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里 ,王桂茵,晉學輝
(1.海峽交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福州海峽職業技術學院)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是建立在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要風險分析工作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風險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風險調查、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及初始風險等級判斷、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落實措施后預期風險等級、風險分析結論等,具體內容見表1。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對社會穩定風險分析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有風險調查評估、風險識別和判斷評估、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評估、落實措施后風險等級確定以及評估結論。風險評估工作原則上要在風險分析工作結束后,風險分析報告出版后進行。
某市位于J省東部的M江下游沿海地區,市區人口2921736人,全市總人口7115370人,是J省最大的城市,也是J省的文化、政治、科研中心。

表1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工作的主要內容
推薦方案線路全長約26.265km,全部為地下線,共設22座車站,設定修段1座和停車場1座,設主變電控制中心1處及配套機電系統工程。線路先后與軌道交通網絡規劃中5號線、1號線、3號線、4號線等4條軌道線換乘,并與1號線設置聯絡線。
建設單位在組織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工作時,主要采用方法如表2所示。
風險分析的主要結論:本工程項目的初始風險等級為中級,風險水平可有條件接受。采取風險對策措施后,項目風險等級可進一步降低,風險水平可接受,工程建設可行。

表2 某市軌道交通2號線社會穩定分析采用方法
(1)評估工作主要過程。
評估工作的主要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評估工作流程圖
(2)針對風險分析報告的評估。
①風險調查:調查對象準確,調查結果相對合理,但不夠準確。報告中未詳細介紹調查對象的性別比例、年齡段、學歷層次及沿線各片區意見。評估工作中采取補充風險調查。
②風險識別:a風險因素初步識別結果對各個階段的可能的風險因素都有考慮,比較合理。b風險分析篇通過分析得到本項目社會穩定風險主要單項因素,比較全面,基本上考慮到可能在項目全周期過程中出現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風險因素。對于風險可能發生風險的時期和區域范圍做出了較為準確的判斷。評估工作中進行補充完善主要風險因素,并匯總。
③風險估計及初始風險等級判斷:風險分析報告中對于風險估計的標準采用風險概率和影響程度兩個指標來定量分析社會穩定風險因素,評斷標準均分五級,基本能度量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所以評判標準合理。風險等級的確定采用了風險程度判斷法、綜合風險指數法等兩種方法,比較綜合地判定了該項目采取措施前初始風險等級。評估工作中對匯總的主要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初始風險等級。
④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風險處置對策的原則合理正確;征地、房屋征收措施規范;施工期及運營期環境影響方面的措施合理得當;施工措施考慮施工影響區域,對于文明施工措施合理、可行,各項安民工作考慮充分。評估工作中補充完善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提出應急措施。
⑤落實措施后的預期風險等級:評估工作中采取措施后,重新對主要風險因素的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本項目的風險等級。
補充風險調查主要采用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
評估主體組建調研組,對推薦方案線路沿線進行了現場走訪及問卷調查。走訪單位19家,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司企業、醫院、學校、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等,回收單位問卷19份,有效回收率100%。調查群眾530名,其職業基本覆蓋項目范圍內所有的行業,年齡構成以生活經歷豐富、較為成熟的人士為主,回收個人問卷510份,有效回收率96.22%。
因此,補充風險調查所反應的公眾意見具有代表性。
綜合風險分析報告中的風險因素,經補充調整后,得到風險因素識別評估對照表,如表3所示。

表3 風險因素識別評估調整對照表
(1)風險估計、判斷的標準與方法。
①風險概率(P)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按照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將風險概率劃分為五個檔次,很高(概率在81%~100%)、較高(概率在61%~80%)、中等(概率在41%~60%)、較低(概率在21%~40%)、很低(概率在0%~20%),可依據經驗或預測進行確定。
②影響程度(Q)表示風險事件對項目產生的影響的大小,按照風險發生后對項目的影響大小,劃分為五個影響等級,嚴重(定量判斷標準81%~100%),較大(定量判斷標準61%~80%),中等(定量判斷標準41%~60%),較小(定量判斷標準21%~40%),可忽略(定量判斷標準0%~20%)。
③評估單位綜合前述工程影響分析和相關者訴求,將單因素風險的風險程度(R)分為重大風險(P×Q>0.64),較大風險(0.64≥P×Q>0.36),一般風險(0.36≥P×Q>0.16),較小風險(0.16≥P×Q>0.04)和微小風險五個等級(0.04≥P×Q≥0)。
按照導致風險后果的影響程度,社會穩定風險等級可分為三級,風險等級的判斷標準如表4所示。

表4 風險等級的判斷標準
(2)匯總風險等級判斷。

表5 匯總單因素風險等級
對于匯總的風險因素,采用風險程度判斷法、綜合風險指數法評判本項目初始風險等級。
由表5可以看出針對本項目單因素風險中,重大風險一個,中等風險三個,一般風險五個。對照表4可以判斷本項目初始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采用綜合指數法對本工程風險進行判斷,最終得到本工程風險指數為0.5387,由表6可以判斷本項目初始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在問卷調查中,對本項目建設持反對意見的公眾僅占調查人數的3.04%,小于10%。
綜合單因素風險法和綜合風險指數法兩種方法,參考調查結果,得到匯總后的本項目整體初始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3)補充風險措施。
①涉及特殊困難家庭的風險控制措施。②地鐵2號線穿越不良地質、河流和居民區的風險控制措施。③地下車站基坑開挖引起坍塌和造成建(構)筑物傾斜、開裂、破壞等風險控制措施。④運營期間振動控制措施。⑤對于盾構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控制。⑥地下車站內發生火災的風險控制措施。⑦地鐵特種設備及供電等系統出現問題風險控制措施。
(4)措施后風險估計和判斷。

表6 措施前后各因素風險變化匯總對比表
由表6可以看出采取措施后,各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措施后本項目風險因素,一般風險因素5個,較小風險4個。按照單因素風險程度法可以判斷本項措施后風險程度等級為低風險。
措施后綜合風險指數為0.2783,可以得到本項風險等級為低級,與單因素風險程度法判斷一致。
綜合可以判斷本項目措施后風險等級為低級風險,項目總體可控,可以實施。
(1)分析報告中,初始分析風險等級為中級,針對各風險采取措施后,項目整體社會穩定風險為低風險,可控。經評估,補充風險因素后,分析項目匯總風險因素得到項目整體風險等級為中級,結合采取初始措施及初充措施后,項目整體社會穩定風險程度為低風險,可控。
(2)分析報告中針對初始風險因素采取的初始風控措施基本可行,經補充風險因素和措施后,各風險因素能夠得到較好控制,降低了各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說明采用各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可行、有效。
[1]金淮,鐘巧榮,呂培印,等.城市軌道交通初步設計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10).
[2]張萌,林本海.地鐵建設期工程風險評估方法及其應用[J].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12,(4).
[3]武乾,武增海,李慧民.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