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高山
(中煤平朔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6000)
XH煤礦位于濟東煤田的東部,本區為一自流單斜區,地層北傾,其北面有巖漿巖組成的中低山隆起,南面為寒武、奧陶系灰巖組成的中高山,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流向北西,形成明水泉群。
由松散砂質粘土及礫石組成,礫石成數層夾于砂質粘土之中,砂質粘土垂直節理發育,吸水性強,垂直滲透力大。井筒通過該層時一般不會發生不良工程及水溫地質問題。區內許多水井資料表明,雨季在接受大氣降水后,水量較充沛,旱季水井多干枯無水。由于該層直接覆蓋于煤系之上,對煤系各主要含水層有補給作用,井下涌水量隨季節變化,說明大氣降水直接通過該層補給煤系各含水層。
兩組地層皆以粉砂巖及砂巖粘土巖為主,其中夾數層中~粗粒砂巖,為裂隙承壓弱含水層。對本區太原組主要可采煤層能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含水層自上而下有太原統第四、三、二、一層灰巖,本溪統徐家莊灰巖及奧陶系灰巖。太原統頂部五灰及本溪統無名灰巖分布不穩定,且含水性較弱。在各含水層之間,均有厚度不同的粉砂巖和泥質巖半隔水層組。
本區巖漿巖發育,多沿煤層及頂底板侵入,鉆孔穿過常有漏水現象,但井下觀察,水量不大,因此巖漿巖的裂隙水對礦井危害不大。
鄰近6煤層有古空區的存在。已經基本查明了古空區的分布范圍,位于井田的東南部,面積約為42580m2,由公式Q=KMLh/cosα,K—古空充水系數;M—煤層厚度,m;h—古空內水頭高度,m;L—采空區走向長度,m;α—煤層傾角,(°)。在本次估算中K取值為0.4,估算得7煤層的古空積水量為10219m3。6煤層古空水對開采深部7、8、9、10-1、10-2煤層以及10-3煤層有一定的影響。
F1斷層為礦井生產過程中新發現的斷層,為一正斷層,走向NE,傾向SE,最大落差15m,在開拓4煤時揭露,破碎帶寬約8米,具一定的導水性。兩側要留設足夠的防水煤柱。F2斷層是原勘探時發現的,從本井田中南部穿過。但在XH一號生產過程中實際揭露發現該斷層在煤10-1中,落差不足5m,并且延伸長度不足200m,導水性較弱,XH二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并沒發現該斷層。故其對礦井生產影響不大。
太原統各含水層在淺部均有露頭,能直接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奧陶系地層在南部大面積裸露,形成低山丘陵,且灰巖裂隙溶洞發育,有利于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補給。
本區為一單斜構造,徐、奧灰與煤系各含水層間距較遠(徐灰距煤10-2約50米),且本區斷層落差較小,自然狀態下兩者水力聯系不密切。但礦井排水,造成煤系水大幅度下降,兩者將發生一定的水力聯系。
本區有日偽時期旭華煤礦開采6煤及本礦早期開采東北部3、4、5煤的采空區,采空區內積水,同時井口多未夯實,又有F1斷層從采空區邊緣通過,采空區積水能直接補給給煤系各含水層,尤其雨季補給量更大,對周邊及下伏煤層開采帶來很大的威脅。
XH一號現生產煤層為10-1煤,原設計包括7、9和10-1層煤,XH二號現生產煤層為3、5和10-3煤層。XH二號煤礦批準開采的煤層有 7 層,即 3、4、5、6、7、9、10 煤層。3 煤層位于山西組中部,4 煤層位于太原組的下部,3、4煤層的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底板的砂巖,5煤層位于太原組的上部,充水含水層為頂板灰巖,7煤層位于太原組中部,充水含水層為底板三灰和頂板四灰,7煤層下距三灰5.94m左右,上距四灰17.41m左右,另外,7煤層頂板發育10m左右厚的中-細粒砂巖,但含水微弱,開采中僅表現為頂板淋水和構造裂隙帶淋水,對礦井生產無影響。9煤層直接頂板為一灰,二灰和一灰相距一般在12.90m左右,9煤層開采亦可影響到二灰,因此9、10-1煤層開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層為一灰和二灰。9煤層底板尚發育一至數層薄層中~細粒砂巖,含水微弱,對礦井生產無影響。一灰和二灰水在開采中僅表現為頂板淋水和構造裂隙帶淋水,對礦井生產影響較小。礦井涌水量小。
另外,本區徐、奧灰上距主采煤層較遠,其間的隔水層隔水性能好,又本區構造簡單,斷裂稀少且落差小,正常情況下徐、奧灰水對礦井生產影響不大。
XH煤礦主要開采3煤層、5煤層、10-1和10-3煤層,根據礦山統計,礦井開采時,正常涌水量為80m3/h,最大涌水量為130m3/h。
現采用比擬法進行礦井涌水量預計:

式中:Q——預計礦井未來正常(或最大)涌水量(m3/h);Q0——礦井現今正常(或最大)涌水量(m3/h);F——未來礦井開采面積(m2);F0——礦井現今開采面積(m2)。
取 F0=204565,F=1267144,經計算,預計正常涌水量為 200m3/h,最大涌水量為325m3/h;
根據《礦井水水地質規程》(試行)第4條的規定,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工作,從礦區水文地質條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關系出發,根據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性質、富水性、補給條件、單位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度等因素,對礦井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分類,指導礦井防治水工作,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XH煤礦為第四系覆蓋下的隱蔽礦區,開采3、5煤時,由于山西組砂巖富水性極弱,開采中僅表現為頂板淋水和構造裂隙帶淋水,對礦井生產基本無影響。開采10-1煤層的直接充水含水層為太原組薄層灰巖含水層,間接充水含水層為第四系砂礫層含水層。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補給通道為灰巖隱伏露頭。
根據礦井開采以來的礦井涌水量資料,礦井最大涌水量為130m3/h,礦井涌水量主要來源為一灰和二灰巖溶裂隙水,以巷道淋水、小股水流形式涌出。
本礦區的防治水工作,主要通過正常的排水系統、施工探放水鉆孔等實現,在開采10-1煤層的過程中,由于受底板水的威脅,使防治水工作較難。
區內煤系直接含水層含水并不豐富。但開采10-1煤層時,如果遇到局部破碎帶,受奧灰和徐灰底鼓水威脅。因此,7煤層及以上煤層為簡單水文地質類型,10-1煤層及其以下煤層為復雜水文地質類型。
綜上所述,本礦井開采3煤層、5煤層時,礦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裂隙孔隙類簡單型。開采10-1煤層和10-3煤層時,礦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巖溶裂隙類復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