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志(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師)
菲汀又名植酸鈣,是植酸與鈣、鎂、鉀等金屬離子形成的一種復鹽,廣泛存在于植物的果殼如米糠、麥麩、玉米皮、棉子殼等中。 植酸鈣的分子式為C6H8O24P6Mg4Ca(Me)2·5H2O,分子式中的堿金屬離子(Me)取決于提取過程中的中和劑種類。 植酸鈣為無色無定型粉末,無味無臭,不溶于醇類、乙醚、丙酮、苯等有機溶劑,微溶于水。 我國的玉米產量約占谷物產量的1/5,居世間第二位,玉米淀粉廠濕法加工生產線有大量浸泡水排出,這些含豐富營養物質和有機酸的浸泡水白白流走或者不能有效利用, 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多數情況下加工工廠將其濃縮為玉米漿出售,用于飼料。 由于玉米浸泡水含有3-6‰的植酸鈣,用于飼料時,植酸鹽不僅不易被消耗,而且還可能引起微量元素的不足,動物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磷又會污染環境。 從玉米浸泡水中可以回收菲汀, 再經深加工制備附加值更高的植酸和肌醇。 用去菲汀的玉米浸泡水生產濃縮蛋白飼料,既可去除其中的抗營養因子, 又可減少環境污染, 從而提高玉米浸泡水的附加值。
實驗
恒溫水浴鍋(HH-S),離心機(S-200),恒溫干燥箱(DGF30/7-I),電子天平,pH 計,燒杯5L,NaOH(20%),生石灰(以CaO 計≧86%),工業鹽酸(32%)。
3.1 有機磷的測定 鉬酸銨比色法
3.2 蛋白質的測定 全自動定氮儀(Gerhardt)
3.3 糖的測定 費林法
1.反應原理

2. 實驗工藝流程 浸泡水→過濾→中和→過濾→精制→烘干→粉碎→菲汀成品
3.浸泡水中雜質的分離
玉米浸泡水中的雜質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質, 由于玉米浸泡水的pH 值為4.0—4.2,浸泡水溫度為50—55℃,在此pH 值和溫度下,蛋白質易于沉淀,故采用離心機即可將玉米浸泡水中的淀粉和蛋白質分離。 通過雜質的分離,保證了產品菲汀的質量。
4. 中和條件的確定
4.1 中和終點調節
為了使溶液中的菲汀被有效的分離出來, 選擇合適的中和劑極為重要。 由于直接使用石灰乳作為中和劑,則有部分石灰乳不溶而與菲汀一起沉淀,影響了菲汀的純度,而直接用NaOH 作為中和劑,則中和時產生的菲汀比用Ca(OH)2中和時產生的菲汀溶解度大,析出不完全,降低產品收率。 綜合兩方面因素,本工藝采用兩段中和的方式進行。 將過濾后的玉米浸泡水用Ca(OH)2和NaOH 作為中和劑,控制不同的pH 值。 實驗結果:①先用Ca(OH)2中和至pH4.5 后, 再用NaOH 中和。 終點pH 值6.2、6.5、6.8 時, 有機磷含量分別為36.5%、37.3%、38.1%, 收率測定為85%、89%、93%。 ②用Ca(OH)2 中和至pH5.0 后,再加NaOH 中和。終點pH 值6.2、6.5、6.8 時,有機磷含量分別為35.3%、36.9%、38.0%,收率測定為88%、94%、97%。
由此可見先用Ca (OH)2中和至pH5.0, 再加NaOH 中和至pH6.8,既提高了產品的純度,也可以有較高收率。
4.2 溫度控制
以前述用Ca(OH)2中和至pH5.0 后,再加NaOH 至終點,不同溫度對收率的影響:30℃,91%;40℃,93%;50℃,96%;60℃,97%;70℃,97.5%。溫度越高,反應越徹底,沉淀較完全。但溫度高能耗增加,以50—60℃較為合適。
5.菲汀的精制
使菲汀質量達到藥用標準,需對制得的膏狀菲汀進行洗滌,然后再進一步精制, 精制方法為用4%的稀鹽酸將粗菲汀溶解,鹽酸加量以全溶為準,再加入與菲汀同量的40%的CaCl2 溶液,攪拌后加入0.5%的粉末活性炭加熱至55℃, 脫色20-30min,過濾,濾液加熱至50℃后開始緩慢加入10%NaOH 調pH 至6.5。 恒溫攪拌20min,離心分離,用80-85℃熱水進行少量多次洗滌,直至濾液用5%AgNO3檢測無白色沉淀為止。 所得到固體產品即為菲汀,最后將所得精制菲汀放于70℃烘箱干燥至水分小于14%,即得藥用菲汀。 其各項指標如下:外觀 白色粉末,質輕松,有機磷 (以PO 計)34%以上。 Ca 含量12% , pH 6.5 , 水分小于14% , 淀粉殘留 遇碘不顯蘭色。
利用玉米浸泡水生產藥用菲汀, 其成本明顯低于傳統的脫脂米糠法,比較而言經濟效益顯著。 兩者的成本比較見附表:

附表 玉米浸泡水與脫脂米糠生產菲汀噸消耗對比
從玉米浸泡水中回收藥用菲汀,主要工藝為:過濾除去淀粉和蛋白質,用10%石灰漿調pH5.0,再用10%NaOH 調pH6.8,分離得到粗菲汀, 再對粗菲汀進行精制, 菲汀的回收率達85%以上,其質量可以達到藥用級標準。 綜合生產成本低于傳統的脫脂米糠法,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1]尹彥冰等.菲汀生產工藝條件的研究.齊齊哈爾輕工學院學報,1997(4):38.
[2]盧敏等,從米糠中提取植酸鈣及其應用途徑的研究。 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3):11.
[3]盧敏等,淀粉廠浸漬水提取精細化工產品——植酸。 糧食科技與經濟,1999(2):33.
[4] 余以剛等, 淺談肌醇生產關鍵技術。 糧食與飼料工業,20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