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燕,王 穎,崔 峰,朱 強,吳 健,郭 強
科學合理地發展和引導好我市的新農合普及工作,是解決當前廣大農民醫療保障問題,改善其享有社會基本醫療保障的基本途徑。新農合政策的普及與推廣將有利于提高我市農民抵抗重大疾病風險的能力,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1.1研究對象我市部分參合農民及部分縣區的新農合管理人員。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法 采用現場問卷填答的方式,向參合就醫人員發放問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問卷786份,有效率98.25%。
1.2.2訪談法 現場對參合人群進行隨機訪談,訪談內容主要是關于新農合政策的制定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獲得第一手資料;利用電話、網絡及單獨約見的方法對縣(市、區)、合管辦的政府官員、衛生行政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鄉村醫生進行訪談,主要訪談內容是新農合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2.3統計法 采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洛陽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在2007年將其列入了當年的20件實事之一,并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推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洛陽市在2008年實現了全市農村及全部農業人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0%覆蓋,走在全省各省轄市的前列[1]。
2.1參合人員的婚姻和文化程度狀況由于本次調查對象的選擇是在有計劃的控制之內,所以調查對象的年齡都在20歲以上。其中已婚者708人,占90.07%,其次為未婚、離婚及喪偶,見表1。對文化程度的調查可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有429人,占調查對象的54.58%,其次是高中、大專及以上。詳見表1。

表1 參合人員婚姻和文化程度狀況調查表(n=786人)
2.2新農合的宣傳與普及宣傳、普及新農合政策是當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縣鄉政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手機短信、板報、標語、戲曲、傳單、明白卡、致農民群眾一封信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農民群眾廣泛宣傳新農合補償政策和就醫管理規定[2]。根據統計結果可知,被調查人員對于新農合政策基本了解的占39%,不太了解的占58%,不知道的占3%。同時,調查對象獲取新農合信息的途徑也較單一,通過電視媒體獲取信息的占61%,通過鄉村宣傳獲取信息的占28%,通過朋友、鄰居獲取信息的占11%,說明政府對新農合政策宣傳不到位,部分農民對新農合的具體優惠政策、參合繳費時間(續保時間)、就醫點的選擇等信息還不太了解。
2.3洛陽市外出務工參合人員就醫情況洛陽市是農業人口大市,農村勞動力在非農忙季節基本都外出務工,調查顯示,洛陽市每100戶農民工中有103人全年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人數連續兩年實現增長[3]。由調查問卷可知,有近521人(66.28%)外出務工,當談及外出務工期間看病能否享受到新農合補償時,有近454人(87.14%)回答不能,只有47人(9.02%)在本省或本市內務工人員回答可以。
2.4參合農民年就醫費用花費情況從參合農民生病住院時的費用調查可知,每次生病花費在100元以下的有207人,占到26.33%,這部分參合農民是由于小病在鄉鎮衛生院就醫,花費較少。而花費在1 000~3 000元的參合農民也有219人,占到27.86%。花費在3 000元以上的患者大都是到縣級以上,尤其是較好的省、市級醫院,病情比較嚴重的居多。見表2。

表2 參合農民年每次就醫花費情況調查表(n=786人)
2.5參合農民生病時所選醫院情況從調查問卷“您平時生病時一般去哪個級別的醫院”這一問題看,選擇“私人診所”的占46.2%,是所有選項中最高的。同參合農民交談了解到,他們還沒完全了解、感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好處,參合農民一旦患了頭痛腦熱的小病,認為去鄉鎮定點醫院,尤其是大醫院太麻煩,不如自己出錢就近找個私人診所看完了結。看來,能否把農村具有正規行醫資質的私人診所納入新農合的統籌報銷范圍,成為當前我市新農合改革的重要環節。
2.6洛陽市新農合參合資金的籌集、支出及合理運作問題洛陽市對于新農合參合農民的籌資方案具有自己的特定模式,就是將新農合的費用審核與醫療監管分散在兩個機構,以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約,這就是被作為全省新農合試點的“洛陽模式”[4]。 “洛陽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將新農合的費用審核與醫療監管分散在兩個機構,以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約。籌資標準為個人出20元、中央和地方財政出80元,該措施實施以來,為農民帶來了切實的健康保障。從基金支出情況看,截止到2011年,新農合總基金支出由2008年的1.7億元增加到11.6億元,2011年洛陽市新農合的資金籌集和使用均高于以往各年,洛陽市的基金支出以住院補償為主,其中2009年的補償比2008年增加1倍,僅大額補償就達到2.96億元。
2.7洛陽市新農合參合情況及參合人員受益情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對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根據洛陽市新農合數據匯總,洛陽市于2003年9月開始新農合試點工作,首批試點為新安縣,2006年試點范圍擴大至新安、偃師、嵩縣、宜陽4縣(市),2007年實現了新農合制度的全覆蓋。2011年全市參合農民485.23萬人,參合率99.4%,籌集資金11.16億元。 從2003年至2011年9月底,我市共有1 587.26萬人次的參合農民享受到該項制度帶來的實惠,共補助報銷18.96億元[5]。
2.8參合農民在新農合補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①補償標準:洛陽市新農合惠農政策的改革,促進了農村基層衛生條件的改善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也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農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奠定了基礎。但是,新農合補償制度在一定方面限制了它的發展。新農合補償制度本身為了防止經費透支,將需要住院治療的重大疾病報銷比率定得偏低,起付線設置偏高,而封頂線則設的過低,大半的醫藥費仍需要農民自己承擔。同時雖然中央和地方分別向參合農民補貼60或80元,但這些資金仍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難以幫助農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風險,不能切實解決參合農民的看病難問題。②補償過程:新農合補償過程中,諸如起付費、封頂線、定點醫療機構、家庭賬戶、分段累進、慢性病和藥品目錄等名目繁多,勢必令參合患者及其家屬眼花繚亂, 產生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一是參合患者住院時,尤其是到省、市級醫院看病時,在醫藥費報銷過程中,需要出具的憑證材料過于繁瑣,這無疑增加了參合農民及其家屬的報銷難度。二是參合患者住院期間,并不十分清楚哪些藥是可報銷范圍內的,等去結算時,才知道一大部分藥品是不能報銷的,這樣,就增加了參合患者的預期治療費用。三是與住院單位的不和諧因素,參合農民在住院期間必然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這樣他們心情煩躁,語言溝通不利,導致與醫生、護士、報銷部門的服務人員之間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爭吵,影響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
建議我市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基層經辦機構工作能力的建設,強化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新農合基金監管質量;建立科學合理的基層醫療機構考核激勵制度,探索建立責任追究和醫患制約機制,規范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行為,繼續執行和監管好我市新農合基金的籌集與支出,提高參合人員的就醫保障。
建議取消合作醫療農戶自籌資金的收交是實現農戶均等享受醫療保障措施的最佳辦法。適當增加各級財政轉移支付農村醫療保障的力度,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為新型農村醫療,做到真正的服務于民、造福于民。
加強農村弱勢群體的參合就醫問題,加強保護農民工外出群體的就醫措施,簡化報銷手續,機動靈活地開展異地報銷活動,保證農民工群體外出就醫時的利益。
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的補償方案是新農合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大力推進農村衛生服務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是基礎,把農村具有正規行醫資質的私人診所納入新農合的統籌報銷范圍,成為當前我市新農合改革的重要環節;加強新農合監管,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是核心;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是保障;加強相關配套工作的建設是新農合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安景花.洛陽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問題及建議[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8,23(1):86-87.
[2] 洛陽市政府.洛陽市采取四條措施進一步加大新農合工作宣傳力度[DB].http://www.henan.gov.cn.2012.09.15.
[3] 洛陽市外出務工形勢明顯好轉[N].洛陽晚報,2011.7.21.
[4] 醫保管辦分開探路者:新農合“洛陽模式”[DB]. http://www.sina.com.cn.2012.4.21.
[5] 洛陽參合農民將享更多實惠住院補償比例最高90%[N].洛陽晚報,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