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李道波,唐任田
(四川省達縣畜牧食品局,四川 達縣 635000)

2013年1月以來,四川達縣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現已跌破6∶1盈虧平衡點。為全面了解全縣當前生豬產業的有關情況,準確分析豬價下跌原因,科學指導養殖戶積極應對生豬價格持續走低的形勢,達縣畜牧食品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實地,對生豬生產、加工、銷售等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并提出相關建議。
1.1 毛豬價格持續下跌 2013年1月,毛豬均價為17.8元/千克,3月,毛豬均價為15.4元/千克,比1月下跌13.48%。截止5月18日,毛豬價格為12.2元/千克,比1月份下跌了31.5%。
1.2 養殖生豬虧損嚴重 毛豬價格持續下跌,但飼料價格和人工成本剛性上漲,主要飼料原料玉米和豆粕的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本地玉米平均價格每千克達到2.6元,豆粕平均價格每千克達到4.7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4%和8.8%。豬糧比價達到5∶1,跌破 6∶1 的盈虧平衡點,養殖戶處于虧損狀態。養殖利潤持續下滑,養殖戶的積極性受挫。目前,毛豬收購價格降至12.2元/千克,按肥豬出欄體重100千克計,毛收入1220元,扣除飼料成本850元,仔豬成本480元,雇傭工人工資、防疫費、水電費、設備折舊費共計120元,每出欄一頭生豬,養殖戶要虧損230元(以上均在豬群健康情況下測算)。
1.3 養殖戶補欄意愿受挫 價格監測顯示,截止5月18日,達縣外三元仔豬價格為18.3元/千克,二雜仔豬價格為14.5元/千克,比去年同期分別降低24.5%和30%。仔豬及種豬交易數量大幅減少。目前,由于毛豬和仔豬價格低迷,養殖成本上漲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嚴重傷害了養殖戶的養豬積極性,致使養殖戶的生豬補欄意愿受挫。對于養殖戶而言,價格大幅下跌,虧損大,流動資金嚴重不足或資金鏈條斷裂,生產能力將大大下降,甚至可能再次出現屠宰母豬現象。特別是中小規模養豬戶,退出養豬行業將成為必然選擇。這無疑將給達縣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1.4 豬肉加工需求下降 受生豬市場行情的影響,加上河南、陜西等周邊省份生豬涌入的沖擊,達縣豬肉產品對外銷量大大下降,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紛紛實行限量宰殺。
2.1 養殖戶盲目補欄 201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飆升,9月份最高達 18.5~19元/千克。因此,養殖戶在2012年盲目跟風補欄,能繁母豬存欄量增加,導致今年上半年生豬集中出欄,豬肉供應充足,市場供大于求,競爭壓力增大,生豬出欄的價格因此下降。
2.2 生豬存欄相對增加 去冬今春,達縣生豬疾病較少,仔豬育成率高,使得目前生豬保持了比較高的存欄量。調查顯示,雖然有些散養戶的豬有腹瀉病,但大部分養殖場戶生豬養殖狀況良好,生豬供應量較往年增加,市場充盈,這也是導致價格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2.3 消費習慣影響市場 隨著天氣轉暖,人們的飲食習慣趨于清淡,加之春節前部分城鄉居民都有一定的肉食品儲備,春節后對豬肉的消費需求較春節前逐步減弱,市場銷售不暢,這是導致生豬價格持續下降的又一因素。
2.4 消費者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膳食結構發生變化,加上受豬肉質量安全問題(如瘦肉精、藥物殘留等)的影響,部分消費者改吃牛羊肉,對豬肉的需求量降低,豬肉市場供大于求,導致生豬價格持續下降。
2.5 飼料價格攀高養殖成本加大 目前玉米平均價格為2.6元/千克,比1月底上漲10.50%,比去年同期上漲6.14%。豆粕價格為4.7元/千克,比1月底上漲13.68%,比去年同期上漲13.31%。飼料價格持續上漲,養殖戶養殖成本加大,盈利縮水,為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飼料,養殖戶不得不大量提前出欄生豬,擠壓了市場空間,使得生豬出欄價格降低。
3.1 加快品種改良步伐 畜牧業作為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效益低的弱勢產業,受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的影響大。規模養豬戶面對目前豬肉市場的“寒冬”,要開源節流,盡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加流動資金注入量,適時調整存欄結構,在強化飼養管理、加大疫病防治的基礎上,加強種源保護,擇機淘汰部分經產母豬,選留后備母豬,保護好生豬生產能力。當前不宜擴大生豬養殖規模,應待時機成熟,再增加母豬補欄量,以迎接新一輪贏利期。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2.1 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加大政府投入,落實專項工作經費,用于生豬生產及價格監測預警,幫助養殖戶有效規避養殖市場風險。
3.2.2 整合項目資金。將整合的畜牧項目資金重點向生豬養殖規模戶傾斜,依靠項目來支撐和推動生豬生產。要確保資金管理使用的規范、透明、安全、高效。
3.2.3 提高生豬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比例。在能繁母豬全面參保的同時,繼續擴大育肥豬的政策性農業參保比例,降低養殖風險,保障養殖戶利益,增加農民收入。
3.2.4 加大信貸扶持。建議擔保公司、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適當放寬貸款政策,給予養殖戶信貸扶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有效遏制宰殺母豬的現象,確保下一個盈利期有充足的豬源。
3.3 建立畜牧業發展長效機制
3.3.1 啟動豬肉臨時收儲措施。為穩定生豬生產發展,增強養殖戶的市場預期,在生豬市場價格低迷、養豬虧損嚴重時,建立最低保護價收購儲備豬肉的機制。建議政府拿出儲備豬肉所需費用,對生豬實行保護價收購凍儲,同時,對凍儲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3.3.2 建立市場風險調節基金。建議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經費作為市場風險調節基金。當市場發生重大風險時,及時啟用市場風險調節基金,降低市場風險對養殖業的沖擊。
3.3.3 制定出欄生豬補貼政策。建議政府在遇到市場風險時,對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戶,每出欄一頭生豬給予一定補助,減少養殖虧損,避免規模戶縮減養殖規模而引起豬價大起大落。
3.3.4 大力扶持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議政府每年對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給予一定補助,引導專合社運用電子交易平臺開展生豬中遠期交易業務,推進生豬“以銷定產”的方式,有效規避市場價格風險。同時要引導專合社發揮好生豬生產“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的橋梁紐帶作用,搞好農超、農市對接,減少中間銷售環節,切實降低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