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時的江淹,是文學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與他有關的婦孺皆知的成語就有兩個:“夢筆生花”與“江郎才盡”。江淹年輕時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邊漫游,遇一蠶婦,當時有一頗負盛名的文人即興出聯曰:“蠶為天下蟲”,將“蠶”拆為“天”和“蟲”,別出心裁,一時難倒眾多才子。正巧一群鴻雁飛落江邊,江淹靈感觸發,對曰:“鴻是江邊鳥”,將“鴻”拆為“江”和“鳥”,與將“蠶”拆為“天”和“蟲”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反應奇快,而且貼切工巧,眾人自然為之嘆服。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至交。一次,蘇東坡去找佛印,見他正與三個木匠為廟頂設計一只木質的小狗。四人圍在一起,對著木狗品頭論足。蘇東坡靈機一動,上前對佛印說:“我有一上聯在此,佛兄可對否?”隨即出口吟道:“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狈鹩∫宦?,心想這是一副拆字聯,四口人圍住一只犬,正是一個“器”字。四口對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嗎?佛印正皺眉撓頭時,忽然看見兩個人抬著一根木頭走了過來,他眼前一亮,聯從口出:“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蘇東坡聽罷,連聲稱妙。原來,繁體“來”是“木”字腰窩兩個小“人”,木頭挺長,人卻極短。佛印同樣用拆字法對出了下聯,可謂天衣無縫。
宋朝仁宗時期的宰相呂蒙正,幼時家境貧寒,缺衣少食,但他學習刻苦,天賦頗深。一日,私塾先生帶領幾個學童上山游覽,呂蒙正因未吃早飯,腹口饑餓,看到有一山泉,忙跑過去伏下身子飲水充饑。先生見此,即景出聯曰:“欠食飲泉,白水豈能度日?”呂蒙正知道這是一副拆字聯,“欠”、“食”是一個“飲”(欹)字,“白”、“水”是一個“泉”字。此聯觸到他的痛處,他當即對出下聯:“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彼麑ⅰ安拧迸c“門”組成“閉”字,“卡”拆為“上”、“下”二字,既說出了自己的家境,又與上聯相對甚妙。先生見他可憐,又深愛其才,當下把他領到自己家中,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并免除了一切費用。后來,呂蒙正終于在大考中被欽點為狀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首輔。
明人蔣燾,少時即能詩善對。一天,家中來了客人。此時窗外正下著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聯曰:“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薄皟觥弊植痖_是“東兩點”,“灑”字拆開是“西三點”,對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時,只見蔣燾從屋里抱出一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對客人說:“請各位指教,我的下聯對出來了?!彼娍腿思{悶,補充說,剛才對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贊不絕口?!扒小弊植痖_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開是“八”、“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