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民
成為『世界強國』的五大要件
◎林利民
其一,國家的規模,也就是美國人創立“克萊因方程”中的“基礎實力”,主要包括國家人口總量和國土面積等指標。
一國人口多、國土面積大不一定天然就是世界強國,如清末的中國。然而,世界強國一定要以人口和國土規模為基礎,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這就是說,像瑞士、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不論其技術如何先進,經濟如何發達,都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因為其規模太小。
其二,經濟能力,包括GDP總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如糧食產量、能源資源產量、鋼產量、發電量,等等。
GDP總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國的財富情況和富裕程度。通常情況下,強國一定是財富多、比較富裕的國家。但富裕的國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強國。比如,瑞士、卡塔爾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遠高于中國、俄羅斯等國,甚至也高于美國、日本及歐洲的德法英等國,但它們不是強國,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這是因為,不能脫離國家規模來孤立地談富裕程度。
其三,科技發展水平,包括工業化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科技隊伍的規模和質量以及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計算機、電子、軍事科技等前沿領域的發展狀態等。強國在科技領域一定要居于全面領先地位,如美國、英國、俄羅斯等。
其四,軍事能力,包括軍隊的數量和質量,軍事裝備的發展水平,軍事指揮能力和軍隊的實戰能力,等等。軍事能力是衡量一國是否強大的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要件。
作為強國,其軍隊一定要有一定的規模,軍事裝備一定要在世界上居于領先水平,還要有先進的飛機、戰艦、坦克等裝備,并有出色的情報能力、組織指揮能力和遠程投放能力。而這些,又與國家的基礎實力、經濟能力以及科技發展水平密切關聯。
其五,國家的戰略意志,包括國家領導人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這在前述國力評估的各種方程式中,屬于精神層面的要件。通常情況下,強國一定要政治統一、上下一心,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要有成為世界強國的要求和自信,并以爭當世界強國為國家目標。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