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覃 磊
(南寧鐵路局,1.鐵道部清華大學五期工程碩士研究生,2.信息技術所,工程師,廣西 南寧 530029)
為規范貨運調整裝車申請與審批行為,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監督約束機制,拓寬監督管理渠道,南寧鐵路局從2008年起推行貨運調整裝車“雙向互控”管理辦法,對于指定發貨人裝車的行為,車站對發貨人的單位、姓名、電話、計劃號、調整原因等全部進行詳細登記備案;對于車站補請裝車,一律使用貨調電話進行補請,路局調度所利用貨調電話對調整裝車通話進行全程錄音,通過公開詳細的備查記錄,使權力運行留下痕跡。這種雙方人員互相記錄、互相監督“雙向互控”的管理方式,有效防范了以車謀私行為的發生。但由于采用的是手工登記,路局調度所無法實時掌握車站調整原因詳細情況,同時由于調整車數據較多,手工登記工作量大,錯登漏登情況比較普遍,存在事后補錄、隨意涂改、字跡不清等情況,嚴重制約了雙向互控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更好更高效地共享信息,降低調整裝車登記審批工作負擔,以現有網絡為載體,以計算機技術為平臺,貨運調整裝車雙向互控信息管理系統應運而生。
貨運調整裝車雙向互控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目標,就是把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到日常工作中來,使調整裝車申請和審批工作更加規范、高效。因此系統緊緊圍繞“雙向互控”的思想原則,力求實現“兩個彌補”,“兩個改變”的目標。
2)彌補調整裝車申請和審批記錄無法共享查詢、無法實時調閱統計的空白;
3)改變手工登記的原始方式,使基礎信息可以由系統后臺自動采集,填表常用內容可以選擇輸入,操作上更省時省事;
4)改變車站車源緊缺時調整車登記由個別工作人員說了算的局面,使調整過程必須通過系統記錄,全過程留下操作痕跡,可溯源頭責任人,真正達到公平、公正、公開。
該系統的用戶主要包括業務單位(各個車站、路局調度所)、監督單位(路風辦、運輸處、貨運處、監察處等路局相關處室),涉及的人員較多而且工作地點分散,因此系統在架構上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構建。該模式向用戶提供了一致的用戶界面,利于培訓,在各個地點辦公的用戶通過瀏覽器即可訪問系統網站,開發人員可以方便地對系統進行開發、維護和升級,使系統具有較強的擴展性,適應用戶的新需求。
系統利用已有的路局辦公網絡,使用Visual Studio.Net作為開發平臺,數據庫選用SQL Server,使用分布式結構設計。為保證系統較高的穩定性,同時從投資和維護的角度考慮,數據庫服務和Web應用服務統一部署到房服務器上,便于統一管理,系統總體結構見圖1。

圖1 系統總體結構圖
系統設計開發是實現“雙向互控”信息化,以規范調整裝車申請和審批工作行為為最終目標,因此對系統主要流程進行設計(見圖2)。系統在研制過程中重點關注數據自動采集、數據流轉、統計算法、使用單位構成及數據庫維護這5個設計要點。

圖2 系統主要流程圖
3.1 數據自動采集 系統按照關系模型建立了調整裝車信息管理數據庫,提供調整車數據、用戶角色、用戶權限、用戶信息、信息流轉痕跡、系統參數等在內的統一存儲空間,利于檢索和維護。數據庫所需要采集的數據,包括調整車基礎數據,以及圍繞該數據延伸的車站集體審批數據、落空車數據、自動審批(人工調整部分)數據等一系列數據。以調整車基礎數據為例,每一個車包含日期、計劃號碼、發站、發貨人、到站、收貨人、貨物品名、車種、調整車數、批車數、實際裝車數、批車時間等字段信息,之前是由車站人員手工登記,因為調整裝車的比例較高(約40%左右),往往出現登記量較大的情況。為改善登記工作繁重這一情況,系統采用數據自動采集的思路,從TMIS數據庫中采集相關數據,自動存儲到該系統數據庫中,從而這部分數據無需再由人工登記,可以直接讀取使用。
1)政策方面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BIM技術在中國作為全新技術,普及程度不廣泛,仍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的投入,所以在運行中處于被動狀態。
TMIS 使用Oracle 數據庫,而本系統使用SQL Server 數據庫,兩種不同廠家的數據庫產品不能直接共享數據,因此研發時通過SQL Server 數據轉換服務(DTS)技術解決數據采集問題。
DTS是一組工具,可以從一個或多個數據源(如SQL Server、Oracle)將數據抽取、轉換和合并到一個或多個目標位置。通過OLE DB(一種數據訪問的開放式標準)提供連接,通過用于ODBC 的OLE DB 提供程序來支持ODBC(開放式數據庫連接)數據源。將DTS 解決方案創建為一個軟件包,數據源選擇“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Oracle”,在“數據鏈接屬性”中設置好Oracle數據庫的連接信息,即可連接上Oracle 數據庫,此時就可以自動從Oracle 數據庫中采集數據到SQL Server 數據庫了,DTS 工具主要配置見圖3。之后,使用SQL Server 代理服務,新建一個作業,用于調度DTS軟件包,配置調用DTS軟件包運行的時間間隔為10 min,就完成了數據后臺按時自動采集的設置。

圖3 DTS工具主要配置圖
3.2 數據流轉
3.2.1 業務流程分析 系統按照路局調度所、車務段、車站三級用戶管理方式進行研制開發。路局調度所級用戶根據管理范圍劃分,包括貨調一臺、貨調二臺、沿海公司,負責對收到的調整車調整原因進行審核、決策、分析。車務段級用戶負責管理本車務段管轄下所有車站的數據上報,特別是幫助一些沒有網絡環境的車站上報數據。車站級用戶是車務段級用戶的下一級單位,負責向路局調度上報調整車的調整原因。
系統基于網絡,各車站、各車務段、路局調度所通過登錄網站即可進行數據流轉工作,車站級用戶或者車務段級用戶上報調整車調整原因,路局調度所級用戶對收到的數據進行審核,如果符合規定,則同意上報,如果不符合規定或是發生其他情況,則退回該數據,讓車站用戶或者車務段用戶重新填寫調整原因,重新上報,直至路局調度所同意審批為止,最后系統將數據匯總入庫。至此,形成調整車數據申請及審批的業務閉環。
3.2.2 數據加密處理 系統采集到的數據,在業務流轉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運輸生產的重要和敏感信息,為了加強Web 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研發時采用了數據加密技術,對調整車數據、系統用戶資料、用戶登錄密碼等重點數據都進行了加密處理,以密文的方式進行數據存儲,調用時才進行數據解密,從而保證了用戶登錄系統、業務數據流轉各個環節的信息安全。
3.2.3 數據流轉痕跡 從管理角度考慮,系統應該兼具數據追蹤和責任追究的功能。數據追蹤是指用戶在業務流程中可以實時、快速地知道當前數據狀態、正處于流程中的哪一個環節,從而可以知道已經完成什么工作,當前需要做什么工作,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責任追究是指工作中發生事故或者出現糾紛時,系統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依據,明確責任人,具有不可抵賴的特點,從而根據規章制度進行相應處理。為此,系統設計了數據流轉痕跡功能,在數據庫中專門建立“數據流轉軌跡表”用來存儲記錄用戶對數據操作行為以及數據在流轉過程中的狀態,用戶可以查看數據在每一個業務環節的詳細信息,包括操作人員、日期、時間、單位、部門、數據流轉狀態、數據操作內容等一系列信息,保證業務數據流轉全過程有跡可查。
3.3 統計算法設計 在系統使用過程中,用戶會提出統計報表的修改意見,或者給出新的統計報表,為了能快速滿足用戶在統計上的新需求,系統設計了較為靈活的統計報表生成方式,采取前臺表格動態生成和后臺獨立統計數據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實現方法是,后臺數據庫為每一張統計報表創建一個單獨的“存儲過程”來存放統計算法,統計出數據后傳遞到前臺,前臺調用統一的報表生成模塊,根據不同的報表參數,動態地生成基本報表模板,然后加載數據,從而最終生成對應的統計報表。這種方式使得系統利于維護,同時增強了功能的擴展能力,當某張報表的樣式發生變化時,只需更改對應的存儲過程中的統計算法和對應的報表參數,重新進行統計,即可得到新的報表,而無需修改系統程序代碼,并且把各個統計分離到單獨的“存儲過程”,降低了整體計算的復雜度,提高了計算效率,減少了統計響應時間。
3.4 使用單位構成 系統按照業務層次,可劃分為路局調度所、車務段、車站3 層使用單位,按照監管角度,可劃分為路局調度所、路風辦、運輸處、貨運處、監察處等多個單位,按照使用者角色,可劃分為管理員、業務用戶、查詢用戶3種角色。為了達到分工明確的目的,根據各個單位和使用人員在系統中的管理職能,把單位和角色相互關聯,即可實現不同單位下的不同用戶具有對應的權限:
1)路局調度所用戶具有審批和對下級單位用戶管理的權限,可以查詢全局范圍內的業務數據,可以統計全局范圍內的統計報表。
2)監督部門用戶(路風辦、運輸處、貨運處、監察處等)只具查詢權限,可以查詢全局范圍內的業務數據,可以查看全局范圍內的統計報表。
3)車務段(車站)用戶具有上報本車務段(本車站)數據的權限,可以查詢本車務段(本車站)的業務數據,可以對本車務段(本車站)數據進行統計。
4)系統后臺管理員不具有業務權限,只具有系統維護的權限,負責數據庫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權限管理、服務器硬件保養維護。
3.5 數據庫維護 系統所涉及數據量較大,對已存儲數據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為此,要做好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的維護工作。備份方案是在服務器上劃分一個數據庫備份空間,在SQL Server 數據庫中創建一個備份作業,定時生成數據備份文件,通過Windows計劃任務將備份文件拷貝到服務器備份空間,系統管理員定期從備份空間中拷貝備份文件到外部介質存放。恢復數據庫時,使用備份文件恢復數據庫。
4.1 數據上報與審批 車務段(車站)對調整車原因等信息進行填報并提交,路局調度對各個車務段(車站)提報的數據進行審核,提供同意審核和回退數據兩種操作。模塊提供查看數據流轉軌跡功能,可將數據列表導出為Excel電子表格和Word文件供存檔和打印。從而實現調整車數據的上報與審批功能。
4.2 數據查詢 數據查詢模塊提供調整車、車站集體審批、落空車、和自動審批(人工調整部分)等多種類型數據的查詢;提供多種關鍵字的組合查詢,如可以按照日期范圍、單位、發站、到站、發貨單位、收貨單位、品名等進行查詢,也可按照數據流轉狀態進行查詢,篩選出處于不同流轉環節中的數據,查詢的結果可以導出為Excel電子表格和Word文件供用戶二次數據統計與分析加工。
4.3 統計分析 系統提供調整裝車匯總統計、調整裝車原因統計、集體審批匯總統計、集體審批原因統計、落空車統計等多種統計報表,用戶可以按照單位、發貨單位、發站、到站、發貨人等關鍵字進行統計,提供統計結果導出為電字文檔功能。對于統計出來的數據,還提供查詢鏈接功能,即點擊統計結果,系統會自動查詢出該統計結果對應的原始數據并顯示數據列表,方便用戶掌握統計數據的來源,利于用戶分析與決策。
4.4 系統維護管理 系統提供角色管理,用于設置系統權限;提供用戶賬戶管理,用于管理登錄賬戶以及權限分配;提供系統參數管理,包括統計報表參數和業務處理中所需的參數維護;提供密碼管理,用于修改用戶登錄密碼;提供單位管理,用于維護用戶的單位信息。
貨運調整裝車雙向互控信息管理系統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局應用以來,使用情況良好。各直管站、車務段每月對本單位調整裝車系統登記情況進行一次督查,百色車務段、桂林車務段、柳州車務段等單位還建立了通報批評和經濟考核制度。該系統的建設改善了貨運調整裝車“雙向互控”工作的管理方式,減輕了工作負擔,提高了效率,規范了操作流程。通過信息化手段管理業務,使用計算機網絡來傳遞數據,通過科技手段有效防范了以車謀私問題的發生,在監管上形成了“雙向互控、遠程監控”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