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

清朝的詩人沈德潛生前極得皇帝乾隆的恩寵。乾隆皇帝每有一些詩作都會交由沈德潛來潤色,這在歷朝歷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見的,而沈德潛的官職也是一升再升,就是他80多歲退休以后還升為太子太傅。
乾隆皇帝不僅在官職上對沈德潛恩寵有加,更是把這種君臣關系提升到朋友的關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詩就是形容他們的關系: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在這句詩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潛比做故人。在歷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門生就已經是最高的榮耀了,而乾隆皇帝卻把沈德潛比做故人,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沈德潛的寵愛。
而沈德潛知道乾隆皇帝對自己恩寵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修改詩作的事情保密,反而四處炫耀,他常對一些文人說起乾隆皇帝哪首詩是經過他潤色的,哪首詩是他代乾隆皇帝寫的。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把代乾隆皇帝寫的詩收入了他自己的詩集,仿佛是皇帝的師傅一樣。
終于有人把沈德潛的所作所為報告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大為震怒,可是當時的沈德潛已經去世好幾年了。乾隆皇帝還是很生氣,親筆降旨追奪沈德潛官銜,沈德潛所有的榮華頃刻之間化為泡影。乾隆皇帝不但收回了給沈德潛的所有榮華,而且把沈德潛從墳里挖出來鞭尸。死后被挖出來鞭尸的文人恐怕只有沈德潛一人了。
而同樣是清朝的重臣曾國藩卻沒有像沈德潛這樣最終落一個悲慘的命運。1864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克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歷經兩代皇帝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被曾國藩剿滅了。
這時候,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都大為高興,大家都以為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可是這時候的曾國藩卻并沒有一絲絲的高興,相反卻是深深地擔憂。因為他知道他面對的不是朝廷的論功行賞,而是功高震主的猜忌。而確實當時的湘軍內部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勸曾國藩稱帝,而當時曾國藩也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確實給朝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曾國藩考慮再三,只有裁減軍隊來表明自己的忠心。于是曾國藩以“湘軍作戰年久,暮氣已深”為名主動向朝廷要求裁減湘軍,由此來向朝廷和皇帝表明他無意擁兵自重。果然曾國藩的奏折一遞上去,皇帝就準了曾國藩的申請,湘軍也被裁減去大半。
雖然湘軍裁減了大半,可是卻換來了曾國藩等人的平安無事,而曾國藩也被朝廷嘉獎,成就了“中興之臣”的美名。
在《孫子兵法》里有一個主張:推恩施惠。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在有了功勞的時候要懂得及時地把功勞向上推,而有了恩惠的時候要施惠給下面的人。從沈德潛對榮譽的“搶”和曾國藩對功勞的“推”來看,曾國藩才是真正地讀懂了《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