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考分男女兩大組,再依報名順序自動生成15人一小組,大多數組員是同班同學。這樣的分組可看作“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合作學習類型則屬于“過程型”。為行文方便,以下將跑得快的同學稱為A,將跑得慢的同學稱為B。我們的操作方式如下:
一、精益求精起點排列
由于800米和1000米不分道,雖然起點看似公平,但實際還是有差別的,因為從彎道出發,往往外道的學生不容易切入內道,實際可能多跑3~5米,甚至更多。因此在起跑線上,我們按學生跑步的成績由次到好,依次從內道到外道排列。我們要求A犧牲一點距離,因為能力強的同學多跑一點,也并不影響他得滿分,這樣可避免沖撞犯規;B犧牲一點時間,在最短的距離內完成全程。當起跑階段小心謹慎的“切入”代替了蠻撞的“插入”,就不會再因“搶道”造成碰撞、摔跤和犯規而影響成績。
二、精準確定領跑學生
根據平時測驗的成績,確定1~2名比滿分成績快15秒左右、成績穩定的學生為領跑員,男生前400米,女生前300米,從出發開始都由他(她)們領跑。這樣,可有效避免出發階段的碰撞問題,而且讓全組同學掌握一定的節奏。之后,A再開始超越,而B必須始終“咬”住。
三、精耕細作“切入”“超車”
除了“切入”時相互配合外,也要注意配合“超車”。要認識到同學之間實力有差異,被同學“超車”很正常,而不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當有同學要“超車”時,應在自己的跑道上保持勻速直線的行進,配合后面的同學超過去,而不能故意阻擋犯規。這個過程,可以認為A是在間接提醒B:是不是跑慢了點?能不能再快一點?
四、精誠團結互幫對子
要求AB同學結成互幫對子,建立友誼。平時備考訓練時,前者多領跑多鼓勁,后者多緊跟多努力。如果剛開始B跑在了前面,A要這么想:B不是我的障礙,不是我的阻力,而是我的信心、動力之一,我有能力超過他。每次跑過終點后,A要在沖刺段的場外繼續激勵和提醒后面的同學盡力完成任務。這樣,在互幫互學中A的心理上會得到一定滿足,產生愉悅的心情和成就感。B要想:A是我追趕的目標,緊跟的對象,只要咬住他,我就會取得好成績。在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與幫助中,B會不斷積極努力。對平時善于配合的互幫對子,教師要及時評價表揚,不足的則提供指導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