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鏢

二十歲的青春是什么?二十歲的青春熠熠生輝,是一首鏗鏘有力、永不言敗的戰歌。
二十歲的青春有什么?二十歲的青春神采飛揚,有一種生機盎然、氣貫長虹的力量。
在我們的眼里,二十歲的弱冠年華,正是對未來充滿著憧憬的階段,正是美好人生的開始。6月19日,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星期三,在朔州市經濟開發區小南國飯店因天然氣爆炸引發的一場事故中,前往救援的朔州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三班副班長杜曉燁壯烈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20歲。
有人說,青春是不滅的火焰。當接到指令出發的朔州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官兵趕赴現場救援時,為進一步偵察火情,查找著火點有效實施滅火,三班副班長杜曉燁主動請戰,與作戰指揮員王躍和戰友邱寶光、張堯、張全義組成攻堅小組準備突入火場展開偵察。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幾分鐘后的突然爆炸,使得身處火場前沿的攻堅小組受到氣浪和玻璃碎片的雙重沖擊,其中的好戰士杜曉燁,則永遠閉上了雙眼,也讓時間凝固在2013年6月19日晚9點38分。杜曉燁的離去,讓朝夕相處的戰友,悲痛難過;讓憧憬著未來的父母,肝腸寸斷。但他用烈火般的青春詮釋了忠誠和榮光,以無悔的選擇為自己年輕的生命畫上了一個璀璨而悲壯的句號。
“大家往后退,快往后退!”這是沖在最前方的杜曉燁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1993年11月出生于晉中市太谷縣的杜曉燁,是一個標準的“90后”,這個從小沒吃過什么苦的大男孩,和同齡人一樣,熱愛生活,愛笑愛鬧,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希望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2011年12月,剛從太谷職業中學畢業的杜曉燁應征入伍,服役于朔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在他最風華正茂的年紀,將這一抹神圣的橄欖綠和保國衛民的莊嚴使命融為一體。
和大多數人一樣,杜曉燁也很平凡,國字臉,中等個子,“其實剛入伍時,小杜的身高、體質并不占優勢,在新兵連組織的體能技能綜合素質摸底時,他還排倒數呢!”朔州市消防支隊參謀長王永祥回憶道。
軍營是個大熔爐,錘煉著一批又一批的“鋼鐵”,杜曉燁也不例外。當消防兵必須有很好的體力,新兵訓練一開始,面對高高的訓練塔和窄窄的獨木橋,高強度的訓練讓這個媽媽眼中的“親疙瘩”有些吃緊,但他不服輸,天天苦練。寶劍鋒從磨礪出,在一年多的軍旅生涯中,他的身體、思想和意志得到了鍛煉和磨礪,終于成長了起來。從學校里的懵懂少年,到軍營中的錚錚硬漢,他用汗水和血水,澆灌著自己。今年年初,當兵只有一年多的杜曉燁因綜合素質過硬、組織指揮能力突出被特勤中隊選任為戰斗三班副班長,并在支隊開展的比武競賽中多次獲獎。
“隊衰吾恥,隊興我榮”。這是杜曉燁在三班學習室的榮譽欄上寫下的格言,他以此資激勵自己和班里的戰友。他就像兄長一樣愛護著、關心著班里的每一名戰友,班里的新戰士在訓練上跟不上,他就不厭其煩地給他們做示范。他還經常跟戰士談心,以緩解他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他所在的三班在中隊各項建設評比中一直名列前茅。
有人問,當個大頭兵,時刻生活在戰備狀態中,累不累?每次奔赴那熊熊燃燒、充滿危險的火場,怕不怕?杜曉燁覺得,選擇了消防這個職業,就注定要面對濃煙烈焰,面對危險環境,就注定要在汗與水中成長,在血與火中鍛煉,就要擔負起身上的責任。這個大男孩迅速長大了,有了大擔當,遺憾的是,這個年輕的生命走得那么匆忙。
當有人還在懷疑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他卻耗盡自己年輕的生命,展示了青年一代的擔當、追求。杜曉燁是獨生子,曾幾何時,也是父母捧在手里的寶寶,承載著家里太多太多的希望,他的離去,對逐漸老去的父母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6月23日16時,杜曉燁父母走進了特勤中隊營區,28名戰士紅著雙眼站在烈日下,夾道迎接他們。“我們就是想給杜曉燁的父母敬個軍禮!”戰士們哽咽道。
“孩子喜歡干凈,我得把他的床鋪收拾整齊了。”在收拾杜曉燁的遺物時,跪在床邊的母親不停地撫平冰冷的床鋪。在看到杜曉燁生前反復談論的消防滅火和排煙機器人時,他的父親摸著這個“鋼鐵人”,喃喃自語:“現在我看清楚了,也就不遺憾了。”俯下身聞聞兒子留在軍服上的味道,靠上前摸摸兒子留在床鋪上的血汗,他的父母聲音沙啞,卻字字千鈞:“感謝部隊培養!”
杜曉燁的班長王彥強在爆炸現場是第二批增援上去的戰士,眼看杜曉燁父母老淚縱橫,神情憔悴,“兄弟,我知道你一定能聽得見,你的父母我們會幫你照顧好。”王彥強說得鏗鏘有力。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但我們覺得,他好像沒有離開過我們。”戰士小孫有些恍惚,“杜班長平時比較隨和,對人對事都比較誠懇,在工作當中很關心我們,是一個比較好、比較熱愛群體,非常能干的人。”

不同的災難,潛伏著不同的險情,面對災難和險情,容不得半點彷徨和雜念。去年7月10日,朔州市朔城區西辛莊村一村民自建樓房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坍塌事故,有12名民工當場被埋壓,整幢樓房有一多半成為廢墟,而另一半還在半空中搖搖欲墜。接警后,杜曉燁與戰友在中隊指揮員的帶領下迅速趕赴現場展開搶險救援工作,并率先進入廢墟內搜救被困人員,在第一時間內搶救出3名傷員,隨后,冒著危樓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再次和三班戰友一起挺進縱深地帶搜救被困人員。為了避免因使用機械破拆工具損壞建筑物構件引發危樓倒塌,他帶頭徒手進行挖掘,手指甲被挖掉了,腿被鋼筋扎破了,鮮血直流,但杜曉燁一心想的就是盡快救出被埋壓的民工兄弟。隨著“砰”的一聲巨響,頭頂上一大塊水泥石塊砸在離杜曉燁不足半米的地方,但杜曉燁依然鎮定自若,只是抬頭察看了一下險情,確認暫時沒有大的危險發生后,加快了徒手挖掘的進度,爭分奪秒地進行艱難的搜尋。在戰友們的配合下,杜曉燁經過連續6個多小時的戰斗,先后從廢墟中成功地救出6名民工,為成功地處置此次坍塌救援事故做出了重大貢獻。
入伍短短一年多時間,杜曉燁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百余次,始終沖鋒在第一線,為保衛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兩次受到上級嘉獎,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是在沖鋒的路上,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搜救,用烈火燃盡了自己20歲的青春。
英雄雖逝,浩氣長存。6月25日,朔州市塞北烈士陵園,一場莊嚴肅穆的追悼會在這里舉行,2000多名軍民為這位年僅20歲的烈士送行。巍峨的塞北英雄紀念碑之下,遺像上的杜曉燁莊重平靜。
告別廳里,杜曉燁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靜靜地安睡在鮮花叢中,身著禮服的消防戰士肅立在遺體兩旁,護衛著戰友的英靈。那被放大的寸照環繞白花黑幛之間,看著他那陽光帥氣的面容和有神的眼睛,所有人都泣不成聲,任憑淚水奪眶而出,恣意奔涌,簌簌打濕衣襟。
盡管烈士陵園比較偏遠,還是有許多群眾自發來到追悼會現場,“救火那天我在現場,看到不少消防官兵臉上、身上都是血,可他們還在到處救人,真是一群可敬的人。犧牲的這個孩子太可惜了。”一位胸前佩戴白花的大媽嘆息道。
追悼會上,省公安廳政治部現役辦副主任陰振國宣讀了公安部政治部下發的《關于批準杜曉燁同志為烈士并頒發獻身國防金質紀念章的批復》,省消防總隊政委孟應新宣讀了《關于為杜曉燁同志追記一等功的決定》,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成振林宣讀了《關于追認杜曉燁同志為共產黨員的決定》,朔州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錦宣讀了共青團山西省委《關于追授杜曉燁烈士“五四青年獎章”和〈關于向杜曉燁同志學習的決定〉的通知》。
當送別的車隊駛出塞北烈士陵園時,依然有很多市民默默地隨行,送別這位舍生忘死的英雄。途經朔州消防支隊城區二中隊、戰勤保障大隊和特勤中隊門口時,幾十輛消防車齊鳴哀笛,全體戰友含淚敬禮,目送戰友離去。沿路更是站滿了自發前來為烈士送行的市民,他們手握菊花,拉著橫幅,默默地為這位年輕的英雄送行。杜曉燁的父母捧著他的骨灰離去,他將在省城太原雙塔烈士陵園安息。
生如夏花般燦爛,逝如秋葉般靜美。這個用短暫的生命散發最璀璨光芒的年輕人啊,你無愧于身上那神圣的橄欖綠,你無愧于國旗下那莊嚴的誓言。
20歲的青春,20歲的英雄,杜曉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