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山松
慈善畫皮下的吸血鬼
文/羅山松
“潘鍇紅就是一只披著慈善畫皮的吸血鬼!”2012年圣誕節那天,張大爺手拿判決書復印件,找到筆者咬牙切齒地說。
一個多月前,南京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南京黃埔露靈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潘鍇紅,以集資詐騙罪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潘鍇紅出生于江蘇射陽縣阜余鎮一個普通農家。13歲時,母親的離世讓本就窘迫的家境越加困難。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他深知父親養家糊口的艱辛,幼小的心靈里早早埋下為家庭分憂的種子:“我得想辦法賺錢,否則不僅是我,家人也都吃不飽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窘迫之下,他早早顯示出敏銳的商業頭腦。讀初中時,在一個廢品站中揀出廢棄的自行車零件拼裝一輛自行車,騎著它到處賣冰棍。當時,農村晚上經常放露天電影,為了多賺幾分錢,他總是趁這個時候摸黑賣冰棍。一晚跑幾村,一個夏天能賺不少錢。
憑著兒時的磨煉,17歲的潘鍇紅初中畢業后,進入一家小鎮化工廠當推銷員。“當時主要是和國營企業打交道。他們市場意識不強,即便我們產品好,也很難將產品推銷出去,更何況我在的企業是一個鄉鎮小廠,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沒有辦法,只能憑‘精誠所至’這一招。為了推銷產品,我甚至在一個對口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家門口等了一天一夜,目的只是為了和對方說上一句話。”天道酬勤,他在化工廠供銷員和供銷科長位置上干了九年,連續九年獲得銷售狀元的頭銜,“當時我最高銷售業績是突破千萬元,而且資金回籠100%。”他說。正因如此,1988年他還獲得江蘇省供銷系統“青年突擊手”稱號。
隨著閱歷的豐富、眼界的開闊,羽翼漸豐的潘鍇紅于1994年離開化工廠,籌資近50萬元,自辦冷飲廠。當時,鎮上已有一家冷飲廠,起步早,實力強,幾乎占領全部市場。所以,潘鍇紅的家人和親友都竭力反對。但他還是硬著頭皮上了。“我給鎮上很多學校附近的小賣部送了一臺冰柜,規定冰柜里只能放我的冷飲,店只能賣我的冷飲,就這樣我占有了市場。”這一營銷手段現在比較常見,但在當時很罕見,他一年多便收回了成本。
上述這一切,到了潘鍇紅東窗事發后,許多人認為潘鍇紅自說自話,不可信。但潘鍇紅初中的同班同學說:“潘開紅(潘鍇紅)從小鬼精。趕場子賣冰棍、當銷售員、辦冷飲廠的事我們都知道。”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曾經紅極一時的鄉鎮企業普遍走下坡路,有的甚至極不景氣。潘鍇紅的冷飲廠也不例外。但他堅信“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走南闖北的他,很快尋到了一條能充分發揮他人脈資源廣、能言善辯特長的致富之路——傳銷。熟知傳銷的人都知道,這是以銷售產品為輔助,發展“下線”為主的非法圈錢活動,發展對象主要針對下崗職工和外來打工人員等低收入、低文化、存有投機心理的社會群體。
潘鍇紅的冷飲廠關閉后,一門心思地干起了傳銷——組織、領導以推銷遠光保健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遠光保健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
潘鍇紅(左)畫了一張慈善的皮來裝點自己,只是終究還是露出了真身。
一名當年曾被遠光保健品忽悠的投資人在網上發帖稱,潘鍇紅身份證上的名字叫做“潘開紅”。發帖人于2005年4月,經人介紹在江陰市區開了家遠光保健品專賣店,當時總公司承諾他是獨家經營,但很快他就發現在江陰有一模一樣的店,而且產品的售價比他低很多。他和總公司聯系后,才得知公司的負責人就是潘開紅,這個產品以前是圣威公司代理的,圣威因傳銷被查封后,潘開紅將產品改名為遠光,后來又重新包裝,冠上了紅麒麟的標牌。發帖人從種種跡象察覺,從圣威到遠光再到紅麒麟,幕后的推手都是潘開紅!
為求證帖子內容的真實性,筆者聯系到了江蘇省海安縣公安局刑警大隊。辦案刑警說:“潘開紅因傳銷被我們抓獲時,是江蘇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這家公司的運作模式同樣是非法傳銷。潘開紅所推銷的遠光保健品都是偽劣產品,而且發展到最后根本就沒有產品,完全是靠拉人頭斂財的傳銷。”
這位刑警還從《檢察日報》的一篇《吸毒害得我家破人亡》新聞報道中,看到一位名叫田凱的人,以幫助在押人員江蘇省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開紅“疏通關系”為名,慫恿潘開紅的親戚向檢察官行賄。該報道中還顯示,潘開紅“2006年12月12日被海安縣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這位刑警還說,法院之所以判決潘開紅犯非法經營罪,是因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是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中才新增的。
這個被判刑的潘開紅是否就是“慈善家”潘總呢?海安縣警方點開公安機關的人口管理系統頁面,指著照片說“潘開紅”就是“潘鍇紅”。又抽出一份檔案介紹,2005年2月,潘開紅曾經假借西安圣威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和西安遠光高新生物有限公司的名義,以推銷遠光保健品為名進行非法傳銷,后被海安警方進行網上追逃,2006年1月被抓獲歸案,同年12月被縣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處罰金10萬元。
2007年底,潘鍇紅被監獄釋放。習慣于風光體面生活的他,不甘心就此低人一頭。2008年初,潘鍇紅找到了以前與自己搞過傳銷的付燕,兩人一拍即合,代理了一個叫“露靈滋”的韓國品牌,成立了“露靈滋化妝品有限公司”。
這一選擇讓很多人大惑不解,畢竟對潘鍇紅而言,他在這一行業沒有基礎、沒有資源、沒有技術……
事實上他根本不善經營公司,甚至也沒打算靠正經生意發財。
這家公司運營模式為:銷售露靈滋系列產品,主要為化妝品和日化用品。但加盟前,必須先購買一套8800元的產品,然后就可坐等公司返款,“利息回報高達23%,每次可返2000多元。他們說,一次買20多萬的,可以每天返還。”
每位客戶購產品前必須繳納會費,捐20元交給慈善組織。為此,公司還會給每位客戶發放一張捐款證書,上面寫著:“感謝你參加黃埔露靈滋愛心團隊,自愿捐贈黃埔露靈滋資金20元,我們將遵照你的意愿全部用于慈善事業,你的捐贈可以登錄公司網站查詢。”
按公司推出的“愛心計劃”,客戶購買四種產品后即成為不同級別的四種愛心使者會員——愛心仁者、愛心行者、愛心達者、愛心尊者。再對會員實施“聯愛計劃”,即以23%高息吸引更多客戶來購買產品,實現“投資分紅”。
“‘聯愛計劃’涉及的金額更大,公司將產品分成單位,每個單位價格880元、2460元、5280元和8800元不等,一般每個客戶一次至少購買10個單位,就會得到超過20%的回扣,而后客戶再繼續發展會員就可以將本金逐漸拿回。在這一計劃中,公司主營的化妝品、日用品等產品只是幌子,大多數客戶根本不拿產品。此外公司還推出了A、B、C三種計劃,用于老客戶發展新用戶的提成。但是,回扣和提成中,公司都要抽取給慈善組織的錢、手續費、稅費等。”拿著判決書復印件的張大爺這樣向筆者介紹。
“既能行善又能掙錢,蠻好!”張大爺聽完他們的課將信將疑,回去和家人商量后,一致覺得他是做慈善的,名氣大,回報又這么高,不錯!
張大爺便嘗試著購買了一套8800元的產品。半個月后,露靈滋公司即有人打來電話,讓他從公司領取近2000元的現金“利息”。“而且公司說,想撤資的話,隨時都可以拿錢走人。”
張大爺鼓動家人拿出幾乎全部積蓄,又借款湊了近9萬元再次投向露靈滋。但“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剛開頭,潘鍇紅就出事了,“跑了好幾趟公司,再也沒拿到過‘利息’,投進的錢也沒影了。”
近兩年高調活躍于南京的這位知名“慈善家”,除通過慈善博得“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化妝品行業十大魅力領軍人物”等光環外,潘鍇紅還有另一個格外引人側目的身份:南京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這個身份的獲得緣于2010年10月22日,他一次性向南京市慈善總會認捐3000萬慈善冠名基金——這也是南京市慈善總會有史以來數額最大的單筆冠名基金。
潘鍇紅迅速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慈善之星”,從高密度、不間斷的媒體報道可以看到,僅2010年12月,潘及其公司就有10多場慈善義舉。
事實上,在潘鍇紅借助不知情的媒體記者大肆作欺騙性宣傳時,警方早已盯上了他。2011年1月14日《南京日報》以整版篇幅,以“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慈善之路”為題報道他的慈善事跡后,僅五天,潘鍇紅就東窗事發,并于2月底被逮捕。
不久,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2010年7月28日,潘開紅注冊成立南京黃埔露靈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有權機關批準,指使他人分別在江蘇、湖北、浙江、上海等地非法集資。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間,被告人潘開紅明知露靈滋公司并未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歸還本息,仍以該公司名義,以虛假證明文件、高額回報為誘餌,以向投資人傳遞不真實資訊、使用收到的后期投資款兌現前期投資款等方法,騙取投資人的信任,并采用上述手段騙取投資人的投資款,造成615名投資人共計人民幣7700余萬元的損失無法償還。
2012年底,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一審判處潘開紅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