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中國開始派出自己的國際公務員。但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除一些中國人按照“慣例”擔任聯合國系統的重要職務(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聯合國“五常”往往會派員擔任這一職務)之外,中國籍雇員大部分從事的是翻譯、打字等工作,因為中文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近年來,在聯合國系統的高級官員中,中國人的身影才日漸增多。
向國際組織“塞人”的門道
1993年,中國衛生部派出一位副部長前往日內瓦,拜會世衛組織總干事中島宏,并遞交了一份長長的名單。后者剛剛獲得連任,作為支持他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希望安排更多人員在世衛組織任職,名單上就是推薦的人選。
中島宏出乎意料地點名時任衛生部外事司司長宋允孚,雖然他并未列入名單。到了日內瓦,宋允孚才發現,以往中國向聯合國系統推薦人選的方式是錯誤的。
以世衛組織為例,其人員分為四類:一般人員、業務人員、司級人員、高級官員。后三類是各國推薦人選的目標職位,但推薦并非像中國以往所做的那樣塞給總干事一份名單,而是應該提前收集各類信息,在某一職位出現空缺的時候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
為了增加本國人員在聯合國系統的數量,各國絞盡腦汁。在國內官至司長,宋允孚自稱在世衛組織只是一介小兵,開始時從事普通的會務工作。但在這一崗位上,他觀察到了各國往世衛組織“塞人”的門道。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再加上非洲的獨立浪潮,一下子冒出許多新興國家。聯合國系統的任務量劇增,但各國在增加會費問題上長期達不成一致。同時,聯合國系統大多實行“一國一票”,多交會費并不意味著更大的話語權,于是歐美等國家開始捐贈“預算外資金”,這一做法成了向聯合國要求職位的法寶。
宋允孚舉例說,意大利代表團一次在商討完捐款問題后,便要求召開秘密會議,談人事問題。原來,意大利代表團每次到日內瓦,都會邀請所有意大利籍人員聚餐,在會上了解職位空缺信息,然后在秘密會議上提出要求。
這一做法不僅能把更多人安置在國際組織,還能以預算外資金推動本國所希望的事業,因為捐贈國有權指定資金的用途,甚至是用于某人的薪酬。意大利的捐款大多指定用于緊急救援,該領域的重要職位也長期被意大利人占據。經驗表明,如果沒有國家的有力支持,僅憑個人自主申請,獲得重要職位難于上青天。
以個人身份任職,為本國爭取利益
按照《聯合國憲章》,國際公務員雖來自不同國家,但不代表本國,一切行為都必須為所在國際組織的利益著想。如果嚴格按《憲章》執行,多派少派國際公務員似乎并無區別。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上世紀80年代,世衛組織每屆大會選出32個國家,由其指定國內公共衛生領域的權威人士擔任執行委員,執委以個人身份參與世衛組織決策。由此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執委發言提到本國時,只能說“The country that I know best(我最了解的國家)”,但事實上他們的發言總是代表本國利益,因此到布倫特蘭擔任總干事時,干脆扯掉了這一層遮羞布。
另外,世衛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制訂醫藥衛生領域的各項標準,一旦通過將被世界各國應用,但最開始的草稿其實是出自普通工作人員之手。宋允孚曾見到中國同事修改一份疫苗標準,便好奇地問道,老外都寫好了怎么還改動這么多?回答說,這個不行,歐洲的標準寫進去了,中國的沒有。宋允孚恍然大悟:在大會討論標準草稿時,要添加某一標準難上加難,會遭遇各種反對聲音,但如果事先寫入草稿,要想刪掉,同樣不容易。
關鍵崗位的細微作為,也可以影響深遠。對此宋允孚笑稱,出去以后覺得好像在“敵后”,完全憑個人的覺悟。其實,各個國家均深諳此中奧妙,當被問到如何增強本國在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幾乎一致的回答是:趕快多派人!
現狀:中國籍雇員嚴重缺額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對派遣國際公務員不夠重視。2010年,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共有四萬余人,其中按照會費占比例和地域原則分配的為2886人,中國有約60人,是僅有的十個缺額國家之一。而整個聯合國系統將近十萬人,中國籍雇員僅有1000余人。
雖然總數很少,但中國政府近年來扶植重要崗位的力度也在加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支持陳馮富珍參選世衛組織總干事。中國政府不僅在中非首腦會議期間給非洲國家做工作,還曾安排政府駐日內瓦的機構替陳馮富珍登門拜票。
通過捐獻“預算外資金”安插人員的做法,也在2004年被中國政府首次應用。當年中國的捐贈額從17萬元漲到200萬元,不僅成功派出十名中國籍雇員,這筆錢還被用于發展傳統醫學。作為傳統醫學大國,中國成功推動了中草藥標準的制訂,使之成為世衛組織的正式文件。
據了解,迄今中國已經組織了七次聯合國后備人員考試,主要考核語言能力,合格的進入人才庫,當有空缺位置時進行派遣。但對后備人員的培訓和在社會上宣傳國際公務員,用力較少。
鏈接:國際組織職場生存法則
領導說一不二又“低三下四”
國際組織的各級“一把手”在工作中說一不二,但又得時常巴結下屬。
1993年,世衛組織總干事中島宏謀求連任,選前半年發現阿爾及利亞政府聲明支持該國的一位副總干事參選。盛怒之下,中島宏將該副總干事就地免職,提前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
在聯合國系統,副總干事(副秘書長)及以下職位皆由總干事(秘書長)任命。按照規定,下級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業務職員24小時之內要服從總干事在全球范圍內的調配。
不過,絕對權威并不意味著可以肆無忌憚。在日常工作中,“一把手”對下屬尤其是秘書十分尊敬,逢節日還要給下屬送禮。這與國外的職場文化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秘書等職務多為業務型人員,比主管更加熟悉工作,有的甚至是終身合同。
“三公”消費是雷區
嚴格控制“三公”消費在國際組織是毫不稀奇的。
世衛組織總干事、地區主任出差,除非連續飛行六個小時以上,否則絕對不允許坐公務艙。
而對出差報銷的規定,也幾近苛刻。在世衛組織制訂的出差城市報銷標準中,北京的住宿費約為每天100美元,雖不菲,但還是不夠入住北京飯店。一些到北京出差的世衛組織人員,為了省錢,只能各自想辦法。
聯合國系統規定了每天約30美元的用餐上限,報銷申請表上還要求寫明出差期間有無接待宴請,如有,則按次數扣除每天的補助。要想宴請別人,同樣頗費周章。在世衛組織,除總干事等有交際費外,其他人員宴請一概費用自理。對交際費使用也有嚴格規定,宴請后必須提交報告說明邀請人員、商談話題、所花費用。即使如此,每年也不能超過兩萬美元。此外,宴請時,世衛組織人員人數不能多于客人人數。
(摘自《新周報》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