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有些作品因種種原因,撰寫者未得親見,故而標以“未見”,并注明著錄信息。本文據筆者所見,對某些“未見”條目作補遺。
關鍵詞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 “未見” 補遺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下簡稱《總目提要》)是小說研究必備的參考書,但由于編撰時間較早,因條件限制,一些作品未能經眼,或不知藏于何處,故而謹慎地標以“未見”。筆者在編撰《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時,見到了一些當年標以“未見”的作品,或見相關資料,現介紹于下,以作補遺。
《總目提要》第742頁著錄,標“無卷數,未見”。篇目下注:“孫殿起《販書偶記》卷十二《小說家類,演義之屬》著錄:‘錫山張夏編,舊抄本。’”
此書現藏國家圖書館。抄本,署:“錫山張夏秋紹編次《漁樵話》”。該書目次如下:鄭鄤本末、誅謫、胡序、錢序、扶倫信史、愍節外史、韓列女傳、又傳、放鄭小史、大英雄傳、獄中自記、附駕部公撰鄭峚陽尚書稿序、峚陽先生詩集序、后獄中草序、巢林筆談、鄭峚陽先生墓表。
此書非小說,實為有關鄭鄤之筆記與文稿。當年撰寫者因未親見,誤入《總目提要》。
《總目提要》第779頁著錄,標“四十回,未見”。篇目下注:“據《五續彭公案》第一回,知此書與《五續》出同一人手,當為四十回。”
此書現藏國家圖書館。上海文匯書局出版,署“上海葛思甫編撰”。《六續彭公案》封面左下角題:“《彭公案》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集現已出版,特此布告。《彭公案》十六、十七集、十八、十九、二十集,以上陸續出版,謹此預告。上海文匯書局發行。”宣統二年(1910)已有《七續彭公案》與《八續彭公案》行世,而《三續彭公案》出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故《四續彭公案》四十回、《五續彭公案》四十回、《六續彭公案》四十回問世均當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至宣統元年(1909)之間。
《五續彭公案》第一回稱:“小可最熟悉本朝掌故,且又深知彭公拜相之后一切事跡,及李七侯許多奇功偉績,因又募輯成書,共有一百二十回之多,分為四續、五續、六續三編,足可為諸公酒后茶余的消遣。”據此可知,《四續》、《五續》與《六續》均為葛思甫所編撰。《六續彭公案》第一回回首云:“話說上回《彭公案》敘至李七侯在大樹林中碰見李翠桃、慈照和尚、云機和尚,述明丟失大人的情由”,即接續《五續彭公案》的第四十回“失大人分頭尋覓,中奸計朋友相殺”。第四十回結束處則云:“未知那老道用何法術點住李翠桃,六續書中限于篇幅,不及敘全。俟七續書中再提。尚有彭欽差身陷覆盂山、安清主潛行入內地、李七侯炮火傷身、李翠桃改妝探山、清涼山賊□□□、□□□□□□□、□□村欽差訪案、三杰士大鬧揚州、大人夜入青樓院、妓女設計誘賊人、黃天霸杭州訪和尚、李七侯斷□□□、□□□□□□□,□□可盡述,都在后續七集中表明,請閱書諸公,格外注意。”但葛思甫所撰之《七續彭公案》未見,現所見宣統二年(1910)出版之《七續彭公案》另由“濁物”所撰。
《六續彭公案》共四卷四十回,其回目如下:卷一:第一回:眾英雄半途遇大兵,三露軒茶店賣藥糖;第二回:用誘計迷倒群賊,李翠桃中毒昏暈;第三回:雙俠士投降助力,三義樓眾雄會齊;第四回:入后山驚動群賊,吐喉劍斬關救生;第五回:秦自明背主落坑,李七侯兩次入山;第六回:獻奇謀甘貢投順,請賊首出見假妹;第七回:褚大王迎娶美婦,二英雄酒灌賊首;第八回:假婢女暗中下毒,李翠桃廚房遇鬼;第九回:毒藥針刺傷兩廚役,換新娘驚嚇女英雄;第十回:假見鬼引進甘貢,借暖酒支使群賊。卷二:第十一回:中毒藥賊首昏迷,放號炮召取官兵;第十二回:施號令忽來天使,奉上諭征召回京;第十三回:李七侯進兵入山,魯季元放火燒寨;第十四回:小飛龍攔劫賊首,假中標(鏢)計斬強人;第十五回:李翠桃劍敗小飛龍,彭大人審問穆請德;第十六回:入公館賊人殺廚役,眾英雄分投(頭)追刺客;第十七回:二勇女進廟捉賊,兩刺客假傷告狀;第十八回:假欽差路中被刺,黃面虎擒賊獻功;第十九回:李翠桃毒標(鏢)打騎,天來鎮沈玉見大人;第二十回:三喜店眾人中毒,李翠桃獨戰賊人。卷三:第二十一回:女英雄標(鏢)傷賊人,彭大人入朝見駕;第二十二回:出朝門失竊御賜物,蘇永祿氣投天順店;第二十三回:胡耀魁追趕朱飛,黃天寶投營效力;第二十四回:云鏡施法解妖縛,夜擊堂鼓報消息;第二十五回:彭大人夜中得夢,暗行刺賊黨留刀;第二十六回:報仇信地雷轟炸,上封奏詐死發喪;第二十七回:因私訪路見死尸,訪兇手尋得尼庵;第二十八回:入賊巢窺探密室,趙鳳玉訴說真情;第二十九回:彭大人兩入尼庵,眾賊人趕圍主仆;第三十回:李七侯嚇退賊眾,二義士暗中保護。卷四:第三十一回:莫家寨惡道拿欽差,扮小童梅鶴施鬼計;第三十二回:遇拍花衣服被脫,戲欽使路貼紅條;第三十三回:追拍花又逢道士,入酒樓再遇賊人;第三十四回:慶元館忽見御物,說假話哄騙酒帳;第三十五回:回公館路遇大鬼,李翠桃夜救欽差;第三十六回:入暖亭險遭不測,遇李駒述說情由;第三十七回:假腦袋氣倒女英雄,上天宮丹秋見龍女;第三十八回:得丹丸救治翠桃,探消息父女入巢;第三十九回:莫丹秋袖剪殺賊,夜放火燒滅賊巢;第四十回:李七侯地洞盜御物,惡道士點倒女英雄。
《總目提要》第812頁著錄,標“八卷八十回,未見”。篇目下注:“不題撰人。清刊石印本,八冊。標‘繡像七星六煞征南傳’。(據張穎、陳速《通俗小說書目補遺及其他》)”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上海文宜書局出版,未署作者姓名。書扉頁題“光緒庚子仲冬,文宜書局石印”。書首“西湖漁隱”序:“自古大有為之人,必得大有為之人以輔之,而后豐功成,偉烈著。不然,雖抱大有為之才,大有為之志,亦置之于無用之地,徒呼負負而已。從未有孑然獨處,赤手空拳,以成不世之勛者也。而況奸臣掣肘,死士暗謀,非有大有為之人以呵護之,其不死也幾希矣。如《七星六煞》一書,其中歷敘劍俠,男如柳白郎,女如李亞紅等,一為須眉壯士,一為巾幗佳人,類皆義膽忠肝,鋤強扶弱,卒能削平丑虜,克奏膚功,茍非大有為之人,斷斷乎不至此。非然者,萬效忠雖熟嫻韜略,蓋亦危乎。其危矣,而猥曰成功哉。時在光緒庚子仲冬,西湖漁隱敘。”書共四十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談往事隱逸編書,犯邊關忠良掛帥;第二回:萬效忠大堂傳令,毛世雄山谷交兵;第三回:偏將軍勒馬回槍,親弟兄改邪歸正;第四回:出京都惡奴探信,逢山寨強寇遭擒;第五回:飛石子劉雄受傷,講人情李橫活命;第六回:雙刺客營中傷主將,二俠士夜半露真名;第七回:毛世英計換兩人,萬效忠勸降五將;第八回:失公郎夫人痛哭,搶野物小子相爭;第九回:遇佳人林前動手,逢老丈莊內談心;第十回:問姓名徐坤設計,為盜賊仇能亡身;第十一回:徐云珠上房追惡賊,李亞紅入屋說真情;第十二回:訪女俠托說姻緣,論世交痛談事故;第十三回:舞神劍刺傷狐怪,說呆話跌倒女郎;第十四回:為終身佳人垂淚,全大體公子允親;第十五回:相女婿節婦歡欣,教孫郎老夫感慨;第十六回:徐云珠無辜遭母屈,李嗣哲得信問師尊;第十七回:小將軍結伴上邊關,大元帥帶兵臨要轄;第十八回:安營寨萬效忠傳令,下戰書韓如豹開兵;第十九回:逞威風張雄傷命,尖銳氣妖道偷營;第二十回:報兄仇陣前落馬,破妖法山后屯兵;第二十一回:偷宋營神將無功,殺韓賊火龍出現;第二十二回:舉霜矛魏光得勝,用飛刀李必顯能;第二十三回:大總兵積勞抱病,三俠客起死回生;第二十四回:遇俠女力保雄關,尋妖僧火焚大寨;第二十五回:女將軍出關遇敵,妖道士用法逃生;第二十六回:喪將士兩家殞命,哭兄弟一樣傷心;第二十七回:比箭頭射穿韓賊,奪兵刃跌倒王春;第二十八回:遭亂箭陳鬼身亡,說細情魏光病愈;第二十九回:姚麗卿刀斃惡賊,王素云夜入大營;第三十回:報仇恨素云戰敗,探消息劉雄受傷;第三十一回:王素云單刀報仇恨,李夢如利口勸歸降;第三十二回:訴真言告知老母,盜寶物氣殺僧人;第三十三回:筑神壇僧道作法,害人命主仆定謀;第三十四回:郝玉真拔刀救難,柳白郎送信投營;第三十五回:三將士初次入迷途,六佳人送信破妖法;第三十六回:戰妖僧敗走滹沱河,降火龍燒破滿天網;第三十七回:設埋伏指定三軍,吐冷氣骨僵二女;第三十八回:黑衣和尚變作原形,鐵冠道人現成本相;第三十九回:破山寨逃走韓如豹,阻歸路擊死毛世雄;第四十回:平邊關報捷入都,逃外邦興兵犯境。
《總目提要》第812頁著錄,標“十九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啟蒙畫報社編。十九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刊。’”
阿英之著錄,似指啟蒙畫報社出版之《黑奴傳演義》單行本,現未見。現于《啟蒙畫報》可見部分連載,該刊四川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與南開大學圖書館均有部分收藏。
《黑奴傳演義》由北京《啟蒙畫報》第八冊開始連載,其出版不遲于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初二日(1903年3月30日),現最后所見之連載,為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1903年12月3日)《啟蒙畫報》第二年第三期上半冊之續載第二十一回。其后該篇似不再連載,未完。由此可知,阿英稱書為十九回,不確,因加上“首回”,《啟蒙畫報》已連載了二十二回。
該篇所見部分回目如下:第八冊刊載四回:首回:鑒黑奴傷心論時事,演白話苦口勸癡人;第一回:解爾培設法償債,意里賽聞變驚心;第二回:制機器求榮受辱,作苦工忍氣吞聲;第三回:訴苦況偷閑話別,思自由策劃逃生。第十一冊刊載四回:第十二回:得佳音狂喜致病,遇良人幻夢成真;第十三回:救急難入水求女,感恩情揮金買奴;第十四回:圣格來懷果遣病婦,亞妃立摔鏡戒頑奴;第十五回:套花圈庭前戲奴,索藥瓶車中訓女。第二年第三期上半冊續載第二十一回,未見該回回目。
《黑奴傳演義》實為林紓、魏易同譯之《黑奴吁天錄》白話改寫本,未署改寫者名,據篇首作者自稱“作報的”,改寫者當為本報之編者彭翼仲。改寫宗旨如該篇首回所云:“話說地圓如球,分為五洲,五大洲中,又分萬國。地廣人多,種類不齊,有聰明的,有愚賤的。雖說是同為人類,要是以強欺弱起來,那可就不講人理了。這個勢力,亙古如此。民強的國便強,民弱的國便弱,以強欺弱,他們反視為當然的道理。民非生來就會強,有學問,有才具,一種精明強干的氣象,自然能壓倒群倫。民亦非生來便是弱,無學問,無才具,一種軟弱無能的形狀,自然就甘居人下了。現在中國情形,還能算不弱嗎?雖然如此,極弱的時候,正是極強的根由。但恐怕民智難開,不知感發愛國的思想,輕舉妄動,糊涂一世。可又哪里強起呢?作報的因發了一個志愿,要想個法子,把大清國的傻百姓,人人喚醒。想了許多主意,總覺著行不通。有一天在火輪車上,看見棕色種的印度人,手持木棒,敲打愚民。因嘆道:從前黑人受白人的凌虐(熱道地方多黑種人,歐羅巴洲多白種人),亦不過如此。印度已是無國的民,到了中國,居然揚眉吐氣,我們轉不如他,豈不可懊,豈不可羞。子(仔)細思量,他也可憐。自被英人滅國之后,覺著世界以上,沒有再比他苦的了。不料堂堂大國,更有這些糊涂人,弄的民貧國弱,沒有一人發奮自強的。相形之下,印度人倒高了一等。這且不提,再往下想,萬一我們真走到黑奴地步,遇見了白種人,更不知要這樣受氣呢!因此,就把黑奴的故事兜上心來,照著《黑奴吁天錄》,平鋪直敘,演成白話,想喚醒我們四萬萬的黃種(亞細亞東北多是黃種,中國四萬萬人極弱),請大家驚心動魄的聽聽,不過要人人感動熱心,刻苦自立,不甘受人欺壓。可不是要你們殺洋仇教,替國家惹禍哩。胡鬧的人,斷不是愛國良民。既怕為奴,當先明理。要想明理,自然就得識字讀書了。識字讀書這件事,談何容易呢,只好用些淺近白話,照著原著,演說一遍。這《黑奴吁天錄》本是外洋小說,經仁和魏先生翻譯,閩縣林先生筆記,書中敘事,極是得神。可惜文意略高,只能給那通文墨的讀讀,識字不多,合那文理淺近的人,可就看不懂了。我們把他演成白話,附在報后,請學生們到處傳說,照著原文到處念念,連那不識字的,亦可以叫他們知道知道。”
《總目提要》第977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新中國之廢物著。光緒丙午(1906)《新世界小說社報》本。不完。’”
此篇光緒三十二年(1906)五月至十月連載于上海《新世界小說社報》第一期至第四期,署“新中國之廢物(陳景韓)撰”。該篇共刊載四回,未完。四回回目如下:第一回:南海縣教主傳道,北京城公車上書;第二回:點主事圣人初失意,禁學會志士哭窮途;第三回:吳化鳳大鬧傳道堂,江先生怒哄南海縣;第四回:大文豪肆力擊車夫,老志士熱心辦報館。
《總目提要》第1017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補遺》著錄:‘邱菽園著。光緒丁未(1907)《新小說叢》本,未完。’”
此篇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五月連載于香港《新小說叢》第一期至第四期,署“星洲寓公邱菽園(邱煒萲)初稿”。該篇共刊載楔子與第一、二回,未完。第一、二回回目如下:第一回:孱王失國安南不安,書生談兵士毅非毅;第二回:夫人妙舌智服阮酋,下屬降心歡迎福將。第二期刊載時目錄頁該篇名下有此回簡介云:“此回寫安南王黎、阮兩朝興亡,中國官孫、康二人勝敗,不啻華胥衣冠,蝸角爭戰。大開大合,如諷如嘲,可當一篇史論讀之,是極熱鬧文字。”
《總目提要》第1018頁著錄,標“十二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松陵釣叟田鑄著。十二回。光緒三十三年(1907)新世界小說社刊。’墨者《稀見清末小說目》謂‘松陵釣叟田鑄撰,古桐花里孫金易評注。’首題‘言情小說’”。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光緒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907年2月13日)上海新世界小說社出版,標“言情小說”,目錄頁與正文前標“艷情小說”。署“松陵釣叟田鑄編著,古桐花里孫金易評注”。書首“孫金易序”:“吾友釣叟,深乎情者也,故是作云言愛情至矣,極矣。起手從后事說起,追敘前事,是倒卷珠簾之法。其間大開大合,皆從絕處逢生,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若前后映帶法無不備,真小說界中上乘文字焉。聊志數有(語),以弁簡端。”次“自序”:“天下萬物,莫不有情愛。同胞有愛同胞的情愛,祖國有愛祖國的情愛。而其起點,實自男女的愛情立之基礎。所謂男女的愛情者,自有一種你憐我惜的情形,絕非登徒子好色之謂也。是故欲念深,則情念轉淡,亦情念深則欲念轉淡,二者殊不相侔。鄙人作這部小說,專言乎情而不言乎欲,自不嫌于誨淫焉已。”
此書共十二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美人魂轉劫落中原,命婦夢游心入幻境;第二回:狄夫人權收難女,言公使確守官箴;第三回:明祝壽玉堂進釂,暗收房金屋藏嬌;第四回:留身后影雪泥印舊跡,對眼前人風月證前因;第五回:種相思兩情牽合,結妄想一夢纏綿;第六回:有意贈真容定終身約,無心成讖語結再世緣;第七回:見醫院日報九轉柔腸,聞看護婦言千行痛淚;第八回:施強硬手段鳩占鵲巢,設秘密機謀桃僵李代;第九回:月白風清款留嘉客,天愁地慘蹂躪名媛;第十回:葬高原最悲三尺土,游曠野重睹一枝花;第十一回:匏止坪結歡喜緣,恩談街開跳舞會;第十二回:水月鏡花癡男警夢,情天恨海倩女離魂。
《總目提要》第1018頁著錄,標“十二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爾梅著。光緒三十三年(1907)小說林社刊。’”
此書現藏浙江圖書館。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小說林社代發行。標“哀情小說”,署“著述者爾梅”。書未分章節。
《總目提要》第1040頁著錄,標“三十二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佚名著。三十二回。石印本。二冊。’”
此書現未見,然宣統二年九月二十六日(1910年10月28日)上海《時事報》所載“社會小說《彭剛直公奇案》初集出版”廣告可作參考:“剛直公玉麟為國朝獨一無二之人物也,稟性剛毅鯁直,時稱鐵面。掃蕩丑類,廓清朝野之擾亂。躬勤民事,代伸社會之不平。威懾全球,名轟婦孺。其事跡雖經某舞臺排演成劇,然拉雜鑿空,在所不免。本社特倩名手搜羅公之奇聞軼事,據實編述,次第成書。其中光怪陸離,真令人目不暇給。當此晚秋多愁,各執一編,藉以消遣,誰曰不宜?洋裝一冊,定價兩角正(整)。發行所:上海四馬路海左書林、益新書局,及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總目提要》第1044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俠夫著。光緒《初學白話報》本。不完。’”
此篇現未見,然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一日(1904年11月21日)上海《時報》所載“蒙小學堂必閱,《初學白話報》第二號已出版”廣告可作參考:“本號除論說、時事及各種科學仍以白話衍成外,余如《泰西譚笑錄》,特增添頁數。小說《青年外史》之外,又添一種,名曰《世界英雄傳》。亦份章回小說,聲情激越,趣味深長。總售處:世界繁華報館。各報館、各書坊及各售報人均有出售。”
《總目提要》第1059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黃端履著。光緒戊申(1908)中國圖書公司刊。’”
此書現未見,然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1908年12月12日)上海《時報》所載“最新苦情小說《焚琴怨》出版”廣告可作參考:“金山黃端履著。書中敘一女學生與某蕩子結婚,中道被棄,并遭種種誣蔑。情節離奇,文詞尤哀戚頑艷,惻(悱)惻動人。仿袖珍本裝訂,五色彩面,玲瓏可愛。定價大洋二角。總發行所:上海棋盤街中國圖書公司。”
《總目提要》第1063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無名氏著。光緒石印本。’”
此書現未見,然宣統二年三月初五日(1910年4月14日)上海《輿論時事報》所載“女界小說《蘇小小》出版預告”可作參考:“名妓小小之歷史,世無專本。茲特倩名手新編。名花飄零,潦倒風塵,令閱者不禁扼腕嘆惜。其布置貫串,筆法雅馴,尤為余事。現已付印,不日出版。仰我同業,勿假名取巧,冀圖影射為幸。一帆游天涯客。”此廣告又見于本月初六日該報。
《總目提要》第1065頁著錄,標“(一名《蘇州現形記》),八回,未見”。篇目下注:“不題撰人。光緒戊申(1908)改良小說社刊行本。卷前有‘元和陳癡云’的《弁言》及《題詞》。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十二回。宣統元年(1909)改良小說社刊本。三冊。五冊’未見。”
此書南京圖書館現藏殘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正文書名下題“(一名《蘇州現形記》)”,標“社會小說”,未署作者姓名。書共八回,現見第三回“穿耳裹足弱質遭殃,送灶迎財迷可笑”。書扉頁有改良小說社新出小說廣告,其中論及該書云:“繪圖《斷腸草》(一名《蘇州現形記》):作者蘇州人也,以蘇州人道蘇州事,遂使蘇州人之性質、之行為,一一活現于紙上。事皆有征,言非鑿空,即作《蘇州風俗志》讀,亦無不可。”
《總目提要》第1066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湖州現愚著。光緒戊申(1908)小說林社本。’”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光緒三十四年(1908)三月上海小說林社出版,署“湖州現愚著”。此為小本小說第三集第三冊。書首“敘言”:“丁未中冬,客揚州。旅館岑寂,草《甕金夢》說部以派遣竟。會稽鮑心耐過而讀之,曰:‘人世競貪,子猶以掘藏之說作先導耶?’著者曰:‘不然。觀阿巧迷甕金,實業是荒,妻子身家,幾不贍顧,則可破求富者惑。觀黃翁偌大家私,徒貽它人以享受,則可為守錢虜恫。觀阿巧得橫財,熱心公益,而己留僅十分之二,聆者咸拍手賀,則可醒慳吝人迷。反此以讀,晨鐘泠然。寄語同胞,盍移癡貪而注重實業乎。’心耐道:‘善。’遂弁諸篇首。著者自識。”
此書共十四節,各節標題如下:第一節:夢醒;第二節:古宅緣起;第三節:逼徙;第四節:售屋;第五節:屋成演說;第六節:敘少年史;第七節:除夕怪現狀;第八節:兩日囚;第九節:訪!訪;第十節:游重洋歸;第十一節:小亭之觸;第十二節:借居;第十三節:甕金發現;第十四節:總結。
《總目提要》第1075頁著錄,標“三集,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李韻著。光緒三十四年(1908)刊。二集,董狐著。三集,天夢著。宣統元年(1909)刊。改良小說社版。三冊。’”
此書一集現藏吉林大學圖書館。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署“著者李韻”。書共十三章,各章標題如下:第一章:捐官;第二章:到省;第三章:娶媳;第四章:園遇;第五章:設計;第六章:奸宿;第七章:藏嬌;第八章:丁憂;第九章:尋媳;第十章:涉訟;第十一章:翻案;第十二章:公憤;第十三章:結案。其書末云:“兩造對質,問官問得明明白白,遂定了信讞,稟知了藩憲,就照新定的律例判。……案遂結,官界最新奇聞亦于是乎告終。”
此書二集、三集現未見。
《總目提要》第1076頁著錄,標“六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陸士諤著。一題《新鬼話連篇》。六回。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良小說社刊。’”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光緒三十四年(1908)七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標“滑稽小說”,署“青浦陸士諤撰”。該書封面題《繪圖鬼世界》,書名左下注:“一名《新鬼話連篇》”。書首序:“青浦陸君士諤,字云翔,一稱沁梅子,當今豪杰之士也。慷慨有大志,俯仰不凡,而不得遇于時,乃遂潑墨揮毫,日以文章自娛。著述山積,出版風行。其健著如《英雄之肝膽》、《東西偉人傳》、《日俄戰史》等,議論之卓絕,筆墨之雄健,實足推倒一世,開拓萬古,班、馬以來,未之有也。晚近更喜為小說家言,著有義俠小說《滔天浪》(載張汶祥刺馬新貽事實);歷史小說《精禽填海記》(載明末福、唐、桂三王、臺灣鄭氏父子事實);言情小說《文明花》、《鴛鴦劍》;社會小說《鬼蜮世界》等諸種,嬉笑怒罵,各極行文之妙。每稿甫脫手,而書賈已爭相羅致,蓋印行君書者,莫不利市三倍,故爭之惟恐或失也。乃者復有滑稽小說《鬼世界》之作,余受而讀之,見其設想之離奇,措辭之敏妙,微特舊小說界所未見,抑亦新小說界所僅有也。詼諧處,足破積悶;爽快處,足醫鈍疾;雄渾處,足壯精神;嚴厲處,足端心志。西哲有言,移易性情,變化氣質,惟小說之效力為最速,吾讀此書而益信。嗚呼!是書真有功世道之文哉。光緒丁未仲夏,古黔江劍秋序于海上之嘯虹草堂。”該書共六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月球人初訂商約,陰欽使妄肆淫威;第二回:破酆都閻羅王出走,立條約各口岸開通;第三回:小頭鬼謀差納賄,閻羅王下詔求賢;第四回:省城隍專折薦新黨,鄺大臣奉旨開學堂;第五回:鹵莽少年侈談革命,野蠻教士刺死城隍;第六回:文窮鬼充當譯員,閻羅王預備立憲。
《總目提要》第1112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虛我生著。一題《學界一斑》。宣統元年(1909)集成圖書公司刊。’”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宣統元年(1909)上海集成圖書公司出版,標“哀情小說”,署“虛我生(陳栩)著”。書未分章節,書中稱女主人公名尚時,“年十七,已博覽歷代貞烈諸女傳,尤愛讀東西洋各國小說。凡一字一行,一寓尚時之目,則如磁石之吸鐵,有無數天然之吸引力,一一逼入其腦際,而無一發一毫之遺漏。”
《總目提要》第1113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胡石庵著。宣統元年(1909)《揚子江小說報》本,不完。’”
此篇宣統元年四月初一日(1909年5月19日)至八月初一日(1909年9月14日)漢口《揚子江小說報》第一期至第五期連載,共五回,未完。標“哀情小說”,署“天門胡石庵著”。此篇五回回目如下:第一回:說楔子溯源揚子江,夢神靈聽鼓湘靈瑟;第二回:西華縣武亭石謀館,云公府向德安當差;第三回:作陪房二霞入云府,工應對四婢見風流;第四回:風雅婢繡成百合袋,五瘟使拆散并頭花;第五回:得新歡二霞詠雙星,談舊事飛馬送燒鴨。
《總目提要》第1113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范韻鸞著。宣統元年(1909)《揚子江小說報》本,不完。’”
此篇宣統元年四月初一日(1909年5月19日)至八月初一日(1909年9月14日)漢口《揚子江小說報》第一期至第五期連載(其中第四期未刊載),共三回,未完。標“政治寓言小說”,署“鳳儔范韻鸞著”。此篇三回回目如下:第一回:陳士元占夢浩然亭,徐養量得讖人參果;第二回:盜金牛盲左護群妖,埋碑劍蒲城遭暗殺;第三回:中陰謀鐵牛塞龍港,使奸計韋陀坐山門。第二回回末有胡石庵批語:“石庵批:鳳儔此書,寄托深微,設局宏大,前后都數十萬言,包有政治、科學、歷史,以及新舊種種社會,镕冶于一爐而成之。書中諸人諸事,皆確有所指,巧有所寓,非等于他卷小說,僅以事跡、文字雄也。惟寓意過深,則常令人有茫乎莫測之處,是在觀書玩索而得之。”
《總目提要》第1113頁著錄,標“十二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詠秋樵子著。十二回。宣統元年(1909)文明小說社石印本。’”
此書現未見,然宣統元年(1909)十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真杏花天》二編,書后列改良小說社出版廣告中有《新官場現形記》簡介可作參考:“作者一官匏,系浮沉于宦海者二十余年,目擊其中逢迎之狀態,運動之方法,升降榮辱競爭之機關,用能描寫盡致,讀之令人胡盧不已。”
《總目提要》第1114頁著錄,標“十六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浣花主人著。十六回。宣統元年(1909)上海書局石印本。’”
此書現藏南京圖書館。宣統元年(1909)二月上海小說圖畫館出版,書名為《美人計仙人跳》。標“最新小說”,署“著作者:浣花主人”。書內封題“改良仙人跳”,扉頁署“宣統紀元仲春,上海書局石印”。書首“序”:“余少也賤,鄙陋無能,嘗于尋章摘句之余,而怡情于花柳之間。品評麗質,暢敘花叢,恍意賞心,閱人無算。幾見有奸情百出,機械千端,變幻離奇,神明莫測。然究莫若仙人計之離奇之變幻者也。以纖纖美人而為之餌,翩翩子弟自食其鉤,由是纏頭空擲,萬金蔑如。終覺,敢怒而不敢言,則其計真有宛若天仙之妙。予也曾目而睹之,始悟風流幻境,所謂‘十年一覺揚州夢’者,信不誣也。因不禁感慨欷歔,將原原本本,隨筆而錄之,編成一冊,付之石印,以公同好。愿世之購是書者,作為香國之金鑒也可。時在紀元踏青后三日,浣花主人謹志于南窗下。”書共十六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惡麻子私通淫蕩婦,粉佳人錯配臭漏郎;第二回:百曉婆移花接木,小婦人意馬心猿;第三回:大溫生見色便思淫,白二媽貪財又得利;第四回:王巴蛋大鬧青陽地,包打贏設計捉奸情;第五回:捉奸情衙門叫喊,提人犯審問口供;第六回:貪才(財)官糊涂審結,愛色郎羞惱亡身;第七回:老鴇婦傾蕩家產,小婦人羞愧出申;第八回:張大嫂薦做娘姨,尤少爺私搭姘頭;第九回:阿招姐偷渡佳期,少奶奶捉奸大鬧;第十回:尤公館唾罵逐出,奇芳居吃茶調情;第十一回:小馬夫艷美吊膀子,女滑頭議設仙人跳;第十二回:阿招姐依門賣笑,曲弁子見色亡魂;第十三回:約佳期曲弁子入圈套,捉奸情小馬夫剝衣裳;第十四回:浪蕩子被逐逃歸,小滑頭浪費自樂;第十五回:小滑頭再設仙人跳,赤連蛇直入迷魂陣;第十六回:穩進賬當官出首,王大令判押監牢。
《總目提要》第1154頁著錄,標“六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陸士諤著。六回。宣統元年(1909)改良小說社刊。’”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宣統元年(1909)十二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標“醒世小說”,署“青浦陸士諤撰”。書首“風流道臺序”:“道臺而曰風流,褒之乎?貶之乎?余曰:褒之,非貶之也。何褒乎?乃褒其能風流也。夫道臺在官場,介乎不大不小之間。道臺之上有臬,有學,有藩,有撫,有督,道臺之下有府,有同,有通,有縣。而道臺以上之官不聞有風流也,道臺以下之官不聞有風流也,而道臺獨以風流著稱,彼為道臺者,不深足自雄乎?慨自世風日下,官場中卑污齷齪、蠅營狗茍諸怪劇,日千百現。而此道臺獨能矯然物外,馳情于聲色場中,專精于溫柔鄉里,名韁利鎖,絕不關心。以此例彼,不猶愈乎?褒之,所以諷世也,此士諤《風流道臺》所由作歟?士諤博學能文,其文淵雅古奧,卓偉精致,直追班、馬,世無有識之者。晚近喜為小說家言,手著小說十余種,類皆戛戛獨造,不落前人窠臼。而《新孽海花》一書,尤為絕特。余于君之小說,每喜謬為評注,而君亦許余為知言,每書脫稿,必先以示余。今年秋,復以《風流道臺》稿見示,余因略為評注,序其作意如左。質諸士諤,其亦許吾言為不謬乎?宣統元年冬十月,鎮海李友琴女士序”。書共六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送甥女母舅多情,接京電婦翁得意;第二回:獻奇謀奎道蒙憲獎,睹怪狀烏女暗驚心;第三回:禁煙局先聲奪人,嚙臂盟虛題實做;第四回:飛來好事方伯求婚,意外風波制軍作伐;第五回:拔刀逼妻威權無上,登門見岳勢焰熏天;第六回:撾婦翁翻天覆地,追妻妹波浪乘風。
《總目提要》第1159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佚名著。十回。《神州日報》畫報本。’”
宣統元年八月初四日(1910年9月17日)至九月初四日(10月17日),上海《神州日報》隨報附送小說連載,標“偵探小說”,未署作者姓名。
《總目提要》第1162頁著錄,標“十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蒼園著。十回。宣統元年(1909)《時事新報》刊。’”
《工界偉人》載于宣統元年(1909)二月上海時事報館所出之《戊申全年畫報》,此前篇名原為《新中國之偉人》,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二日(1908年3月4日)至三月十七日(4月17日)連載于上海《時事報》附送之《圖畫雜俎》,標“社會小說”,署“蒼園(項蒼源)撰”。該篇共十回,各回標題如下:第一回:田舍郎牧牛操舊業,奇男子憤世起悲歌;第二回:覓生涯窮途奔上海,遭外侮萍水遇先生;第三回:泥水匠頓起豪杰心,叫化兒同灑英雄淚;第四回:罄家資姚公成義舉,興學界武訓表同情;第五回:立師范苦心施教育,爭口腹平地起風波;第六回:史德成出頭爭代表,卜成仁退學訴真情;第七回:痛風潮校員施苦口,借勢力浪子逞余威;第八回:公理不容狂徒認罪,謀生無計劣種出洋;第九回:痛友歸天英雄念舊,認人作父賊子昧良;第十回:沒下場秀才真本色,看結果蒼天不負人。其篇末云:“唉!在下還有一句話奉告列位。這本小說是一編有頭無尾的文字,說不出個所以然的道理,只有兩眶眼淚,一副心肝。列位盡可以當作信史看。看官若問我一個水落石出,我還要問他呢。哈哈!”
《總目提要》第1210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陸士諤著。宣統二年(1910)新新小說社刊。四冊。’”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宣統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上海新新小說社出版。封面題“最近上海秘密史”,扉頁與正文均題“最近社會秘密史”。標“社會小說”,署“著作者:青浦陸士諤”。書共上下編二十八回,各回回目如下:上編:第一回:創奇聞養兒借肚,營新業娶妾發財;第二回:柳浩然初現真面目,中學堂大起醋海波;第三回:游張圖(園)盛衰感今昔,購橡股成敗論英雄;第四回:歷史課芍卿出奇謀,鑲邊酒浩然鬧笑柄;第五回:他鄉遇舊友陋室春生,懸榻留嘉賓故人情重;第六回:醫藥發明肝風滅火,見財起意硬做奸情;第七回:華國光窮途遇知己,袁厚甫病篤托孤兒;第八回:出奇謀忠心貫日,報主德義氣干云;第九回:劫典鋪強盜冒官兵,匿匯票奸主遇猾仆;第十回:合秘藥土棍盜尸骨,征人情議員開壽筵;第十一回:排云馭氣奇士飛行,掣電轟雷烏龜泄忿;第十二回:論市面先機決亂兆,獎銀行片語挽狂瀾;第十三回:釋格致大學補全書,挽頹風精勤振疲俗;第十四回:停工廠鄰傭小斗口,倒銀號滬市大恐慌。下編:第十五回:莘二公無意遇皇親,莊長壽有心交蕩子;第十六回:販婢女典史發財,賠夫人侍郎得志;第十七回:善結納榮伯遇真人,論投機菊吟溯往事;第十八回:莘二公巧計設錢莊,莊長壽雄心霸橡股;第十九回:苦茗飲去傻子迷心,驚耗傳來巨商失色;第二十回:地撼天搖財神倒運,風凄月黑賊子吟詩;第二十一回:老套頭弟昆合婦,新花樣三代同科;第二十二回:督部堂頒出取締法,平安里飛來暗殺彈;第二十三回:流氓槍斃金琴蓀,幫匪巧劫四十埠;第二十四回:周畫師終朝懶動筆,汪老大鎮日死耍錢;第二十五回:惡風潮市儈驚心,空城計鄉愚受騙;第二十六回:盧長至鄙吝觸天神,王慎言吟詩蕩祖產;第二十七回:老法師登臺招天將,留學生奮勇捉狐妖;第二十八回:總辦持強占侄媳,村女仗勢控親爹。第一回篇首云:“呵呵,在下陸士諤,僑寓上海,屈指算來,已有十多個年頭,希奇古怪事情,耳朵里聽也聽夠了,眼睛里瞧也瞧飽了。敢夸句大話,憑你精靈鬼怪,要瞞我陸士諤是萬萬不能。那知近幾年來,上海各社會種種舉動,士諤見了也狠驚奇駭怪。士諤的朋友見士諤這個樣子,便都前來駁問,駁的士諤啞口無言。”
《總目提要》第1209頁所著錄之《最近社會秘密史》(標“二編二十八回,殘”),即為《最近上海秘密史》。
《總目提要》第1162頁著錄,標“十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惜花外史著。十六回。宣統三年(1911)石印本。’”
此書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宣統三年(1911)三月上海政新書局出版,署“惜花外史輯”。內頁題“改良仙人跳美人奇計”。書共十六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滿罪期初出西牢,謀生活又生狡計;第二回:湯阿招再搭仙人跳,尤老騷生啖腳魚頭;第三回:施妙法暗撩春興,下強手大起騷風;第四回:搬枕頭狡婦拒奸,假拼命老騷入套;第五回:尤老騷排難解紛,湯阿招裝腔做勢;第六回:出鈔票阿招訂佳期,錯門戶老騷遭毒打;第七回:捉奸人躲樓梯旁,風流罪套馬桶蓋;第八回:小同事門前調笑,老騷精院里尋歡;第九回:促狹鬼作文嘲雛妓,龜家奴用計賺老騷;第十回:雛妓含羞當場出丑,老騷逞性一箭雙雕;第十一回:為探情阿招驚竊賊,因追賊阿二下捕房;第十二回:見賊縱賊反被賊欺,因罪問罪又當罪犯;第十三回:麥家圈巧遇冤家,怡珍居又議密約;第十四回:老騷重訂結婚期,阿招再布迷魂陣;第十五回:尤老騷登樓踐約,錢阿二入室捉奸;第十六回:立筆據夫妻割愛,慶團圓美人脫身。書末云:“哈哈!這一冊《美人計》要算阿招夫妻大得其手,那里就沒有果報嗎?哈哈!有果報呢。列位再看那《美人復仇計》就知道有果報了。”
《總目提要》第1232頁著錄,標“(一題《夢游燕京花月記》),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夏侶蘭著。一題《夢游燕京花月記》。宣統三年(1911)改良小說社刊。’”
此書現藏上海圖書館。宣統三年(1911)四月上海改良小說社出版,書目錄頁與正文均題《北京新繁華夢》,正文題下又注:“原名《夢游燕京花月記》”。標“醒世小說”,未署作者名。據書首“不夢子”之序,知作者為“侶蘭閣”,即夏侶蘭。書首作者自序:“夫《北京繁華夢》何為而作也?曰:為其欲喚醒世人之夢耳。如地方富麗,人尚繁華,首海上,次則燕京。則人之游燕京花月者,其人無一非夢中人,其境即無一非夢中境。至于燈紅酒綠之幻,車水馬龍之游,又無一非夢。若況人生若夢,奚只燕京,而燕京花月場中,既無一非夢中境,則入斯境者,何一非夢中人。惟其為夢中人,是非夢中過來者,以警喚其夢,行將終夢其夢,以至于不知所謂夢。不知所謂所夢之夢,則謂之夢中之夢可,夢外之夢亦可。總之花天酒地,快一時之意;金塊珠礫,博過眼之歡:是世人之通夢。敝人為夢中過來人,見夫入夢境而不知為夢者,未嘗不心焉傷之。因作白話淺說,如佛氏之現身說法,速超此夢中境,則余此作之大意也。然此作經多所刪易,仍嫌俗俚,至描摹世情處,亦粗率之甚,尚俟高明糾而正之,是余之厚望也矣。是為序。”次“不夢子”序:“嘗觀說部中描寫花月閑情,能惟妙惟肖者甚夥,要以《花月痕》最為膾炙人口,《海上花》則本地風光,不過書中張操蘇白,惟南方人能讀之。外此每格格不入,惟《海上繁華夢》則又卓越者也。其摹寫情景,無不刻畫入微,淋漓盡致。然所道者盡滬事,而京津情況,咸置缺如。今讀余友侶蘭閣所作《北京繁華夢》,而不禁有觀止之嘆焉。侶蘭閣,北京之土著也,個中情味,無不備嘗,而其宗旨,則一以喚醒迷人,同超孽海為主,則是此書之出,大有功于世道人心。祗以此書僅先出十五回,續編出俟異日,令人急欲縱觀其后,如酒后思飲狀。噫!侶蘭閣之筆墨,其狹獪乎?吾愿讀是書者,須知作者之用心,勿徒指摘書中之粗略,則奇書讀至驚心處,敢為情癡喚奈何已。夫奚序其涯略如斯。宣統二年庚戌仲夏,昔溪不夢子稿于歷下警幼閣。”書共十五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一回:公子游春情思繾綣,佳人折柳風月纏綿;第二回:說地談天同心聚首,高車駟馬浪子游春;第三回:大調查妍丑兼收,開清折花班一覽;第四回:吃花酒取樂開心,叫條子尋根究底;第五回:打情罵俏,倚玉偎香;第六回:牽綺障留心柳霍,著情魔不問陶朱;第七回:著意尋花,開筵待月;第八回:點點圈圈競呼怪事,言言語語傲態驕人;第九回:快譚花榜理,初賦定情詩;第十回:偕膩友一樓酒會,約知心兩處茶圍;第十一回:青樓有規矩,白眼嘸淘成;第十二回:酒綠燈紅,月圓人醉;第十三回:孽酒茫茫醉生夢死,情波滾滾廢日拋年;第十四回:細譚過節,不講交情;第十五回:敲壽頭之竹杠,攪游子之心腸。其書末云:“在下編書至此,亦只得擱筆。欲知舍糜以后如何結果,且待續編再說。”然續編似未見。
《總目提要》第1233頁著錄,標“十八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李懷霜著。十八回。鉛印本。’”
此篇即上海《天鐸報》所載之《炙蛾鏜》。始載日期不詳,現所見宣統三年四月初三日(1911年5月1日)至六月十二日(7月7日)連載。標“外交秘史”,作者署“懷霜(李懷霜)”。現所見共七回,各回回目如下:第十二回:搶奪愛情家人掣肘,默持勝算大有深心;第十三回:婉折檀奴因憎割愛,善持玉體反敗圖功;第十四回:在戶小星屢虛當夕,格喉大鯁一吐及時;第十五回:割席倉皇竟胎后禍,妝臺奴隸更續前緣;第十六回:有隙即乘探驪珠窟,無隅可負殪虎璇閨;第十七回:禍水洪波沉淪強虜,遠山淺黛傾倒士師;第十八回:罪暴服刑獨投荒裔,功成受賞偕隱名湖。
《總目提要》第1233頁著錄,標“四十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佚名著。四十回。宣統三年(1911)小說進步社刊。三冊。’”
此書二、三集現均藏于上海圖書館。初集宣統元年(1909)三月上海鴻文書局出版,未見。二、三集宣統三年(1911)正月上海鴻文書局出版,均署“編譯者:小說進步社”。二集共十二回,各回回目如下:第十七回:去惡奴老爺失勢,聽鄒太大姑回家;第十八回:歡喜地夫妻相見,奈何天兵荒紛乘;第十九回:避難他鄉逢故舊,謀生客地遇歹人;第二十回:楊大姑為貧賣女,柳青喜扶病登臺;第二十一回:美優伶遷地噪名,老烏龜逼兒為娼;第二十二回:嘗海味青喜創甚,品梆腔爵爺名高;第二十三回:欒志貴一朝發跡,甄鑒澄兩面包羅;第二十四回:憐才是英雄手段,屈膝成文字姻緣;第二十五回:暗心灰同罪異罰,真政績賭靜優安;第二十六回:填空檔龜子情濃,殺風景謫官淚涌;第二十七回:一榻橫陳籌帷幄,九重銜命賦皇華;第二十八回:受官系聞歌神往,帶馬韁送戲謀工。三集共十二回,各回回目如下:第二十九回:新見面如舊相識,名優伶遇大知音;第三十回:美人計名花有主,升官譜活法重生;第三十一回:得實惠巨賈通商,受虛驚大人怨命;第三十二回:奉上命隨員就道,壓下屬巧宦辦差;第三十三回:酒醉漢多言賈禍,賢能官乘勢撈梢;第三十四回:兆御史骨鯁觸邪,甄藩王犢禽愛子;第三十五回:縱私欲鴉兒搬嘴,訊家童主婦爭風;第三十六回:二爺縱大爺脫網,小婦占大婦香巢;第三十七回:小爵主看花走馬,老侍郎把酒談心;第三十八回:偕孤孀縱談扈事,看手段演說官場;第三十九回:沒大人情休犯法,有何證據始蒙嫌;第四十回:言德言仇仇即德,是真是夢夢疑真。其篇末云:“不上三天,二十冊都已錄齊,并無半字遺脫。讀了一邊,嘆道:‘雖則是一番夢話,那些夢中人的事跡,倒也奇異。想我夢理(里)雖有這些兒夢想,世上必無這樣的事情,錄與清醒人看了,也可以見我一番夢中的閱歷,并助他們多些說夢的資料,卻也未為不可。’因即加上起訖緣由,藏在袖中,逕去尋鳳、尤二君,要他們踐夢中批解之約。無奈他二人未嘗與我同夢,略閱數頁,不置一詞。我只得袖了原稿,默然而退。一路想來,又轉疑我卻并未做夢,彼二君倒太夢夢了。正是:莫道邯鄲才是夢,誰人跳出夢范圍。”
《總目提要》第1235頁著錄,標“八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陸士諤著。八回。宣統三年(1911)古今圖書小說社刊。’”
此書現未見,然宣統三年八月初十日(1911年10月1日)上海《民立報》所載“新出《女子騙術奇談》”廣告可作參考:“是書為清浦陸士諤先生所編,其中描寫海上一女子平日以色漁人,嘗假某訪廉為己父,攫某侍郎之家財,竟獲數十萬金,如探囊取物,直為女界之巨騙。尤可異者,騙又遇騙,此女騙轉為他女騙所騙。事跡之離奇,筆墨之變換,閱者那得不拍案叫絕。特繪時裝精圖五色彩面,洋裝二冊,定價洋七角。發售處:上海四馬路中博學圖書館、麥家圈元記棧改良小說社、棋盤街集成圖書公司、廣益書局、鴻文書局、著易堂局,各大書局均有出售。外埠總發行所:營口寬城子成文厚書局。上海古今圖書小說社啟。”此廣告又見于八月十一、十五、十七、二十日該報。
《總目提要》第1235頁著錄,標“八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陸士諤著。十回。宣統三年(1911)大聲小說社刊。’”
此書現藏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宣統三年(1911)九月出版,署“著作者:青浦陸士諤”,“總發行所:大聲小說社、鴻文書局”。其書末云:“那里曉得狐道臺竟會做出一椿稀奇的笑話來,幾乎把闔南京人全都笑死。欲知端的,且待二集出版,再行披露。”書共二卷十回,各回回目如下:上卷:第一回:金大令奉調入公所,汪別駕信口講官經;第二回:工修飾姨太發異想,上衙門老爺試新妝;第三回:稱兄道弟知州結場隨,冷語熱情廚子認侄兒;第四回:辨煙味太尊嗅屁,慶生辰藩署開筵;第五回:見香蕉歡天喜地,行壽禮作對成雙。下卷:第六回:呆公子藩署碰茶碗,汪太太(官)廳拜干娘;第七回:勘盜案失主吃虧,告強奸本夫被押;第八回:雙烈婦畢命一條繩,大復仇手刃廿四命;第九回:小百姓忍饑送禮,大老爺酒醉揮拳;第十回:狐公館姨太逞威,繡美軒小子中計。
《總目提要》第1248頁著錄,標“二十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冷鏡山房著。二十回。新漢守培書局石印。’”
此書現藏蕪湖圖書館。新漢守培書局出版,書名為《盛宣懷歷史》。標“歷史新小說之秘蜜(密)”,封面書名上端題“滿清賣路賊”。此書即本年六月上海作新社所出之《多寶龜》(《總目提要》第1241頁著錄)。仍署“冷鏡山房編輯”,但回目與正文中之“成行笙”均改為“盛杏蓀”。書首序中,將《多寶龜》改為《盛宣懷歷史》,序末無題署。
《總目提要》第1248頁著錄,標“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補遺》著錄:‘樸庵著。二十四回。宣統三年(1911)《民國報》本。’”
《混沌國》為《渾沌國》之誤。宣統三年六月二十四日(7月19日)至二十七日(7月22日)上海《民立報》連載,標“短篇小說”,作者署“樸庵”。宣統三年十月初一日(11月21日)上海《民國報》第一號轉載,作者署“樸庵”。該篇篇末云:“樸庵曰:寓言十九,渾沌國固無其國,彼趙、黃二人亦未必有其人。然地球繩繩,一周九萬,吾輩見聞有限,安知世界上不有此等之國耶?渾沌國而果有,則趙光、黃復必不可無之人也。”
三十四、雍正劍俠奇案
《總目提要》第1252頁著錄,標“二十四回,未見”。篇目下注:“阿英《晚清小說目》著錄:‘白下澹秋生著。二十四回。宣統三年(1911)中國偵探會刊。三冊。’”
此書現藏浙江圖書館。宣統三年(1911)四月上海中國偵探會出版,標“俠義小說”,署“秣陵澹秋生著”。書首“序”,云:“余謂近時說部中,如《品花寶鑒》,則清華典麗者也;如《禪真逸史》,則飄逸淡泊者也;如《金玉姻緣》,則纏綿香艷者也;如《儒林外史》,則諷刺刻峭者也。至于激昂慷慨,嶔崎磊落,則莫如《野叟曝言》為最焉。余讀其書,想見其抑郁牢騷之氣,無可舒(抒)寫,特借此而吐其胸中之蘊蓄矣。秣陵澹秋生與余為舊交。性嗜書,遇輒披閱,弱冠即腹笥便便。其兄顧曲生,琳瑯縹緗,百城坐擁,生則蹈瑕抵隙,恣情瀏覽。有暇更寢饋其中,以是所學愈宏富。年二十余,始學為文,三試始得一矜,而年已三十矣。但其生性,雅不欲于制藝中求生活,必究心于淹博。既壯,家食不遑,饑驅奔走。顧其性脫落,小節不拘,坐是不能遭伯樂。而生兀傲之氣,又不屑低首下心,以求合于當道。是以繭足奔馳,垂青卒鮮。然其胸中嶔崎磊落、抑郁不平之概,蓋有與年俱長者矣。歲戊申,就師范學舍編輯之聘。公余之暇,輒拈弄筆墨,所作詩詞雜著甚夥。又戲編《劍俠奇案》六集。余披閱之,覺其激昂慷慨,舒(抒)寫不平,可以與《野叟曝言》并稱。雖然,《野叟曝言》佳則佳矣,特其詼奇詭異之處,有出乎情理之外者,而描摹猥褻淫蕩之文,又為世所詬病,故不若此書,雖嶔崎而仍歸中和,磊落而仍歸純正。其事跡雖近附會,要皆范于情理之中,而不越乎規矩之外,此所以有過之無不及也。既脫稿,僅有前集。余讀一過,筆致離奇,文情恣肆。其描寫處如禹之鑄鼎,溫之然(燃)犀,變化吞吐之勢,又令人不可測度。倘置之社會中,仍可以懲勸世俗,針砭愚頑。乃慫恿付梓,以饋餉同好。況近今各家小說層出不窮,優劣之品評既淆,酸堿之嗜好有別,安見此書不可風行一世乎?故略敘數語,以質之有嗜痂之癖者。”署“宣統二年九月,金壇馮燾敘于白門旅次”。次“自敘”:“大荒窮谷之中有一人焉,應聲而吁,紓氣而嘯,發乎天籟,不自知其妙。有過其旁者,聞而樂之,繪其形狀,摹其容態,自是應聲而起者,皆思出其奇以為表見,而揣摩之品已下矣。其不能肖者,又作為咿啞叱咤之音,思別開一途以爭勝,于是靡靡者漸不可以止。知此可以悟文品升降之故,亦可知說部優劣之原矣。夫文者,鳴乎天籟者也,不可有所摹仿也。自施耐庵之《水滸傳》、蒲留仙之《聊齋記》、曹雪芹之《紅樓夢》、元人之《會真記》出,皆以獨標一格名于世。雖互有優劣,而其初無所摹仿,故尚不失本來之面目,蓋去天籟猶未遠也。自《后水滸》、《紅樓后夢》、《螢窗異草》及九種、十種曲出,后之作者,遂各有千秋之想,不得不效顰前人,以期爭勝,浸淫已失其初。惟《七俠五義》一書,信手拈來,獨辟蹊徑,尚能別樹一幟。后人又踵之,以成劍俠各書。規摹前人,描頭畫角,比之原書,已有上下床之別。爭之而不能者,又以詭譎迂怪之旨,發為牛鬼蛇神之狀。狗尾續貂,畫蛇添足,讀之令人欲嘔。噫!此天籟所以不鳴,而小說之品日卑也。蒙所著之《劍俠遺珠》一書,雖未必不落前人之窠臼,較之《紅樓后夢》、《水滸后傳》,似尚能脫然畦町也。即如書中所記各案,不盡子虛附會,平苗猺處,又以魏默深之《圣武記》為藍本,似于國朝掌故,亦有相合。是雖不敢為天籟,亦未規摹前人,而強學邯鄲之故步也。質之海內小說家,或不至河漢斯言也。時宣統著雍涒灘之歲,重光大淵獻之月,秣陵澹秋生自記。”又次“緣起”,署“宣統二年九月重陽后十日,秣陵澹秋生識于師范學舍之南窗”。書前三冊共二十四回,各回回目如下:一冊:第一回:故事奉行官吏捕盜,傾心結客兄弟留賓;第二回:見危難拔刀助孤客,提舊恨借劍殺仇人;第三回:濮知縣借端輕索賄,呂廷獻御盜痛亡身;第四回:錢師爺幕中施密計,陶健侯勸友走他鄉;第五回:知恩報恩長途聘友,因義及義俠士探監;第六回:太行山老尼教劍術,盤山驛豪客戮金人;第七回:蕭遁庵單身平巨寇,楊大洪千里覓恩師;第八回:田大郎演說烏風寨,蕭勇士驚賊隆童山;第九回:渾府尹當堂受諷刺,奇女子暗地寄刀函。二冊:第十回:誅雙熊救取采參客,斬妖蟒援手獵獸人;第十一回:看壁詞神龍再見首,獻武技猛虎兩傾心;第十二回:傾肝膽當筵發浩歌,縱反間奇謀操勝算;第十三回:受巨創夷虜熄余燼,明大義敵國獻刀環;第十四回:馳書柬老者取巨金,試珍奇回人識異寶;第十五回:施奸計假佛濟涂毒,破陰謀困女出樊籠;第十六回:論英雄楚霸王贈藥,救佳麗云萬里燒山;第十七回:破風水斬妖觀音巖,大報仇渫(喋)血關王廟。三冊:第十八回:風云會合黑獄翻身,日月重明皇天開眼;第十九回:酬大功朝廷錫顯爵,奮異績湖海斬神蛟;第二十回:覓妻孥身陷三面網,斃賊盜手演連珠槍;第二十一回:佛寺逢災老人救難,空山較藝俠女留名;第二十二回:辨恩仇英雄戀兒女,賞忠直學士作將軍;第二十三回:現真形貪官遭挫折,標勁節烈婦闡幽光;第二十四回:毒中毒條蟲種因果,拐上拐縣印惹風波。書三冊目錄頁有注:“此系一、二、三冊念四回,尚有四、五、六冊念四回隨后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