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超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陜西 渭南 714000)
蘭渝鐵路正線某特大橋,該橋主橋為變截面、單箱單室變高度三跨連續梁,其橋跨組成為(60+96+60)m,連續梁全長為217.4 m〔1〕。根據橋梁特點與施工隊伍的能力、水平綜合考慮后,決定在掛籃施工中采用掛籃進行懸臂段施工,由于三角掛籃具有結構自重輕、構造簡單、現場拼裝快捷等諸多優點,故選擇三角掛籃為施工掛籃。若三角掛籃中任何構件之間不穩定或強度達不到要求,在澆筑混凝土后掛籃將產生部分位移,影響到橋梁的線性與內力變化,倘若變形量過大,將嚴重影響橋梁的工程質量。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三角掛籃結構進行安全檢算,確保三角掛籃結構構件的質量與安全,為橋梁的順利合攏、橋梁的施工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1.1 三角掛籃結構組成 三角掛籃主要有承重結構、懸吊系統、行走系統、錨固系統、模板系統與施工張拉平臺等組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三角掛籃工程簡圖
1.2 三角掛籃受力分析 三角掛籃中吊桿與拉桿主要受軸向力,前后橫梁、縱梁主要承受彎矩、剪力,底籃的強度將嚴重影響橋梁結構的線性與質量,故需對底籃的縱梁進行檢算;懸吊系統主要受彎矩與剪力,其中內外滑梁是模板系統中模板架設的基礎,并將荷載傳遞至主梁,如果內外滑梁強度達不到要求,則模板將無法按照要求進行合適安裝、荷載無法有效正確地傳遞,更無法確保工程質量,甚至危及施工質量,故尚需對內外滑梁進行檢算,繼而確保箱梁工程質量。
2.1 荷載計算 1#縱梁是放置在腹板范圍內的縱梁,且也是受力最不利處,選擇承受力較大的一根進行荷載計算及驗算〔2〕。
1)腹板含倒角以上混凝土產生荷載p1=94.84 kN/m2;
2)腹板上傾倒、振搗混凝土及人群荷載p2=5+2.5=7.5 kN/m2;
3)底板混凝土+底模模板產生荷載

則1#縱梁上所承受的均布荷載為:

2.2 1#底模縱梁強度檢算 1#底模縱梁主要由3根Q 235的I 28 b組成。根據掛籃的結構圖,掛籃的底模縱梁有限元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按照恒載和活載進行荷載的施加,計算出1#底模縱梁的彎矩圖(圖3)、剪力圖(圖4)及上、下緣應力圖(圖5、圖6)與位移圖(圖7)。

圖2 1#底模縱梁有限元計算模型

圖3 1#底模縱梁彎矩圖(kN·m)

圖4 1#底模縱梁剪力圖(kN)

圖5 1#底模縱梁上緣應力圖(KPa)

圖6 1#底模縱梁下緣應力圖(KPa)

圖7 1#底模縱梁位移圖(m)
經有限元模擬計算可知:
最大正應力:σ=129.8 MPa<14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剪應力(右端截面):τ=8.8 MPa<8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3〕;
最大位移:Δ=0.015 m≥L/400=5.7/400=0.015 m;結構滿足規范要求〔4〕。
3.1 荷載計算 2#縱梁為放置在掛籃底板范圍內的縱梁,在本文中將選擇承受力較大的結構進行分析,即距離腹板較近的一根進行荷載計算及驗算。則2#縱梁上所承受的均布荷載

3.2 2#底模縱梁強度檢算 2#底模縱梁主要由2根Q 235的I 28 b組成。通過有限元軟件計算可知:
最大正應力:σ=54.69 MPa<14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剪應力(右端截面):τ=3.69 MPa<8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位移:Δ=6 mm<L/400=5 700/400=14 mm;結構滿足規范要求。
外滑梁所采用2 根[36a 組成,側模所有荷載承受在長度為4 m的梁上,在澆筑工況時,外滑梁主要承受側模、翼緣板混凝土、傾倒、振搗混凝土4 種荷載,此時計算跨度為4 m。故外滑梁荷載計算:
1)側模產生荷載

2)翼緣板混凝土產生荷載
q2=1.2×4.064×26÷4=31.70 kN/m;
3)傾倒、振搗混凝土及人群荷載
q3=1.4×(2.54×4)×(2.5+5.0)÷4=26.67 kN/m。
4.1 澆筑工況 外滑梁所受荷載:q0=q1+q2+q3=72.5 kN/m。單根[36a 承受荷載為:=36.35 kN/m,計算跨度4.0 m。荷載按恒載和活載分別施加。
通過有限元軟件計算可知:
最大正應力:σ=109.9 MPa<[σw]=14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剪應力:τ=11.9 MPa<8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位移:Δ=5 mm<L/400=4 000/400=10 mm;結構滿足規范要求。
4.2 走行工況外滑梁所受荷載 外滑梁所受荷載q0=14.13 kN/m。每根[36a所受荷載:=7.065 kN/m,側模加載長度為4.0 m。通過有限元軟件計算可知:
最大正應力:σ=50.08 MPa<[σw]=14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剪應力:τ=3.55 MPa<80 MPa;結構滿足強度要求;
最大位移:Δ=9 mm<L/400=8 750/400=22 mm;結構滿足規范要求。
通過上述的數值模擬計算得出數據與規范容許值進行對比分析可知:
1)對三角掛籃的1#底模縱梁進行荷載分析,計算出1#底模縱梁的最大正應力、最大剪應力與最大位移均小于規范規定的容許值,結構滿足規范要求。
2)對三角掛籃的2#底模縱梁進行荷載分析,計算出2#底模縱梁的最大正應力、最大剪應力與最大位移均小于規范規定的容許值,結構滿足規范要求。
3)對三角掛籃的外滑梁進行荷載分析,根據澆筑工況與走行工況兩種不同條件下進行計算,得出不論在澆筑工況與走行工況下,外滑梁的的最大正應力、最大剪應力與最大位移均小于規范規定的容許值,結構滿足規范要求;結構安全,可確保施工質量。
〔1〕(60 m+96 m+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雙線)施工圖設計.
〔2〕張裕超,張磊.懸臂施工中三角掛籃的結構計算與安全檢算.北方交通,2012(6):95-1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TB 10002.2-2005).中鐵大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TB 10002.3-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