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誘惑》作為關注官場權力欲望的小說,寫盡了縣、鄉、村三級基層官場送與收、買與賣、賣與買的游戲規則。權、錢、色官場腐敗三大元素悉數登場,無遮無攔到了令人錯愕的程度!掩卷思量,不禁令人發問:不可遏制的權力欲望哪還有“彼岸”可言?“此岸”的陷落才是現實一種。
現實的嚴峻或者說現實的巨變,對作家以往經驗發出挑戰。《陽光照暖“背包客”》與其說是作家的人生態度,不如說是作家回應現實的途徑。
歷史上“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令人遐想。《高利雅——烏拉》對發生在百年前壯烈一幕重新的書寫,其實是完成“文學版圖上的哈爾濱”開山之作。義士最后的吶喊穿過歷史歲月的長河,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振奮!用文學的形式展示本土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事件,當然義不容辭落在我們的頭上,以后會持續地奉獻給讀者這類書寫歷史的精彩篇章。
怎樣做到“篇篇好看,期期精彩”,《北京文學》無疑是最早以刊登關注現實力作的鮮明態度做出最好的回應。所以,這一期的主編訪談錄顯得詳實而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