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任祎晨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
談到建筑空間裝飾設計,中式風格一直活躍在其領域之中,如許多老一輩家庭中就時常能看到中國傳統裝飾的痕跡,這便是中國人在精神上追求的一種寄托,通常以成套的紅木家具,仿古屏風、圈椅等組合形式出現,但往往結果會顯得過于呆板、陳舊。現代簡中風格就這一問題,即如何汲取中國傳統設計的精華并體現出對于時代特色的融入而不斷地探索、發展。文章將以龍灣休閑會所設計為例,試分析現代簡中風格在其空間內的創新。
在中國傳統藝術發展史中,空間“意蘊”的營造一直是中式建筑室內設計的靈魂所在,占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從古至今,中國優秀的建筑室內環境設計無不是在追求一種精神上的韻致。那么,何謂“意境”,“意境”本是中國傳統藝術家們所追求的境界,是通過創造情與景的交融,意與象的統一,激發出人們的想象或聯想,受其作品感染仿佛身臨其境。以龍灣休閑會所設計為例,項目位于武漢南湖南岸,緊鄰武漢大學東湖分校,南面是規劃中學府林立的大學城。設計者利用其獨特的環境氛圍,將會所建筑設計風格鎖定為仿古建筑,糅合了鄂西民居深挑檐錯層的建筑特色和江南園林白墻黑瓦的材料質感,建筑造型質樸。不難看出設計者并不追求外在形式的逼真,而是“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會所的建筑室內空間設計的主題,定位在現代簡中風格。“簡中”的體現便是在新中式的基礎之上運用更加大膽的手法簡化出中國文化海納百川的“氣韻”。摒棄了繁瑣、老陳與高資本的傳統裝飾手法,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和后現代的設計手法,將中式風格細化成細膩的中式元素巧妙結合,使得每處空間的營造都能耐人尋味,既獨立成型又融入其中。
1)天花處理。協調建筑內空和進深的比例是本設計的一大難點,以單層建筑大堂空間為例(見圖1),相對75 m2的建筑基底面積屋脊8.1 m的標高往往使空間顯得空曠且進深狹小。為了結合傳統風格的同時解決內空問題,設計者采用清朝砌上明造,即“露明”的手法,利用實木包梁的同時,從屋脊利用木線條模仿當地民居屋面木構架的做法,將有序的“檁、椽”從屋頂順延至距離地面4.2 m高的墻面,并在實木收口處解決空調出風口和暗藏燈帶的設置,同時又使三維整體空間感覺大而不空、厚而不重,有格調又不顯壓抑。通過保留了傳統中式設計材質、色彩,木構傳統手法和現代工藝的結合運用,可以很強烈地感受簡中風格背后的歷史痕跡與渾厚的文化底蘊。
2)墻面處理。大堂空間是整體建筑空間特色的形象展示窗口。建筑東西面為山墻,服務臺在東面,接待臺的設計為襯托典雅的整體空間,在大理石臺面下鑲嵌了木雕藝術裝飾與幾何型木格柵,在仿古磚拼接壁畫的背景映襯下,營造出了舒適又不失莊重的環境。南北出入口為通透的玻璃幕墻,為了增加內庭院的景深,大堂南北立面利用矩形平面設計(網狀)構架遮擋,采用掩映的手法阻隔一覽無遺的視線、給人以傳統木門窗的聯想并營造多層次空間。當陽光穿過它的瞬間,無數條光線呈放射狀映在地面,光與影隨著時間的變化在室內漂移,帶來被網狀構架過濾后的溫暖,又是另一種情境。網狀構架的手法變化后可運用在不同的空間中,例如中餐廳(見圖2)。北邊臨湖面的視角本是中餐廳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遺憾的是,土建落成后墻體面積遠超過了窗的面積,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設計者將網狀變形為橫格柵并做窗扇造型,安置于落地窗之上,營造出推開窗外別有洞天的錯覺。另外,為吸引就餐者注意力,在界面裝飾中采用矛盾并置的手法,使用青石與木材的搭配,適當的留白墻面并點綴配有精致木雕工藝品的木格柵,廉價材料與貴重材料之間的結合、光潔材料與粗糙材料的對比,帶來強烈矛盾的視覺感受。

圖1 大堂空間

圖2 中餐廳空間
3)空間利用。VIP套間的巧妙設置見圖3。每個套間,巧妙地利用仿古建筑坡屋頂屋脊局部過高而空出的灰色空間,在屋脊下部量身定制出復式閣樓空間。樓板以屋脊下部為中點向坡屋頂兩邊延伸,在橫梁上固定網狀輕鋼樓板并保持一定厚度可供內藏排水管放坡排水。樓下提供娛樂休閑的同時也在閣樓配備了相對私密的休憩場所。
4)門窗造型。為加強造型的象征、隱喻等設計語言表達,從大堂入口門窗到衛生間門窗,都注重幾何造型,在平面中強化空間構成的同時又打破了橫平豎直的空間秩序。
合理的飾品搭配更加能烘托出不同的空間功能氛圍,例如豪華包房內,點綴不同民俗題材的書畫,內容或比興聯想,或托物言志,使室內更富有詩情畫意,與露臺外的湖光美景、亭榭廊閣更加情景交融。

圖3 VIP套間
現代簡中風格的燈具陳設中,多用竹、木、金屬等對比強烈的材料,抽象打散傳統裝飾紋樣進行設計,通過合理使用、精工細作,在和諧的室內呈現出視覺的極大矛盾感和時代感。例如沙發設計,利用傳統家具的色彩體現中式的古樸,運用其實木骨架,以東方人“留白”美學的思想搭配大面積米白色的布藝坐墊,張弛有度的控制節奏,給人親切柔軟的感受。這樣的設計表現使整體空間傳統中透著現代,現代中揉著古典。
內庭院是四面錯落的建筑半圍合而成的空間,設計者借鑒傳統造園的框景、借景、山石、水面等處理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層次豐富、引人入勝的空間。其中點綴著山石樹木,構成了幽深寧謐的氣氛。當從這個庭院的西面,順著曲廊繞過建筑之后,忽然閃現水光蕩漾、亭榭廊閣的景象使人豁然開朗。
現代簡中風格的營造,是新中式風格的發展,是因地制宜的注入時代要素,更是純樸古拙情感的流露。在日新月異的今日,巧而得體、精而適宜的建筑空間裝飾藝術創作更加被看重,有內涵和文化底蘊的設計更能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這便要求設計者們能夠更敏銳的發掘并融會貫通中國文化和時尚元素,更深層次的理解室內裝飾設計的訴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1] 劉 艷,王瑩瑩.新中式風格的營造方法[J].現代裝飾,2011(10):73-76.
[2] 盧 嘉,陳 瑜.談建筑室內外空間整體性設計[J].建筑與環境,2009(4):150-151.
[3] 沈 堅.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2009,35(22):43-44.
[4] 楊曙光.傳統建筑空間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上半月),2008(2):56-59.
[5] 萬少龍.室內空間設計與分隔[J].江西建材,2008(2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