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維 文
(1.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2.江西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辦公室,江西南昌 330008)
物流園區是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物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低碳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美國、日本、德國等物流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較早開展了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的功能和服務特性要求物流園區主要布局在城市邊緣、交通條件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為吸引配送轉運中心等物流企業在此集聚,物流園區在空間布局時還需考慮物流市場需求、地價、交通設施等經濟、社會、自然條件等。日本政府在物流園區規劃定位時的初衷就是:減輕交通壓力、減輕環境污染程度、商業中心外遷、提高各種交通方式的運行效率,因此,日本政府規定以都市外圍的高速道路網和鐵路網的交叉口為中心的10 km半徑范圍內為園區選址的地點,以達到物流團地(園區)的交通優勢以及城市配送的銜接優勢。德國政府要求物流園區的選址必須滿足三個基本原則:1)至少有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相銜接,特別是鐵路和公路的連接;2)選擇交通樞紐中心地帶,使物流園區網絡與運輸樞紐網絡相結合;3)經濟合理性,包括運輸方式的選擇與使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以及物流園區經營者利益的實現。我國各地物流園區建設日益繁榮,而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國物流園區的選址方法,對于指導我國物流園區建設和提升路網整體服務能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江西省域內物流園區選址開展研究,歸納影響園區布局因素,從產業布局、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物流園區布局方案。
交通物流園區發展建設需求是物流園區布局的重要依據,在布局規劃過程中,要緊密結合發展實際,根據需求狀況確定物流園區的布局方案。物流園區布局應依托主要的綜合運輸通道和貨物轉運樞紐,如港口、機場、口岸、鐵路站場等,周圍通道條件良好,最好有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相連。
根據《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江西省規劃形成以“一群、一區、三軸”為骨架,以“多極、多聯”為支撐的開放型空間結構。“一群”即環湖生態城鎮群;“一區”即贛中南生態城鎮協調發展區;“三軸”即滬昆、京九、向莆三條國家級的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在江西省城鎮體系中,南昌處于最為核心的位置,是全省現代物流發展的門戶,是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的主要依托;贛州將發展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對接長珠閩的門戶型城市,是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與南昌并成為南北兩翼的核心城市。
三條城鎮發展軸既是主要的空間增長帶,也是主要的物流大動脈,在空間上形成“大”字形的開放結構,實現對外的物流連接,成為北連長江經濟帶,東接長三角經濟區、南聯珠三角經濟區、西融長株潭城鎮群的重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載體。位于城鎮軸與外部連接的重要節點的九江、上饒、宜春、贛州的物流中轉和集散功能將會得到增強。
江西省產業分布上是一種“點、線、面”相結合的空間格局。“點”即發揮省會南昌的經濟組織作用;“線”即充分發揮浙贛沿線城鎮密集優勢;“面”即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江西省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無疑走在江西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最前沿,是江西建設新型工業化的先行區,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臨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應的,現代物流發展格局也將是該區域優先發展專業物流服務和加工配送物流服務,并逐步向浙贛軸線、閩贛軸線、贛粵軸線和贛湘軸線擴散、轉移。
在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布局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江西省實際狀況,規劃了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即南北運輸通道:北起九江贛鄂界,經九江、南昌、吉安、贛州,南至贛州龍南、定南贛粵界;東西運輸通道:東起浙贛界,經上饒、鷹潭、南昌、新余、宜春、萍鄉,西至湘贛界;鄂贛閩運輸通道:北起九江贛鄂界,經九江、南昌、撫州,東至撫州閩贛界;環鄱陽湖運輸通道:經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至南昌;閩贛粵運輸通道:東起閩贛界的隘嶺,經瑞金、于都、贛縣、贛州市、南康、大余,西至贛粵界的梅關;鄂贛皖浙運輸通道:西起九江瑞昌贛鄂界,經九江、景德鎮,東至上饒婺源皖贛界、浙贛界。綜合交通樞紐位于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交匯點,是客貨集散中心和各種交通方式的有機集成點,具有集散、組織、中轉、協調、服務功能,在綜合交通網絡中擁有突出的地位。根據江西省國家綜合運輸通道和省內運輸通道,可以明顯看出南昌、九江、鷹潭、上饒、宜春、吉安、贛州7個城市處于江西省綜合運輸通道的骨干節點位置,交通區位優勢顯著。
江西省物流發展正在逐步呈現并集聚形成“三軸帶、四片區”的空間格局。三大物流軸帶即京九、浙贛、向莆。四大物流片區即環鄱陽湖、贛南、贛西、贛東。布局以京九、浙贛、向莆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交匯節點為載體,進一步強化了南昌在中部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同時發揮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與相鄰省市的對接門戶優勢,吸引經濟要素的聚集,進一步增強了九江、贛州、上饒、撫州、萍鄉、宜春的區域性服務功能。
江西省交通物流園區的選址首先尋找符合布局條件的物流園區選址節點集合,再結合物流園區布局的總體規模、園區間距、用地可行性等約束條件對節點進行篩選,確定最終選址方案。
1)與大型鐵路貨運樞紐相銜接,建設公鐵聯運型物流園區。江西省將建設南昌一級綜合物流中心和鷹潭二級物流中心;同時,以點帶面,延伸鐵路物流服務鏈,建立八景、姚家洲、新干、萬年、石芬五個專業性物流基地。
2)緊鄰主要港口,建設公水聯運型物流園區。江西省的內河主要港口是九江港和南昌港,區域性重要港口有10個,分別為贛州港、吉安港、樟樹港、新余港、鷹潭港、鄱陽港、景德鎮港、樂平港、瑞昌港、彭澤港。公路運輸一直是港口的主要集疏運方式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集裝箱運輸的開展,作用更為突出。物流園區選址應考慮與主要港口的銜接,以此實現公水聯運。

表1 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備選節點列表
3)與大型機場相銜接,建設空港物流園區。目前江西省具有貨運功能的機場僅南昌機場,未來將大力推進昌北國際機場航空貨運樞紐中心建設,努力把昌北國際機場建設成為服務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集散中心。鑒于航空運輸的重要作用和對公路運輸的依賴,機場尤其是大中型機場應作為交通物流園區選址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
4)與口岸相銜接,建設內陸港型物流園區。江西省雖屬于內陸省份,但是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對外貿易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速和出口總額增速均列中部6省首位。由此,需要考慮重要口岸的發展布局,依托重要口岸布設內陸無水港型物流園區,服務于外貿業的發展。
5)多式聯運樞紐備選節點集合。根據上述大型鐵路貨場、港口、機場、口岸等設施的分布,結合其作業規模、作業功能、重要程度等進行篩選,形成多式聯運樞紐節點集合見表1。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是位于重要節點城市的國家級公路運輸中心,與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共同構成國家最高層次的公路運輸基礎設施網絡。江西省擁有6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分別為南昌、九江、鷹潭、贛州、宜春、吉安。從6個樞紐的貨運站點項目中篩選出備選節點見表2。

表2 江西省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貨運樞紐主要節點列表
物流園區應位于主要物流需求源附近,根據全省大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的分布及產業集群,篩選出備選節點見表3。

表3 江西省重點工業園區節點表
將上述三個備選節點集合相疊加,去掉重復節點,見表4。

表4 物流園區選址備選節點列表
在表4的基礎上,考慮到物流園區布局總體規模、節點間距疏密、功能重復性、周邊自然環境、用地可落實性等因素,篩去其中2個節點:節點4、節點22,得到江西省交通物流園區的22個園區選址。
物流園區的布局應依托貨運需求、主要的綜合運輸通道和貨物轉運樞紐,如港口、機場、口岸、鐵路站場等,周邊通道條件良好,最好有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相連。本文分別從多式聯運條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產業園區布局三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物流園區節點備選方案,從總體規模、節點間距、周邊環境和用地情況等約束條件,確定了園區布局方案,其研究方法可為同類工作提供參考。
[1] 張得志,謝如鶴,李雙艷.組合評價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5,29(5):762-765.
[2] 朱曉敏,張兆強,喬魏乾.基于重心法與物流量預測的物流園區選址[J].物流技術,2011,30(5):88-92.
[3] 季 丹,郭 政.物流園區選址綜合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蘭州學刊,2009(7):82-84.
[4] 王瓊琳,章婷婷,胡永舉.浙江省金華市物流園區選址與評價[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0,12(6):117-120.
[5] 劉 芳,高 波.層次分析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J].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2004,21(4):37-39.
[6] 凌春雨,張得志,李雙艷.改進灰色關聯分析法在物流園區選址中的應用[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5,27(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