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它強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索,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但遺憾的是,往往由于體育教師對課改的內涵沒有準確的把握,在體育教學中往往也會出現“不合不作”、“合而不作”、“作而不合”等不符合新課程標準關于合作理念的課。什么樣的課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合而后作”的課,怎樣才能更好的避免合作學習中的誤區,這也是困擾著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案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不合不作
案例一:
C教師是一名新教師,一節七年級體育與健康的課上,他的計劃是安排學生籃球的行進間傳球、投籃教學。教師首先對該技能作了演示,動作瀟灑,球應聲入網,引來同學們的一陣歡呼。然后該教師又向學生講解了動作的要領和練習的方法,并安排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女生都在原地不動,男生也跑的亂七八糟。C教師一看這種混亂的場面,馬上厲聲制止,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組織方式進行練習。情況依然很亂,最后,C教師把學生集合在一起,然后向學生問道:“這個你們不感興趣,那你們希望上什么內容?”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有的同學說打比賽,有的同學說自由活動,最后教師就說,那同學們自己去活動一下,學生也一哄而散。男生有的在球場上打球,女生都三三兩兩的到陰涼處聊天。一節課很快過去了……
本節課就是我們所謂的“放羊”課,“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這種課堂沒有教學可言,更談不上合作。這種“放羊”式的教學就是典型的“不合不作”的課,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相互之間沒有合作,師生也沒有交流,學生僅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意的活動,而多數學生都是以聊天為主,可以說是一節不負責任的課,也是體育課最為讓人詬病的,所以,每個體育教師要極力避免這種“不合不作”課的發生。
直接導致本節課C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作一個透徹的分析,行進間的傳球、投籃動作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有些學生甚至運球也不能順利的完成,更不要說跑動中完成傳球、投籃了,教學內容完全超出學生所能接受的水平,導致學生不能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學生不愿意投入到課堂上去,課堂秩序混亂,而教師也沒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最后以對學生放任自流完成本節課。
二、合而不作
案例二:
在一節七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上,E教師授課內容為后滾翻。E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了后滾翻的動作要領,并安排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每組指派一名組長負責保護與幫助,并維持秩序。學生在練習了幾次后,就坐在體操墊上聊天,有些調皮的學生甚至開始追逐打鬧,課堂教學一下陷入僵局。E教師意識到了之后,馬上吹哨集合,并對學生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要求學生認真練習,繼續按照剛才的組織形式進行練習。剛開始學生還能練習,但是好景不長,一會兒學生就又坐在體操墊上開始聊天了。
本節課上,雖然E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并要求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但由于學生對后滾翻動作的掌握情況不同,男生很容易掌握,而多數女生要掌握就有一點困難,所以男生練習了一到兩次后,覺得自己已經“會了”,就開始不自覺的分散注意力,也不愿意再進行練習;而女生很多同學基本上掌握不了后滾翻動作,在嘗試一次后,覺得難度太大,也不愿意再進行嘗試了,這樣,大家就分組坐在體操墊上聊天了。
本節課也是一節失敗的課,是一節只有“合”而沒有“作”的課,學生沒有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收獲,女生基本上就沒有運動,男生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簡單的復習一下運動技能,學生在體育課上基本上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內容。學生只有合的形式,沒有作的實質。究其原因,E教師沒有很好的分析教材,后滾翻對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要順利完成后滾翻動作,要對動作進行分解教學,學生首先掌握低頭、含胸、抱膝后倒的分解動作練習,雖然部分學生可以勉強的完成后滾翻動作,但要求七年級學生直接完成完整動作具有很大的難度,直接導致了學生課上在教師“嚴密”的組織下進行聊天。這種課也是一種低效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甚微,所以,我們也要極力的避免這種合而不作的課堂教學。
三、作而不合
案例三:
在一節八年級體育與健康課上,D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合作跑,課的實施過程中,D教師首先讓兩個學生的腳綁在一起進行合作跑,然后再讓三個學生的腳綁在一起進行教學比賽,最后將全班分為四隊進行團隊合作跑,每隊的學生手拉手穿越不同的障礙物。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時學生歡聲笑語,但也經常聽到學生之間的相互推諉,以及對其他同學失敗表現的嘲笑。
本節課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合作教學的課,表面看來,本節課是強調了學生的團隊合作,采用的形式也是讓學生以多人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的,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種合作僅僅是把“合作”進行表面化的處理,學生是被教師機械的“捆綁”在一起,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也就是學生“作而不合”的學習。D教師采用把學生的腿綁在一起或是讓學生手拉手的方式來完成學生的合作學習,這種方法過于簡單,沒有從學生團體內部的建設來進行組織,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本節課中學生雖然被“綁”在一起,他們之間的合作是被動的、偶然的,他們之間雖然有明確的目標,但分工不明,沒有形成一個合作的團體,所以學生之間成功的合作也是很有偶然性的,所以我們看到學生成功的學生就興高采烈,歡聲笑語,而失敗的學生就相互推諉責任,甚至招來其他同學的嘲笑。學生雖然在一起跑了,但實質上學生只是在單兵作戰,他們之間的有效交流也較少,這種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學習,也是偽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教學內容。學生不但要在合作中學習,也要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對于目前我們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導致出現種種誤區,但我們要始終牢記,合作學習只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并不是唯一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和不同的教材來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切不可在任何課上都采用上所謂的“合作學習”,這也是有違新課程理念的。從以上的案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的誤區往往是由于教師對教材、學生沒有深入了解,再加上對合作含義的理解又停留在表面上的結果。
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學生學習教材的過程中對學生團隊的建設。首先要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一點很容易做到,但是接下來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團隊組織的建設,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在整個學習任務中所承擔的角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工,這樣他們可以明確責任,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做正確的引導,他們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分析失敗的原因,學生也能在這種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相處之道,把合作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有機的融入到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去,我們也期待體育課堂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