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中下旬,國內棉花銷售和加工進度大幅低于去年,大部分涉棉企業的開工率以及加工的皮棉總量比去年同期減少近10%。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預計,因受天氣影響,今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約為693萬噸,同比下降10.4%。
同樣是棉花,今年的行情出現了南北兩重天的局面:山東棉花減產,農民惜售;而長江流域棉花質量差,沒有人收。今年山東濱州和東營的平均銷售價是8.8~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價格至少高10%以上,山東其他地方今年價格也要比去年高5%。長江流域尤其是湖北、湖南,四級籽棉基本上是7.6~8.2元/公斤,好一點的可到8.6元/公斤,整體比去年同期價格要低。
雖然今年山東棉花普遍減產,但棉花質量還是不錯的,收購價格每公斤也漲了0.6元左右。棉農現在普遍不愿意出售,希望日后棉花價格可以再漲一漲,棉花加工廠只能靠加工國儲棉賺取一點加工費。
相比山東棉農,長江流域的棉農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勢,今年這些地區七、八月份連續干旱,九月份又出現連續陰雨天氣,造成新產棉花色澤、纖維長度都不理想,大部分都達不到國家收儲的標準,因而出現賣難問題。
預計越往后棉花的質量將會出現下降,因為到了后期,頂部的棉花整體質量會出現回落。隨著棉花上市供應量增加,棉籽的價格也將會回落,加工企業要保證非常微薄的利潤,后期籽棉的收購價格肯定還會回落。
(信息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