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武俊
創新國家治理,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
文/劉武俊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各界的關注,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有利于提高政府在面臨各種安全危機和挑戰時的應變能力,同時也宣示著中國在捍衛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方面的決心和意志。
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應運而生,既是與國際接軌,也是應對安全形勢趨于嚴峻復雜的時代挑戰的現實需要。近年來,中國面臨的國家安全方面的任務和挑戰更加復雜多元,需要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機構來統籌協調。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在中國呼吁和醞釀已久,十八屆三中全會終于塵埃落定,表明時機已經成熟。
中國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強大,國家安全形勢也越來越復雜,維護國家安全是中國在新形勢下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除了軍事安全等傳統安全外,恐怖主義、網絡信息安全等均需應對,必須整合軍事和政府等多方力量。設立國家級的安全保障和危機應對機構,是未雨綢繆之舉。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國際慣例,美國早在66年前就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該機構在維護美國國家安全方面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分散在政府、公安、外交以及軍隊等諸多職能部門當中,缺乏一個國家級別的安全統籌協調機構。該機構的職能主要重心在決策制定維護國家安全的中長期頂層戰略,同時也可發揮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協調指揮作用,作出快速反應。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創新國家治理的重要舉措。三中全會公報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內容安排在創新國家治理的部分,可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本身就是創新國家治理的應有之義,是國家治理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涉及國家安全方方面面的職能部門,如公安、國安、武警、司法等部門都有可能是國安委的成員單位。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是維護外部安全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委員會既有對內職能,也有對外職能,與國家的外部安全休戚相關。可見,國家安全委員會具有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兼顧整合對內對外事務的特點。
國家安全委員會既是統籌協調中樞,也應當成為國家安全的總參謀部和高級智囊團。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僅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中樞機構,也是最高級別的思想庫和智囊團,有大量專家、學者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賴斯就是從大學教授直接轉身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最終成為國務卿,建議我們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組建一個由資深專家學者組成的高級智囊團。
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國家治理是法治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安全事務也應當納入法治軌道。著名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是根據1947年《國家安全法》設立的。建議盡快出臺《國家安全基本法》(在名稱上與相對狹義的現行《國家安全法》區別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和運行提供法律依據,用法律的形式明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能、權限、運行機制以及運行保障等。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