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來為我們推薦一切與書有關的事情:幾本近期內打動了你的好書、怪書、奇書;某家讓你想去得不得了的書店;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讓你迫切想把它做成書的想法……
推薦方法:
1. 直接將文字和圖片發送到ywking2008@163.com。2. 將文字和圖片上傳至你的博客,將博客地址告訴http://blog.sina.com.cn/yushusmart上的龍咕咕。
國人總會在子女獲得教育機會時,產生迷失——孩子應該怎樣去學?
市面上充斥著滿滿的“狼式教育”“鷹式法則”等嚴苛手法,亦有“快樂學習”“寓教于樂”等微笑方式。是扮黑臉還是紅臉,是走親子路線還是威嚴長輩風范?這都值得人好好思量。
恰好,身為全國特級教師、國家級優秀教師的曾志梅老師,用她“25年一線教師、15年小學班主任、4年特級教師、7年校長”的經歷來與我們商討這樣的問題。無疑,這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教育界的從業者,總是見過許許多多的孩子,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案例。通過她專業的角度,從最客觀的身份出發,為我們提出的這一本“建議匯總”,非常發人深省。
書中的內容依照“時間線”延續,最開始便提及了我們非常關心的“擇校”問題。
是否應該選擇名校?孩子需不需要寄宿?怎樣給孩子挑選適合的學校?這一系列非常實際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比較中肯的建議。當然這只是提供一個參考,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像書中所說,根據自身以及家庭情況“量力而行”。曾老師建議“家長一定要根據自己及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選擇孩子喜歡的學校,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擇校之外,選擇老師,選擇培養孩子的方法,就成為后續的思考重點。
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到新的階段,從啟蒙式走向了啟迪式的求學之路,許許多多的問題就紛至沓來。家長剛從多重選擇課題中松一口氣,立即就陷入孩子的忐忑求學之路上。有的家長甚至會想,如果當初選擇了名校,目前的一些問題是否就能迎刃而解。事實上,本書告訴了我們,“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和生活的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能否進名校更重要。”
孔子也曾提及,關于因材施教的話題。
在學校求學是一回事,如何幫助孩子在求學過程中,領略真諦,尋找快樂學習法,才是重中之重。很顯然,相較于一個老師面對多個學生的情況來說,家長方面更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比如說,遇到問題時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通過監督、陪伴、鼓勵等多種方法協助著老師來解決,孩子的快樂求學路必將事半功倍。
比如說,孩子初入小學有一個適應期。通常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厭學容易發生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過了第一學期的新鮮勁兒之后,孩子由于某種原因,開始不想上學。
如果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首先應該了解原因,搞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然后再對癥下藥,想解決之道。
對于這普遍也最老大難的“厭學”問題,曾老師提議——很多時候,家長自以為很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單純而又豐富的。家長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孩子。孩子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在小學低年級是很容易發生的,其實并不是孩子的智商問題,孩子剛剛進行了角色轉換,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過程會根據每個孩子適應能力的不同而長短不一。如果孩子剛入學,跟不上學習節奏,作業不會做,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可以給予適當的輔導和幫助,幫孩子度過升入小學剛開始的不適應期。
當然,這只是其中列舉的解決方案之一,書中針對“被同學欺負,不敢去學校”以及“因為家里有事,想要逃避”等情況,也做出了應對的解答。
對于很多家長的思想誤區,書中也有涉及:成績好不等于基礎好,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數學能力來自生活,接觸大自然比上補習班更重要,家務事也能提高學習能力……這些現實又有參考意義的話題,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舉例,更深層次地引發我們的思考。
如果說人生是一幅風景畫,小學就是這幅風景畫的底色。小學階段看似不起眼,卻決定著整個人生的色調。如果小學階段讓孩子在愛和陽光的沐浴下,打下快樂、自信、陽光、智慧、儒雅等底色,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自信、快樂、陽光的人。反之,如果小學階段的底色沒打好,就可能為孩子的人生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重視小學的基礎奠定,重視孩子們在這個時間段的問題,讓孩子將來能夠笑著回憶這段時光。我們需要做到的,只是再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尋找出適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