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杰,梁圣華,張紹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100083)
對巷道圍巖變形進行系統全面的礦壓觀測,獲得巷道變形基礎數據,是巷道支護設計的直接依據。賈郭煤礦礦井資源整合前,未進行過系統的地質力學測試,僅憑經驗確定支護方式,缺乏科學依據,所以要首先現場實測獲得一些現場數據,初步掌握巷道圍巖變形基本參數,奠定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本次觀測旨在掌握不同支護方式下巷道圍巖變形特性、錨桿應力演化特性、頂板離層情況、巷道圍巖應力演化規律,根據分析監測數據提出支護設計建議。
1)主要觀測內容:根據賈郭煤礦具體地質條件及支護方式,確定本次礦壓觀測的主要內容如下:a.巷道表面位移。包括頂底板相對移近量、頂板下沉量、底臌量、兩幫相對移近量、幫位移量等。b.巷道頂板離層。測量不同深度巷道頂板覆巖離層情況。c.錨桿受力監測。包括不同方位錨桿托錨力演化情況。d.煤巖體應力監測。包括不同深度巷道圍巖應力演化規律。e.鉆孔窺視監測。測量巷道頂板、兩幫煤體裂隙發育情況。f.松動圈范圍測試。主要測量巷道頂板、兩幫松動圈擴展范圍,為合理支護方式選取提供依據。
2)測站布置:根據現場巷道掘進情況,選擇正在掘進的030401 順槽和北軌道大巷觀測,布置三個測站,測站1、2 布置在中位,測站3 布置在北軌道大巷中, 測站1 距迎頭30 m,測站2 距測站130 m,測站3 測站250 m;測站4 布置在北軌道大巷中,距迎頭30 m。030401順槽采用“錨桿+網+梯子梁”支護。左幫錨桿采用φ16 mm、L=1 600 mm 的玻璃鋼錨桿;右幫及頂錨桿采用φ20 mm、L=2 200 mm 的螺紋鋼錨桿,間排距1 000×1 000 mm。網采用8 號鉛絲編制的菱形網,規格(長×寬)9 000×1 000 mm,梯子梁采用φ12 mm 的圓鋼制作。
1)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1,1 號測力計無變化,2 號測力計變化輕微,可認為其觀測范圍內無變化,(1 號、2 號測力計由于觀測后期清理底板浮矸過程中損壞,造成數據部分缺失)。3 號測力計變化較明顯,總體變化趨勢為逐漸上升,初始狀態4 MPa,觀測結束應力增為6 MPa;3 號測力計位于頂板位置,隨著時間推移,頂板具有下沉趨勢,錨桿受力逐漸增加,錨桿作用明顯。4 號測力計在前50 d 范圍內無變化,50~60 d 內由1 MPa 增至2 MPa,之后趨于穩定。5 號測力計變化輕微,視其為無變化。

圖1 測站1 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
2)鉆孔應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兩幫鉆孔應力計變化規律相似,經變化后兩鉆孔的應力最終達到穩定數值。由于鉆孔應力計安裝初期通過液壓泵加油,使其形成初始讀數,鉆孔應力計由于液壓油滲漏后出現示數逐漸降低現象,表明觀測范圍內一直未收到圍巖應力的作用,說明圍巖穩定性好,有利于巷道的維護工作。
3)頂板離層儀的測量結果分析。離層儀安裝第2天,錨固區范圍內發生4 mm,錨固區范圍內發生1 mm的離層量,之后頂板運動趨于穩定,這與頂板位置(3號)錨桿測力計的變化趨勢相一致。
4)巷道變形的測量結果分析。巷道兩幫變形量觀測結果為0,在觀測范圍內未發生變形。
5)松動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2,波速變化趨勢為首先逐漸增大,達到其峰值后逐漸降低,右幫測區波速的波動較明顯,左幫、頂板位置波速的波動不明顯,根據波速峰值位置確定為松動圈的邊界原則,獲得頂板、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0.8 m,右幫區域松動圈范圍1.0 m。

圖2 測站1 松動圈測試的波速曲線
總結測站1 的觀測結果,除頂板位置錨桿測力計發生小幅度增長、頂板巖層發生少量離層外,巷道圍巖較穩定,便于巷道維護。
1)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3,1 號測力計中間發生小幅波動,(視為誤差所致),故可將其視為無變化。2 號測力計變化較明顯,經歷穩定、降低、增高、降低、增高的變化過程,初始壓力3.5 MPa,第12 d 壓力降為3.0 MPa,經短暫穩定后壓力開始升高,于第34 d 升為3.5 MPa,又經波動后于第81 d 穩定為4.5 MPa。3 號測力計在第28~40 d 有明顯降低過程,是由于圍巖應力調整引起的錨桿應力的暫時降低所致。4 號測力計經中間波動后趨于穩定,因其波動幅度不大,將其視為人工讀數誤差的影響、未發生變化。

圖3 測站2 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
2)鉆孔應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鉆孔應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總體趨勢逐漸降低;說明觀測范圍內鉆孔應力計一直未受到圍巖應力的擠壓作用,圍巖巖性較穩定。
3)頂板離層儀的測量結果分析。觀測范圍內頂板巖層未發生離層現象,頂板較穩定。
4)巷道圍巖變形的觀測結果分析。觀測范圍內巷道圍巖未發生變形,巷道圍巖較穩定。
5)松動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4,可以看出,波速的波動較明顯,根據波速峰值位置確定為松動圈的邊界原則,獲得右幫、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為0.8 m,頂板區域松動圈范圍為1.0 m。

圖4 測站2 松動圈測試波速曲線
1)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5,1 號測力計總體變化趨勢是逐漸降低。2 號測力計經過中間14 天的降低后恢復穩定。3 號測力計經中間波動后趨于穩定,最后穩定數值較初始值低。4 號測力計有一讀數出現波動、出現次數單一,將其視為人工讀數誤差影響、壓力計未發生變化。總結言之,1 號、3 號測力計為降低趨勢;2 號、4 號測力計為不變趨勢;說明圍巖穩定性好,錨桿作用較穩定。

圖5 測站3 錨桿測力計的測量結果
2)鉆孔應力計的測量結果分析。兩鉆孔應力總體變化趨勢為經中間波動后逐漸降低,說明受圍巖擠壓作用不明顯,巷道圍巖較穩定。
3)頂板離層儀測量結果分析。巷道頂板較穩定,觀測范圍內未發生離層現象。
4)巷道圍巖變形的觀測結果分析。觀測范圍內巷道圍巖較穩定,頂底、兩幫未發生變形現象。

圖6 測站3 松動圈測試的波速曲線
5)松動圈的測量結果分析。見圖6,右幫、頂板在圍巖深部1.0 m 位置波速達到峰值,左幫深部0.8 m 位置為波速峰值;據此獲得頂板、右幫區域松動圈范圍為1.0 m,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為0.8 m。
總結測站1、2、3 看出,巷道圍巖較穩定,未發生明顯變形。測站1 中獲得頂板、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0.8 m,右幫區域松動圈范圍1.0 m。測站2 中獲得右幫、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0.8 m,頂板區域松動圈范圍1.0 m。測站3 中獲得頂板、右幫區域松動圈范圍1.0 m,左幫區域松動圈范圍0.8 m。根據圍巖松動圈厚度大小,對松動圈圍巖進行分類,賈郭煤礦屬于Ⅱ級穩定圍巖類型,該類條件下短錨桿噴混凝土支護可滿足要求,因此,現有支護方式可以滿足現場安全生產要求。
[1] 韓天杰.影響煤巷支護效果因素淺析[J].礦業工程,2005,(04)∶21-22.
[2] 李永平.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巷錨網支護技術[J].山西煤炭,2005,(02)∶21-22.
[3] 楊德傳.煤巷錨桿支護應用現狀研究理論及當前研究重點[J].煤礦開采,2005,(06)∶1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