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倫敦奧運會已落下帷幕,但開幕式上,那一曲《Hey Jude》引發“倫敦碗”八萬人大合唱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當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滿懷激情地唱出這首歌時,當電視機前的搖滾歌迷被它感動得熱淚盈眶時,這生動地提出了一個問題:一首歌的文化能量到底有多大?
有資料表明,可能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人認真聽過并且會唱這一首英國搖滾歌曲《Hey Jude》。這是一次形式簡單但又震撼人心的軟實力展示,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英國人正試圖告訴這個世界:英國音樂文化影響了并將繼續影響著整個世界。正如倫敦奧運會閉幕式藝術總導演加文所說:“音樂是英國近50年來最強大的文化輸出。”
英國有著杰出的音樂傳統,更可貴的是,其音樂產業堅持向青少年文化、流行文化、藝術、時尚等領域汲取營養,并不斷創造、更新。
相比而言,同樣擁有豐富文化的我國,目前在現當代文化藝術的呈現上還略遜一籌。事實上,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現當代文化特色已經引起國人的重視,但究竟選擇何種文化,如何樹立有代表性的現當代文化形象,特別是在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打造和輸出上還需深思。英國人在展示和推廣文化上的創意值得我們參考。
目前,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獨占鰲頭,歐盟緊隨其后,人口最多、歷史悠久的亞太地區僅占很小比例。有關文化軟實力的研究報告說,我國文化產業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的份額不足4%。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硬實力發展很快,國內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硬實力相比,落差較大。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存在的首要問題是文化產業嚴重滯后,文化產業本身存在集約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貿易逆差大的問題。我國文化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達到的10%以上的水平。
在世界文化市場上,對美國的文化軟實力,我們是深有感觸。長久以來,在文化消費市場上,美國好萊塢大片充斥我們的文化生活,其制作技術、思想主題和精神訴求都被中國電影人和觀眾津津樂道。迪士尼這個風靡世界的大眾娛樂文化項目,已經進入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單說這兩個流行文化的樣式,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窺見美國消費文化輸出的成功,不僅商業文化的取向十分明顯,它們的文化影響力和文化滲透力也很強大。
近些年來,以文化政策為手段促進國力發展最戲劇化的例子是韓國。十多年前,韓國便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施政戰略,把文化產業列為發展國家經濟的龍頭產業,現在,韓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國。
我們提升和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源泉、文化自信來自哪里?當然來自我們厚重的傳統和歷史,但光憑這些傳統和歷史還是不夠。提升和發展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推動國家整體的文化創新,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培育中國文化獨有的魅力;增強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創造中國文化的價值;倡導共贏、責任、和諧的理念,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貢獻度,加大文化傳播的力度,努力掌握國際話語權。此外,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文化創造的個體,發揮自我的心智、創意和努力,讓文化和精神的創造力得以抒發釋放。
我們知道,一個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以文化的方式體現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最后都要歸結到文化層面上,體現為文化的力量、文化精神的力量、文化創新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摘自《中國青年》2012年第18期 圖: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