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力,翟 文
(1.河南省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南陽 473000;2.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南陽 473000)

本例為豬鼻支原體引起的多發性漿膜炎。實驗證明豬鼻支原體引發的多發性漿膜炎可導致鼻炎或鼻甲骨萎縮。
多發性漿膜炎一般多發生于3~10周齡仔豬,更小的仔豬也見偶發。豬鼻支原體常由感染的母豬傳給哺乳仔豬,大約10%左右的母豬的鼻腔和鼻竇分泌物中有該病原體存在,大約能從40%的斷奶仔豬的鼻腔分泌物中分離到該病原。一旦豬群中有一頭感染了豬鼻支原體,就會迅速傳播及全群。豬鼻支原體普遍存在于病豬的鼻腔、氣管和支氣管分泌物中,其傳染途徑主要是經飛沫和直接接觸引起傳染。
豬鼻支原體引起的漿膜炎的嚴重程度取決于4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年齡,通過腹腔接種時,6周齡或以下的豬,比8周齡或以上的豬病變嚴重得多;第二個因素是致病菌株對不同組織部位的漿膜的親嗜性不同,有些菌株可在所有漿膜面引起病變,而有些菌株可能只選擇侵害心包漿膜或關節表面;第三個因素是感染動物發生的應激反應,如果在嚴重應激情況下受到感染,即使是成年豬也將發生嚴重的多發性漿膜炎;第四個因素是豬的遺傳易感性。
豬感染后第3 d或第4 d被毛粗亂,第4d左右體溫升高,但很少超過40.6℃,其病程長短不一,通常病情在發病5d或6d后平息,但幾天內又復發。病豬食欲明顯減退,出現過度伸展動作,這是其試圖減輕多發性漿膜炎造成的刺激?;钾i常出現關節炎,跗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肩關節最常發生炎癥。若炎癥發生在寰枕關節,則病豬將頭轉向一側,有些病豬頭向后仰。
患豬急性期癥狀為被毛粗亂,中度發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行走困難,腹部觸痛,跛行及關節腫脹。腹痛及喉部發病時患豬身體蜷曲,呼吸困難,運動極度緊張及胸部斜臥等。急性癥狀的持續時間取決于病變的嚴重性程度。一般發病10~14d后,急性癥狀開始減輕,此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跛行及關節腫脹。疾病的亞急性期間,關節病變最為嚴重。發病后2~3個月,跛行和腫脹可能減輕,但有些豬發病6個月后仍然跛行。
根據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應進行病原分離,并證實沒有引起這些病變的其他微生物存在。最可能引起相似病變的微生物是嗜血桿菌。此菌也能引起豬的急性多發性漿膜炎。區別二者的方法是分離病原。
診斷用的動物必須在急性期進行剖檢,死亡動物的自溶性變化能使分離到豬鼻支原體的可能性降低。
4.1 治療 豬鼻支原體一般對泰勒菌素及林可霉素敏感。用抗生素治療病豬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炎癥反應阻止了抗生素的滲透,從而影響了療效。在群體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泰勒菌素或林可霉素的效果可能更好。
對嗜血桿菌引起的多發性漿膜炎可用磺胺噻唑治療。
4.2 預防 搞好飼養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應減少呼吸道疾病、腸道疾病及其他應激因素對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