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中共十八大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實現了新老交替。在這個新領導集體中,205位中央委員尤為引人矚目。分析發現,通過黨內一系列規范程序選舉產生的這個政治精英群體,具備了一些新的特質,這些新的特質,將使他們更好地承擔重責,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下一個美好的5年,乃至10年。他們絕大部分在改革開放時期成長、接受教育,具有完整的教育背景,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觀念較包容,更具開放意識。其中,具備人文社科背景的中央委員、尤其是法政型精英人才的崛起引人矚目。一般認為,理工科背景出身的優勢在于執行的效率。人文社科背景出身的優勢在于注重分析探討決策的合理性與恰切性,可以盡量避免決策失誤。統計發現,在這205名中央委員中,除了21人(占比10.2%)是理工科背景外,其余具備大學以上學歷的委員均是人文社會科學背景,或者是具備理科、文科復合背景。其中,最集中的專業學習背景是經濟管理、法律、政治學等領域。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全新背景的中央決策群體,預示著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將全面進入一個經濟學家、法學家等具備人文社科知識背景的精英治理時代。由更多具備人文社科背景的政治精英治國,符合現代國家治理的趨勢。尤其是法政型精英人才的崛起,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人民日報刊文說,只有確保制度供給跟得上時代腳步,確保法律規章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奠定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將一切權力運行納入法治軌道。重慶市勞教委以“處理不當”為由,撤銷了對大學生村官任建宇的勞動教養決定,恢復了他的人身自由。在重慶勞教委“自我糾錯”獲得輿論的肯定后,人們更關注的是:法院怎么看?法律怎么辦?自任建宇被勞教以來,這一案件引發普遍關注:一個青年只是在網上轉發了文字、圖片,原創者未被追究,為何轉發者卻被勞教?一件印有“不自由,毋寧死”的文化衫,如何成為違法物證?這些聽起來有些荒誕的情節,讓大家在關注一審法院裁定之外,更覺有必要探討勞教案件本身。有明白才有清白,有公正才有公信。如今任建宇恢復自由了,但其當初為何失去自由,依然缺乏明確說法。如果說任建宇發表“負面言論”涉嫌犯罪,那么當檢察院不認為是犯罪時,有關部門卻通過勞教制度限制其人身自由長達一年,是否合理?在國家多次重申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背景下,公民的基本權利如何避免“扣帽子”式的威脅?即便是公民表達權利被違法濫用,行政部門是否有權單獨甄別判定?
這些疑問的產生,源于我國現行勞教制度的模糊。自1957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以來,勞教制度已在我國施行50余年。隨著我國民主法治的發展,該制度已顯現出許多不足。特別在《立法法》等法律頒布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力只能由法律設定,勞教已陷入不合法的窘境。加之勞教的審批權屬于公安機關,在機制上缺乏應有監督,在實踐操作中彈性十足,往往成為一些地方開設的“法律小灶”,甚至成為一些人打擊報復的工具。正因如此,不久前,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改革勞動教養制度已成社會共識,目前正研究具體的改革方案。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根據經典理論,法治包含兩個要素,一是有良好的法律,二是法律得到普遍遵循。其中“良好的法律”是根本前提。就此而言,只有確保制度供給跟得上時代腳步,確保法律規章不斷與時俱進,才能奠定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才能將一切權力運行納入法治軌道。
北京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說,習仲勛1936年8月在《相遇貴相知》第一輯《序》中曾說:“交朋友,還要交畏友、諍友。就是要同那些剛正不阿,直言無諱,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和批評的人做朋友。特別是身居領導崗位的共產黨員,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和寬宏民主的風度,虛心聽取各種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使自己能夠耳聰目明,辨別是非。”無獨有偶,鄧小平也說過:“共產黨做錯事,沒有為人民辦好事,人民要罵可以罵,因為你是執政黨,代表人民來領導全國人民嘛,人民為什么不可以罵?罵響了或許會警覺,會糾正錯誤,所以我勸同志們不要怕罵。”毛澤東也曾多次告誡全黨要密切聯系群眾,“讓人家說話,天不會塌下來”,“要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并被歷史證明是反對錯了的人一道工作”等等。善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聯系群眾,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投身到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當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罵”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注意聽取各種意見尤其是反對意見,善于同罵的人交朋友,不僅是心胸豁達、虛懷若谷氣度和具有雅量的一種體現,從當前來說,更是從嚴治黨、反腐倡廉、保持優勢和積極推進民主政治的需要。那種文過飾非、喜歡奉承、聽到不同聲音不同意見“一觸就跳”,其實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表現,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