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摔傷,中國人圍觀,美國人施救。
元旦前夜,《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人潘亞當與一幫朋友去北京三里屯酒吧街參加一個聚會。他與一個同樣來自美國的朋友發現前面有幾十個人聚集在路邊,圍觀著什么。他們走進后,發現地上躺著一個正在抽搐的年輕姑娘,她的頭隨著身體的抖動而不斷撞擊水泥地面。離她最近的人與她只有大概2米的距離,然而沒有一個人主動伸出手來幫助她。
潘亞當與朋友杰克高喊著:“醫生!醫生!”但無人回應,人們都沉默地看著他們。潘亞當利用十幾歲時在救生課上學到的知識,為女孩做了初步的急救,他注意到她右眼上有一個巨大的、新鮮的腫包,因此猜測她應該是走路時不慎摔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撞傷了頭而引發了抽搐。幾分鐘后,另一個美國人叫來了附近的醫生,因為堵車,救護車在30多分鐘后才到達,姑娘在昏迷的狀態中被送往醫院。
潘亞當覺得很不安,甚至有點絕望,在他們到場前沒有一個人主動撥打急救電話,也沒有人想幫助這位女孩,旁邊者只知道用手機拍照片,這讓他很憤怒。急救過程中,他們試著打出租車,但被三個司機冷漠地拒載。“不管是北京、紐約還是無數其他大都市,我覺得人們不得不互相照顧——城市里有太多需要躲避的危險。如果我們不愿意幫助他人的話,城市將會變成一個空虛、冰冷、沒有安全感的地方。”
一些中國人試圖用“南京彭宇案”來解釋旁觀者的舉動,但潘亞當認為,這個判決不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全部原因;南京法官的判決結果恰恰可以證明人們對于冷漠已經是習以為常的,而事實上,對其他人道德上的義務要遠遠高于法律所規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