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偉
(作者為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進一步突出重大項目、新興產業和資源要素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支撐作用;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發展的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入,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型升級走向深化;堅持發展惠民,著力增進百姓福祉

2013年,嘉興市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兩富”和“三城一市”發展要求,著力突出穩增長、促轉型、強平臺、重統籌、惠民生、優服務,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嘉興經濟社會更長時期、更高水平的發展。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進一步突出重大項目、新興產業和資源要素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支撐作用,積極采取措施,為謀劃推動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奠基礎、攢后勁。
突出有效投入支撐。堅持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圍繞開展“四大行動”,不斷提升投資總量、速度和效益,力爭在項目引進和投入總量上實現“3個2”,即爭取20個世界500強或國際領先企業及1億美元以上項目落戶嘉興,爭取浙商回歸和央企投資2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沖刺2000億元,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一是開展項目管理提效提質行動。加強對重大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蹤,促使項目管理更加科學規范。二是開展投資結構優化提升行動。重點突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小城鎮建設、濱海經濟等戰略性平臺投資,加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實體經濟投資,切實增強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三是開展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行動。著力推進浙江興興新能源項目、雅培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發揮重大項目帶動示范作用。四是開展投資氛圍營造行動。
突出新增長點支撐。沒有新興主導產業的拉動,經濟增長就會失去后勁。在新一輪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積極培育和提升一批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為實現經濟更長期、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是謀劃發展空港經濟。抓住嘉興軍民合用機場建設機遇,合理規劃、建設機場及周邊區域,培育空港經濟區,重點發展公共航空運輸業、航空物流業、通用航空業、飛機維修服務業等四大航空主導產業,積極培育航空教育培訓及科技服務業、航空制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等臨空經濟特色產業,打造空港經濟。二是積極開發溫泉經濟。以“運熱一號”溫泉資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為契機,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水平建設好溫泉新區,做大溫泉經濟。三是創新發展基金經濟。積極推進南湖區省級金融創新示范試點建設,以“基金小鎮”為突破口和核心區,推動各類股權投資發展,在全市形成特色鮮明的金融服務業發展格局,促進民間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融合。四是做大做強光伏經濟。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光伏應用為新的突破口,開展國家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建設,擬建規模200兆瓦。
突出資源要素支撐。緊盯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部署,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相關試點或政策傾斜,重點破解土地、資金、能源三方面制約,著力提升資源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一是強化用地保障。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使用速度,探索節約集約使用土地的有效管理辦法,加大重點工程申報力度,積極向省爭取土地指標。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大力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扶持資金,跟蹤資金到位情況,加快到位速度。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會,支持大型企業上市、發行債券和中期票據等,拓寬企業資金來源渠道。三是強化能源保障。積極向上爭取用電指標,積極爭取省增加對嘉興天然氣供應,提高天然氣保障能力。
當前,嘉興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突破期,要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合起來,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發展的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入,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型升級走向深化,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以產業優化升級引領轉型。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以高水平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轉型。一是深化“兩退兩進”。加強推進機制研究,確定百個近三年“退二進三”重點項目,2013年力爭先期啟動40個項目,騰退土地2000畝。建立健全“兩退兩進”統計制度,加強部門協作,力爭完成1 萬畝騰退目標。二是推動服務業優先發展。大力提升服務業業態和組織形態,確保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生產總值增速、服務業投資增速快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三是推進工業轉型發展。強化規劃、政策的引導扶持,加快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動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四是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深入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和濱海開發帶動戰略,完善相關政策和機制,大力推進“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海河聯運進程和臨港產業發展,積極爭取核電關聯產業列入省級率先突破的重大裝備行列,力爭海洋經濟發展增幅快于全市經濟增長。
以深化改革開放驅動轉型。要圍繞經濟社會轉型,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為轉型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是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以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為契機,示范帶動全市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二是優化實體經濟發展制度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新36條”的42個實施細則,營造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制度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全面落實有關小型微型企業的各項清費減負政策,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工作,清理規范與行政審批相關的經營服務收費,整治亂收費行為。三是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大力提高自主品牌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支持優勢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收購參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加快“走出去”。
在外部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更要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關系。要堅持發展惠民,著力增進百姓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十二五”改革目標要求,著力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健全全民醫保建設、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等方面取得重點突破。一是繼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改革補償機制,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進一步推動市級公立醫院醫藥服務價格改革。二是著力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三是著力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借鑒溫州社會資本辦醫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先進經驗,引導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四是深化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力爭在優化藥物品種、規范基本藥物采購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和績效考核機制等方面取得成效。
優化生態環境。以建設“美麗嘉興”為統領,積極改善生態環境。一是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進“四邊三化”和“三清兩綠”建設,推動“生態立市”戰略實施。重視水環境治理,完善水環境整治政策措施和“河長制”,狠抓一批水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加快推動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重大項目建設。二是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加大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力度,重點抓好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基地和省“991行動計劃”項目建設,把好源頭控制關。三是深化“兩個國家試點”建設。積極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加快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構建收運處管理體系。深化城市典型廢棄物合作示范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包裝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適合嘉興的城市典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創新社會管理。一是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機制,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完善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居民收入正常增長機制。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優化收入結構,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加快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認真實施國家、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推進百個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探索研究政府向社團轉移職能的政策措施,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三是加強物價管理。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分析,積極發揮價格調節基金作用,增強政府調控能力,保障市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