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10
我想起了廖有梁,是因為前不久在上海的時候看了一個曾經在上海人藝工作的老演員,談話之中,不覺談到了中國話劇九十周年的慶典。那個時候,是1997年,我才剛剛從表演專業畢業不久,便被抽調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話劇團來。事實上,我已經被分配到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并且主持一檔收聽率很高的音樂節目,所以對這樣的安排未免有點耿耿于懷,無奈宣傳部的領導要求青年演員和藝術工作者充實話劇第一線,只好不大情愿地到安福路報道,把節目交給另外一個同事。
在開動員會的時候,我邊上坐著一個不斷在本子上劃圈圈的老人,他長得黝黑,看上去貧弱不堪,戴著一副不合適的大眼鏡,穿著很大的棉衣,卻是煙不離口。那個時候,我沒有抽煙的習慣,只是感到很嗆人,就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他看了我一眼,慢吞吞的說:“煙是好東西,是生命的燃料。酒是汽油,煙是柴火。都是好東西?!蔽覍λ嘈σ幌?,事實上,在眾多老藝術家面前,我還是很謙恭的,問題是,我不知道他是誰。臺上發言的有代表老藝術家的婁際成、曹蕾,代表中年演員的呂良、魏宗萬,代表青年演員的徐崢、阮丹寧,唯一沒有我們這排任何一個人。仿佛這里的人都活該被打入冷宮,甚至連記者的攝像機都不會向我們這個角落掃一下。“少安毋躁?!蹦莻€瘦老頭子突然很靠近我對我說:“大家都在演戲,我們是龍套,他們做主角,過會我們做主角,他們演龍套,不急。要不,我給你算個命吧?!?/p>
我對這個人開始有興趣,因為他看我的手相,居然說對了十之八九。直到開始領劇本的時候,才知道我和他居然還有一段對手戲,雖然我們的戲份都不多,但是還是很有意思的,我的角色是青年熊佛西,而他扮演老年的,我們有一段很深刻的跨越時間的對話。當然也是那個時候,我才從一個場記那里得知他的姓名:廖有梁。
當然很驚訝:廖有梁在那個明星還是一項工作需要的年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大人物。遠遠比現在的許多明星輝煌。比如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童阿男,或者那個《柳堡的故事》里的“十八歲的哥哥”。那首歌我還經常聽到“九九那個艷陽天……”,但是眼前的那個廖有梁卻無比的憔悴和衰老,絲毫沒有當年偶像的感覺。但是我卻毫不遲疑的叫他廖老師。
在排演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遲到過,相比其他的演員,他甚至更加樂意早到,在臺上逛逛,然后向導演提出一些設想,導演總是很客氣的接受,但是我看從來沒有為此改變什么,他也不在乎,一如尋常的為別人算命,提建議,吃盒飯。我很樂意同他聊天,雖然他總是給人一種比較悲戚的感覺,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讓人放松的。他沒有架子,常??桃獾馁H低自己,使別人很不好意思。我得知他患肝癌,就常常勸他好好的在家多呆,不要總是到劇場,來了沒事,不就是消耗盒飯嗎?他總是不置可否的笑笑。
當然,在“九十周年”后我才知道,他同妻子已經離婚,也沒有再婚,他唯一的兒子被妻子帶走?!熬攀苣辍币院笥幸粋€階段,我同孔文波和徐崢常常去廖有梁的家,為他做一些家務,帶一點冷凍的水餃。他的家簡直是一個垃圾桶,沒有收拾,兩間房間在長風公園附近,沒有任何裝修,臥室里是一張行軍床,床上一條扁擔。他說如果他晚上肝疼的話,就拼命用扁擔頂住背會好許多。冰箱里一般只有一些醬菜和腐乳。唯一亮眼的是房間的正中間的兩張照片,一張是當年在南京軍區文工團時候英姿颯爽的照片,一張是兒子廖小海的滿月照。他很懷念自己的兒子,可惜離婚幾十年沒有見過面。在他的抽屜里,保存著兒子幾乎所有的東西,連寒假的作業,用了半截的鉛筆,擦了快斷的橡皮,小學的半截美術作業,都一層一層的擺在抽屜里,他時不時的拿出來看一下,在最最不經意的時候,我發現了他的淚光。
他的晚景簡直可以用凄涼來形容,到2002年去世,沒有如愿見到兒子。2001年上海市政府分配一套新房子給他,不懂世事的他卻被裝修商騙去了十萬,因此倍受打擊,也一病不起,等到新房子在人藝演員們的幫助下真正裝修完的時候,他已經住院了,再也沒有住過新房子。
2002年3月9日,他殘喘走完了自己瑰麗又凄慘的一生,去世的時候,身邊一個人也沒有,他自己拿了一個錄音機錄了一段遺言給所有愛他的人:你們好好活著,活著真好!接著是拼命喘氣的聲音,然后聲嘶力竭的一聲長嘆:“小海,你為什么不來看爸爸”。這就是一切,廖有梁所有的遺言。
我九八年離開中國到德國的時候,還常常想他們父子說不定可以團聚,他早早為團聚做好了準備,甚至定好了飯店,也常常問我們父子的旅行線路,好象一切明天就會發生一樣,可是,一切終究什么也沒有發生。
我在這里寫這篇文章,告慰廖老師在天之靈:我們會好好活著,并且一直想念你。
寫給副班長——廖有梁
廖家男兒,名喚有梁。嘉定人氏,身世悲涼。懵懂孩提,親人嘆亡。
十二小童,穿上軍裝。小小少年,部隊成長。十八成人,青春陽光。
柳堡故事,演副班長。英氣眉眼,挺直鼻梁。秀發飄逸,笑容明朗。
寫字描畫,唱歌打槍,什么都會,樣樣都強。房東有女,甜美模樣。
一見鐘情,互相愛上。部隊紀律,不準戀愛,小副班長,怎能違抗。
強忍思念,奔赴戰場。一去五載,行軍打仗。意氣風發,升為連長。
苦戀愛人,最終成雙。此劇播出,一夜紅遍,萬千影迷,心中癡戀。
三十歲上,贏取新娘,美人如花,明媚嬌艷。可惜幸福,并未開端。
妻子外地,不能相伴,事業成功,生活慘淡。每日回家,孤燈一盞。
上班下班,劇場食堂。低調如你,孤獨如常。咸菜一碟,稀粥一碗,
如此幸福,怎不心酸。風暴到來,如落大坑,下放上海,搬運為生。
可悲可嘆,青春年華,凄凄慘慘,流水落花。好在慰藉,喜事一件,
中年得子,血脈得傳。看待嬌兒,明珠掌上,旭日東升,你的希望。
命運冥冥,好景不長。妻兒遠走,異國他鄉,對你打擊,這次最強。
積郁成疾,重病來訪。親人何處?誰在身邊?每夜陪伴,一根扁擔。
病床孤獨,對兒思念。長悲長嘆,天看不見。九九艷陽,一個春天,
萬般不舍,永閉雙眼。不曾見兒,最后一面。留給世人,多少遺憾。
從春到冬,歲月流轉,不知不覺,茫茫十年。找誰述說,心中懷戀?
打開屏幕,江南春光,蠶豆花開,麥苗兒香,風車輕轉,綠柳輕揚,
艷陽歌里,蒙蒙淚光,多想再次,聽你歌唱,真情伴我,永世不忘,
不自思量,意自難忘。銀幕黑白,青春明亮,十八笑容,銘刻心上。
(請作者見刊后與本刊聯系)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