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作為新聞傳播的主導者,肩負著傳播輿論,引導輿論的重要職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引導輿論、服務大局、激勵斗志的神圣使命。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無疑就是守衛意識形態領域前沿陣地的戰士。新聞宣傳工作者的黨性修養,既體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黨性修養之中,也體現在個人黨性修養中,既要做到用主流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引導社會思潮和輿論走向,自身又要持續不斷地加強黨性修養,弘揚黨的優良作風,深刻領悟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中提高思想境界,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新聞媒體的黨建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正在于此。
一、圍繞思想建設抓黨建,從思想作風上強化黨性修養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公共輿論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特別是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媒體在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信息時代的到來,媒體有時可以起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作用。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政治上的堅定。政治堅定是黨員的必修課,時時刻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堅定,是新聞媒體單位黨建的基礎。
首先必須強化大局觀教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由黨報的“喉舌”性質決定的,是黨性原則的體現。認清大局,服從服務于大局,是對全黨的要求,新聞工作是黨的整個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言而喻必須在大局下統一行動。具體來說就是頭腦中有大政方針,明確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新聞工作者在實踐自己的黨性同時,必須把大局觀樹立作為工作的前提條件,沒有大局觀的引領,就不可能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黨性就無從體現。
其次,要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依托,積極進行文化素養教育。當前在新聞媒體中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宣傳工作,從業者必須兼具“雜家”和“專家”兩種角色,新聞媒體行業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掌握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識,引導和推動黨員干部聯系新聞宣傳工作的實際,廣泛學習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化、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知識,學習反映現代市場經濟、現代國際關系、現代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學習新聞宣傳工作所必需的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切實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最后,積極解放思想創新新聞宣傳理念。在新形勢下,新聞媒體必須與時俱進,宣傳文化思想工作者要站在解放思想的前沿,要向廣大干部群眾更好地宣傳先進思想、更好地傳播先進文化,做解放思想的“排頭兵”。
二、圍繞業務抓黨建,實現黨建與新聞宣傳有機結合
新聞媒體黨建的落腳點最終還是體現在新聞宣傳方面,只有把黨建與新聞宣傳工作結合起來才能夠把黨建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政治家辦報”意識。作為黨的喉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單位黨建的重要內涵。準確、及時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事求是地反映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現代生活主流,形成鼓舞人民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這是新聞宣傳部門必須掌握的正確導向,這也是新聞領域黨性的重要體現。具體地講,就是要把黨的方針政策準確、及時地報告給人民,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同時也要把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呼聲反映給黨和政府,從而溝通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促進政府對群眾需求的深入了解,引導社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其次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切實以走轉改活動為契機,深入轉變作風,增強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我們黨奉行一切從群眾中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作為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也必須堅持為群眾服務。堅持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當前在全國新聞單位中廣泛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增強新聞工作者黨性原則的重要載體,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這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的有效舉措。
最后,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自覺抵制虛假新聞。黨一直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因而在新聞業務中,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守的首要原則。虛假新聞是對新聞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最大挑戰,也是對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黨性修養的嚴重褻瀆。因此在新聞工作中,一定要堅持以事實說話,不捕風捉影,不寫道聽途說的消息,內部按照嚴防虛假新聞報道要求,建立健全防范虛假新聞的管理制度、糾錯和更正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將新聞真實性原則貫穿工作始終。
三、圍繞創新抓黨建,永葆新聞媒體黨建工作活力
新聞媒體時刻在接觸新興事物,必須與時俱進,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黨建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當前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微博、博客等網絡媒體崛起,其方便、迅捷、動態的傳播方式給大眾提供了更廣泛的信息通道,新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新聞媒體必須把黨建置于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新方式做好黨建工作。新媒體的發展為黨的思想理論宣傳、引導提供了工具,利用互聯網建立黨員學習平臺,以主流媒體的網站平臺為依托,改進報道方法,拓寬民意表達的渠道,廣泛聽取人民的聲音,使網絡既可以表現出多元的價值取向,也可以成為主流思想意識的引導場所。新媒體為黨組織的設置和黨員的組織生活提供了新型管理手段,針對新聞單位記者工作特殊性問題,建立網絡黨支部,通過網絡黨支部把眾多工作、生活地點分散的黨員連接起來,參加網絡組織生活,甚至通過網絡進行表決,以虛擬的手段實現了真實的溝通與交流。
其次創新輿論監督機制,正確引導公眾輿論。社會公眾運用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實行的新聞批評,稱為輿論監督。輿論監督被視為媒體的職責。正確的輿論監督,可以起到廓清是非、辨別真偽、正本清源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適當的輿論監督,也是正面宣傳報道的一種形式,更是引導輿論的有力途徑。在新形勢下,輿論監督的創新,就是創新媒體與黨政職能部門間的聯合監督機制、創新輿論監督中媒體與黨政職能部門間的互動機制、創新黨政職能部門對媒體輿論監督的督辦機制。從媒體內部機制、媒體間合作機制、媒體與黨政部門間合作機制等方面來創新輿論監督機制,多方合作共贏,推動輿論監督的健康發展,鞏固黨的新聞媒體的權威和公信力,努力提高社會影響力。
最后要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媒體黨員隊伍的建設,強化載體建設。圍繞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先爭優以及效能建設等一系列載體,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環境下,大力開展新聞行業核心價值理念大討論,扎實提升黨員干部隊伍素質和道德情操修養,以載體建設帶動隊伍建設,把黨建工作融入到活動中來,以開展活動引領業務工作,以業務工作促進黨建實效,以此增強黨組織服務科學發展、實現爭先進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新聞媒體要在做好黨建的基礎上承載起培育公民精神的神圣使命,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凝心聚力,真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項洋,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機關黨委;李靜,安徽大學商學院)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