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育特色項目內容
1.開發校本課程
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創辦自己的特色?選取怎樣的突破口?農村學生經常喜歡將木棍、竹條、布條、木塊帶到學校作為玩具,喜歡在地上拍紙畫,而且玩到滿頭大汗,這些學生活動場景納入到教師的視野之中,于是學生們喜歡的玩具、家庭廢棄的材料都成為教師開發體育學具的有效資源。教師就帶領著學生用鐵絲將汽水瓶蓋串起來自制成搖鈴,在大課間的搖鈴操中使用,后期用報紙和彩繩做成大號紙球,并設計了單人球操和雙人球操在大課間推廣;利用舊布塊或者舊襪子裝上沙制成沙包;利用塑料繩和小零件制成毽子;利用舊報紙、草稿紙和粘膠帶制成小紙球(投擲時使用)和大紙球(傳接球、足球中使用);用牛奶的塑料瓶裝上小石頭自制了響瓶;利用牛奶罐穿上繩子自制了高蹺;利用報紙自制了寶劍;利用竹竿刷上油漆自制了魔竿等等。
后來在市區體育教學專家的指導下,我校體育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和學校實際,將原來的體育學具、道具進行系統分類,依據體育教學規律,因地制宜,利用和挖掘現有的課程資源,通過對廢舊材料的再利用進行教育功能化的開發,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逐步開發出一組教學資源,如“響瓶”“彩帶”“珍珠串”“魔布”“魔石” “魔毯”“紙球”“紙劍”“萬能板”“沙包”“花毽”“魔竿”“流星”“搖鈴”等小器材,經過與課程標準的融合,依據“三維”目標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我校的校本課程。在洪山區組織的全國14城市體育研討會交流的《體育資源開發》資料集中,就收集和引用了我校校本課程中的內容。
實踐證明,制作過程中,全體學生在為自己服務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創建節約型社會的活動中來。高年級段由教師帶領制作,學習其使用方法,在家中邀請父母參與不受場地限制的活動;低年級段由體育教師在家長會或開放月活動中,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宣傳體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演示小器材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方法,倡導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活動,如利用搖鈴跳房子,用紙球傳接球游戲,用紙棒做投準游戲等等。同時,學校在每年開放月活動中設計一些相關的體育活動,組織學生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共同參與競賽,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推進全民健身。在全校進行小器材的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主動制作各種小器材。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倡導下,積極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制作小器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
小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2.開展校園小足球運動
學校成立了足球隊,開展校園足球運動,并選派老師參加市級足球培訓,購置相關的訓練器材,制定學校足球培訓梯隊計劃。
(1)開設足球課。為配合小足球運動的開展,學校在課程表中每班專門安排一節足球課,全面普及小足球。
(2)成立校級足球隊。在全面開展足球運動的基礎上,選取苗子,成立學校足球隊。依據年齡段,組成了丙組和乙組校隊,每周定期進行足球訓練。
(3)校園足球賽。為推動足球項目的開展,每年學校進行校園足球對抗賽,同年級間進行比賽。目前學校已開展三屆。2010年6月,洪山“區長杯”小學生足球聯賽在我校成功舉辦,更進一步增強了濃厚的足球氛圍。
3.開WvXsQDN/iIQY78f2ProKIa+a23JuCMNrDBQrmL3tAhc=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
大課間活動是落實“陽光一小時”的關鍵。大課間活動不僅是學校師生整體精神面貌的展示,更是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發育、成長的重要手段。為保證落實,學校融規定操和學校自編操于一體,交叉進行,不致于讓學生感到厭倦。
(1)國頒集體操、集體舞。如“七彩陽光”、“武術操”、“校園集體舞”。
(2)學校自編操。學校自編兩套節奏感強、富有動感的“健美操”,自編器械“搖鈴操”,結合校園小足球開展自編“球操”。
(3)分班踢毽、跳長繩。集體操后是分班活動,我校選取各班跳長繩,個人跳短繩和踢毽項目,常年堅持。學校保證每班一根長繩,家長保證學生一根短繩、一個毽子。今年我校參加區“三跳”比賽,榮獲跳長繩第三名。
(4)“三全”。大課間活動是一項常規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經過不斷優化、細化,形成了大課間活動“三全”的局面,即活動全過程有音樂控制,從集合、下樓、整隊、做操、分班活動、結束,學生聽音樂有序進行;活動全體學生參與,不落下一個;全體教師參與,校長帶頭,班主任、副班主任從開始到結束全程參與。
(5)“三線”。為體現美感,我校優化了操場集合整隊。學生站隊橫看成直線,縱看成直線,斜看也成直線,這一點,作為一所城郊結合部學校,我們做到了。在教學開放月活動中,家長們觀摩了學校的大課間活動,贊不絕口。
4.持續開展傳統項目活動
我們深信,學校的發展是在不斷積累優勢和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學校的體育運動必須有傳統項目,并不斷堅持、完善。
(1)學校大型運動會。每年大型運動會學校都得提前一個月準備,從方案的制定、項目的確定、程序冊的印制、團體分計算、集體項目的評分到最后頒獎,學校準備充分,班級準備更細致。運動會上包含有隊列比賽、集體操比賽、田賽、競賽。成績納入“先進班集體”的考核中,運動會的成績、效果也納入對體育老師的業績考核中。
(2)校園足球賽。每年舉行一次“武豐杯”年級對抗賽。
(3)校園游戲賽。每年舉行一次“武豐杯”年級對抗賽。
趣味運動會
(4)“三跳”比賽。每年12月份,學校舉行校園“三跳”比賽,學生人手一個毽子,一根跳繩,班級每班一根長繩,全員參與,計算團體總分。
(5)拔河比賽。每學期開學典禮儀式后和元旦慶祝會,學校必舉行班級“拔河比賽”對抗賽。班級全員參與,不落下一名同學,引導、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集體力量的強大。
二、特色項目成效
為打造體育項目特色,學校從最初嘗試摸索到近幾年比較系統規劃、實施、階段性總結,經歷了近6年之久。我們自認為最大的成效是學生體質的明顯提高,運動習慣的逐步形成,大部分學生會踢足球,全校學生都會踢毽、跳繩。其次是學校依據地域、生源特點創辦體育特色得到了全體教師、學生的認可,全員主動參與到運動中來,促進了體育項目的發展。再次是以體育為特色的項目改革帶動、推進了學校整體的發展,學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學校自主開發了一套《體育校本課程》,有效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深受學生喜歡。校本課程中的相關資料收集入洪山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學參考叢書和十四城市編制的《資源開發篇》中,在十四城市體育研討會上得到了教育部體衛藝司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了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