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習水
大腦里的“一閃念”
前不久,印度一個名叫曼加爾的人因被懷疑是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者而被警方拘捕。在審訊室,曼加爾并沒有接受常規審訊,而是被要求帶上一個特殊的頭盔并坐在電腦前看那場交通事故發生全過程的監控錄像。第二天,曼加爾就被告知,他將作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被起訴,而警方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對他腦電波的測試。這名嫌疑人感到非常奇怪,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他完全做到了不動聲色,但為什么會露出破綻呢?
原來,印度警方采用了“腦指印”鑒別技術。這項技術的發明者——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人腦在把眼前的事物與記憶里的事物進行對比的時候,如果與記憶中的事物相吻合,那么大腦內馬上會出現“一閃念”——一種特殊的腦電波。于是,科學家把這種腦電波稱為“腦指印”,并據此發明了“腦指印辨認電腦軟件”。在實踐中,調查人員只需出示一些只有罪犯才熟悉的某些場景和證物,就能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如果嫌疑人對這些事物有記憶,那他的大腦就會在0.3秒內作出反應,顯露出“腦指印”;而如果被測試者沒有見過那些東西,就不會出現相關的“腦指印”。由于大腦發出“腦指印”的時間很短,被測試者根本不可能有時間進行偽裝,所以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手指下的“細菌印”
人的手指上有很多微細的毛孔會分泌汗液、油脂、鹽分和氨基酸等,還會產生一些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當手與物體接觸時便會留下由這些物質堆積出的指印。雖然大多數指印能夠被人們識別出來,但少數指印會因被涂抹或被其他物質覆蓋、侵蝕等,完整性被破壞,甚至被銷毀,這就等于把指印給廢了。不過不用遺憾,美國科學家發現,即便人的指印失效,手指留下的“細菌印”照樣能發揮和指印同樣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生長在每個人手上的細菌也是獨一無二的。研究人員組織進行了一個手指所攜細菌的測試,分別從三位志愿者的手指及其個人電腦的鍵盤和鼠標上采集了細菌樣本,然后他們又從志愿者從未接觸過的其他鍵盤和鼠標上采集了細菌樣本。經過對這些細菌樣本進行DNA比較發現,三人手指上的細菌分別和他們自己用過的電腦鍵盤和鼠標上的細菌70%以上都能對上號,而志愿者手指上的細菌和其他志愿者以及他們從未接觸過的電腦鍵盤和鼠標上的細菌絕大部分對不上號。這個現象證明,手指遺留的“細菌印”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是人的又一種生命印記。未來,“細菌印”很可能被用來幫助辨識人們的身份,并成為重要的司法證據之一。
抹不去的鋼鐵“烙印”
如果人在觸摸鋼鐵后,指印被人涂抹掉了,“細菌印”也因時間過長而失效了,那么就再也找不到手指留下的痕跡了嗎?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人們的手或手指只要觸摸過子彈、炮彈等金屬物體,手遺留的微量物質就會與鋼鐵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非常細微的腐蝕作用,從而會留下手印或指印,而且這些印記比人們走過雪地留下的腳印還清晰,即使擦拭或是用肥皂水等進行洗滌也無法將其抹掉。當然,這些像烙印一樣的印記,用肉眼和一般的儀器還是無法看見的。
那究竟用什么辦法能發現這種“烙印”呢?研究人員想到了復制腳印的土辦法。我們知道,如果要把地上的腳印復制出來,土辦法是在腳印上澆灌石膏,等石膏干結后,把石膏取出來,腳印就反印在石膏上了。借用這個辦法,研究人員首先在彈片上涂抹上導電性良好的粉末,之后給彈片通電,結果發現那些被手或手指腐蝕過的殘留凹痕會吸引導電粉末,且在通電的情況下指印會清晰地顯現出來。這種新技術不但可以提取炸彈引爆前殘留的指印,在引爆后的彈片上照樣也可以提取,因為爆炸產生的極度高溫還能將指紋的“烙印”永久地留在上面,這反過來為提取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摘自《中外健康文摘·B版》2012年第9期)
責編: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