齊全、查閱方便;五是軍廠團結協作。確保工程裝備質量,是軍廠雙方共同的目標和責任。可以說,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離不開軍代表的把關和監督,軍代表質量監督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和配合,二者相互促進。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軍代表和承制單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技術上敢于較真,工作上互相支持,營造了同心同德干事業的良好氛圍,保證質量監督水平的不斷提高。
針對民營企業承擔的軍事裝備生產任務較少,有的企業僅占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企業眼睛不只要盯合同、盯價格、盯付款,更要深知部隊的光榮傳統、應盡的權利和義務,不斷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確保在源頭上不出現疏漏。再加上軍代表介入之初,關系未協調到位,企業對軍代表不十分了解,存在各種各樣的想法,甚至怕軍代表了解的情況多了會妨礙生產進度,以致開會不通知、會后不交流、內審不通報、技術不溝通、整改不簽字的情況時有發生,致使軍代表在表面上轟轟烈烈頗受歡迎,實際上卻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因此,軍事代表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擺事實講道理,逐漸打消企業的疑慮,建立起軍企雙方良好的工作協作關系,使之盡快建立質量監督體系,從生產的各個環節上,明確質量目標,健全質量體系,加強科學管理,不放過一絲隱患,不漏掉一個細節,強化質量監督。按照嚴格技術標準、嚴肅問題處理、嚴把批次質量的工作要求,堅持原材料零代用、不合格品零處理、最終產品零缺陷交付的工作標準,做到驗收項目不減、驗收程序不亂、驗收條件不松、驗收標準不降、對發生的質量問題不查到底不罷休,不解決問題不撒手,確保檢驗試驗結論客觀、準確。做到質量問題不歸零不交付、產品不完備不交付、技術資料不齊全不交付,確保向部隊交付質量合格的工程裝備。精心呵護民營軍品企業,為裝備質量盡心,為民營軍品企業發展盡力,擔當起“裝備尖兵、質量衛士”的責任。

一切為打贏,是做好質量監督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也是民營企業樹立做好軍工裝備的根本出發點。堅持做好全系統、全壽命、全過程質量監督和服務保障工作。在裝備研制階段,嚴格把好設計、試驗、定型關,為新裝備形成戰斗力打牢基礎。在裝備生產階段,嚴把關鍵環節、關鍵工藝、關鍵部件的質量監督工作,為新裝備形成戰斗力提供保證。在裝備使用階段,急部隊所急,積極為部隊排憂解難,讓部隊滿意。一是編寫好使用維護說明書。按照我軍裝備保障的要求,本著實用、配套、通俗易懂的原則,運用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理論,全面敘述裝備的預防性維修和故障診斷等內容,為部隊正確實施使用和維修提供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認真搞好交裝培訓。使接裝人員不僅熟悉了新裝備的基本性能、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而且掌握了新裝備常見故障的排除和基本操作使用方法;三是采取先受理、后問責的辦法,及時為部隊解決裝備技術質量問題。從技術服務、技術資料提供、零配件提供、現場服務、質量問題處理等,做到重大質量問題不誤事,加快信息處理,進一步提高為部隊技術服務工作的效率,為裝備“兩成兩力”建設的全過程提供堅實支撐,為實現富國強軍的偉大目標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