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平
(山西省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臨汾 041000)
山西省吉河高速ZB1合同段LJ5分部冷泉河大橋,冷泉河大橋是吉縣至河津高速公路一座大橋,位于鄉寧縣昌寧鎮后冷泉村東側約0.6 km處,斜跨冷泉河縣級公路,分左右線。本橋左線中心里程約ZK18+145,孔跨為17×30 m;右線中心里程為YK18+120,孔跨為17×30 m,橋梁全長517 m,橋墩采用柱式墩、實心墩,實心墩有18個,高度從23 m~38 m不等,矩形墩長度為5.5 m,寬度為1.8 m和2 m。
滑框提模技術是采用液壓同步千斤頂安裝于直徑為48鋼管上,正面平臺安裝3個(10 t卡塊型)千斤頂,側面平臺安裝2個(10 t卡塊型),共計10個(10 t卡塊型),由一臺液壓控制操作柜控制同步提升。每個千斤頂安裝于工字鋼橫梁上,形成10組提升橫梁。
所有模板和工作平臺懸掛于橫梁,形成一個整體滑動平臺,帶動模板整體向上滑升,其技術具備以下特點:
1)模板和人力投入量少,設備簡單易安裝。
2)模板提升不依靠外部設備,受力傳遞于φ48鋼管上,不需要設置其他預埋件。
3)該工藝設置兩層施工平臺,平臺周圍防護欄桿和安全防護網全部密封施工,施工人員操作安全,滿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4)液壓工作平臺與模板之間采用螺桿連接,平臺的軸線偏移和扭轉不會對橋墩軸線產生影響。
5)施工中節省了翻模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日進度可達到2.4 m。
6)混凝土密實,施工質量可控,與翻模施工相同。滑框提模示意圖見圖1。

圖1 滑框提模示意圖(單位:mm)
為防止混凝土側壓力在施工過程中產生不良后果(模板位移、系統變形等),而且克服、抵抗混凝土側壓力對提升系統產生的水平推力,必須設置有足夠強度的鋼桁架系統。整個滑架提模的鋼結構系統桁架采用∠100×10,∠75×8角鋼焊接而成,桁架高1.5 m、寬為1.2 m。提升架立柱(20號槽鋼)焊接在桁架上,模板的高度均為2.5 m。模板的四邊為∠100×10的角鋼,背肋為10號槽鋼,面板為厚5 mm的鋼板。模板與鋼桁架間留有15 cm的間隙,以便于模板的脫模及清理刷油。在模板上焊有滑軌,在相對應的鋼桁架上焊有滑槽。模板的脫模及復位由焊在鋼桁架上的調節螺桿和緊線器來實現。混凝土的側壓力由模板傳給模板調節螺桿,再由調節螺桿傳給鋼桁架,鋼桁架承擔混凝土的側壓力。為增加平臺系統的穩定,千斤頂布置為10個(10 t卡塊型),采用36型控制臺。在每面鋼桁架下設有2個固定滾輪,滾輪在提升過程中沿著混凝土滾動,能有效的防止平臺的晃動,模板的偏移。
滑框提模油路布置圖見圖2。

圖2 滑框提模油路布置圖
3.2.1 準備工作
1)將鋼筋綁扎至2.4 m高。
2)準備好吊線錘、水平尺、角尺、電焊機、氣焊等工具。
3)將模板、鋼桁架、螺栓、液壓設備等堆放在墩柱周圍。
3.2.2 安裝順序
1)在承臺上按照放好的模板線安裝好鋼模板。
2)安裝四片鋼桁架,并將鋼桁架上的滑槽套進模板上的滑軌。
3)安裝外模上的10個千斤頂并接好油路,控制臺。進行油路及液壓設備的耐壓試驗直至達到標準。
4)插入支撐管,將支撐管的底部與鋼筋進行焊接固定(首批支撐管的高度應錯開)。
5)綁扎好鋼筋,水平鋼筋保持在千斤頂橫梁的下口。
6)裝好4個測量線錘及承臺上的基準線并做好記錄。
7)澆灌混凝土至2.5 m。
8)當混凝土達到脫模強度時,松開調節螺桿,用緊線器將模板脫開。
9)開動控制臺將模板提升2.4 m。進行模板的清理及刷油。
10)松開緊線器,用調節螺桿將模板復位并校正。進行第二次澆灌混凝土。
11)進入正常施工,澆灌2.4 m的混凝土,提升2.4 m,直至到頂。
本工程鋼筋安裝一次制作2.4 m高,主筋進行直螺紋套筒連接。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割,達到斷面平整,滾絲完成后對絲頭毛刺進行打磨。螺紋套筒的長度應滿足規范的要求,其兩端應有塑料保護塞保護,出廠合格證應規范,內螺紋不得有缺牙、錯牙、污染、生銹、機械損傷等嚴重現象;鋼筋下料時,應確保切口斷面平整,不得有馬蹄形、撓曲、缺角和與鋼筋軸線不垂直的現象,確保鋼筋斷部順直;絲頭應有塑料保護套,不得有污染、生銹、機械損傷現象;嚴格按J 204-2004鋼筋滾軋直螺紋連接施工工藝標準規定的方法和要求,應確保接頭性能檢驗、套筒檢驗和絲頭檢驗的抽查驗收頻率、取樣送檢的接頭數量和批次。鋼筋骨架的制作和安裝符合質量評定標準。
墩柱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時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集中拌和,拌制混凝土配料時,各種衡器應保持準確。在拌和現場應檢查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不得有離析和泌水現象。混凝土的坍落度應在攪拌地點和施工現場分別取樣檢測,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單元結構物不應少于兩次。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 m,傾落高度超過2 m時,應通過溜槽運輸,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積高度不超過1 m,混凝土應按30 cm的厚度分層澆筑。使用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振搗,“快插慢提”其移動間距不得大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保持50 mm~100 mm的距離,振搗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0 mm~100 mm,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應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及其他預埋件。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
1)當混凝土達到脫模強度時,松開調節螺桿,用緊線器將模板脫開。
2)開動控制臺將模板提升2.4 m。進行模板的清理及刷脫模劑。
3)松開緊線器,用調節螺桿將模板復位并校正。進行第二次澆灌混凝土。
第一模與第二模的混凝土接縫,用砂布打磨平整,盡量與混凝土表面的顏色保持一致。
圍繞滑模框架下側四周設有水管,水管表面設有小孔。離墩柱不遠處專門設有蓄水池,通過水泵使水運輸至滑框提模下側,水順著墩柱混凝土表面噴灑,起到混凝土養護作用。
1)水平控制。
滑框提模提升前,用一根細水管作為水平管,以一個支撐桿上的一點作為基準線(離千斤頂上端30 cm),找出其余支撐桿上的水平點,并固定好限位器(鋼管扣件)。當每個千斤頂至此水平點時,由于調平器的作用,千斤頂停止工作,可達到調平目的。每30 cm調平一次,當水平出現較大偏差時,可采用開啟部分千斤頂的辦法來達到調平目的。
2)垂直度測量控制。
在承臺的四角固定四個基準點,固定四個線錘,并用線錘由操作平臺上下放至十字線正中。通過對四個基準點的檢查,即可反映出垂直度的偏差,當出現偏差時,可用荷載平衡法,混凝土先后澆筑法或千斤頂調平法進行垂直度的調整和糾偏。
3)精確測量控制。
混凝土澆筑5 m高時,由測量人員用全站儀對高墩進行測量,以防止高墩施工出現中線偏位。
1)拆除控制臺及油管并吊落地面。
2)分4次拆除4面模板及鋼桁架。
3)清理墩頂面。
4)施工人員由“之”字爬梯走下。
1)山西吉河高速冷泉河大橋采用滑框提模施工時,4套模板平均每天進度為2.3 m,為高墩施工中進度帶來的效益十分明顯。
2)采用此工藝不僅墩身的質量有保證,而且施工接縫順直,外表美觀。
3)從滑框提模的施工過程來看,此工藝結合了滑模和翻模的優點,是一種新型的施工技術,滑框提模的平臺能夠很好的保證墩身的施工安全性,有效的克服墩身施工的難點,在高墩施工中更為顯著。
[1]路橋集團第一公路工程局.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張建軍.矩形薄壁空心橋墩翻模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8,34(20):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