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中,“讀”與“說”技能考驗學生的英語表達是否連貫、準確和靈活。本文旨在通過實例探討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讀”與“說”技能的培養策略,使小學低年級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增強英語學習的能力。
在探討培養策略之前,首先應了解英語“讀”與“說”的關系。“讀”與“說”是兩種基本技能,“讀”是“說”的基礎,“說”是“讀”的升華。因此,要真正樹立“以讀為本”的理念,處理好“讀”與“說”的關系,就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沉浸在作品中,讀出情感。這樣,才能既增加詞匯量,又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有關“讀”與“說”技能的培養策略,具體包括三方面。
一、語音滲透,大聲“讀”出來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應進行語音滲透,讓學生大聲 “讀”出來。這是從母語教學中找到的方法。母語的習得并不是簡單要求學生把教科書上的生詞、課文背熟,而是強調一種學習方法,即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例如,小學一年級新生在9月份剛入學時就要進行一個多月的漢語拼音學習。為何要學如此枯燥乏味的漢語拼音,其根本原因在于: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學好漢語拼音,易于學生閱讀標注拼音的書籍。據此,筆者認為,英語學習和母語學習一樣,為了讓學生自主閱讀標注英語音標的英語繪本,就應要求學生大聲“讀”出來。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從發音規律入手。畢竟,英語中70%的單詞都具有一定的發音規律。例如,元音字母ɑ常發/?/,e常發/e/,i常發/i/,o常發/ /,u常發/Λ/,字母組合ɑi常發/ei/,ɑy常發/ei/,ee常發/i:/,eɑ常發/i:/,oɑ常發/ /,ɑr常發/ɑ:/,ir常發/ :/,ur常發/ :/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生達到到聽詞能拼、見詞能讀的程度,為接下來的英語繪本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二、綜合朗讀,流利“說”出來
“綜合朗讀”分為“繪本閱讀”和“有聲閱讀”。由于英語語言的特殊性,筆者提倡“繪本閱讀”。“繪本閱讀”是當下小學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閱讀形式。繪本通過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在繪本里,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繪本的生命。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發展特點來說,讀圖是他們的強項,圖畫就是他們進入故事王國的密碼,如果配上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便易于學生根據圖畫猜出單詞的意思,既可豐富英語詞匯,又能體會地道的英語語言之美。通過繪本這一媒介,學生便能用嘴巴讀出簡單的英語故事,用眼睛看到精美的圖畫。這語言和畫面的雙重刺激可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演講交流,自信“亮”出來
如果“讀英語”是輸入過程,那么“說英語”就是輸出過程。對于“說”這種技能,筆者認為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包括兩部分:一是交流互動,二是自我闡述。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貪玩、愛動及表現欲強等特點,因此簡單、重復和機械的英語互動交流不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易使他們感到乏味,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各種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英語情境,以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說、在表演中練,最終進行實際的語言交流。另外,教師要盡量做到準確,以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情境設計中,以主題為基礎的自我闡述訓練目的明確,較為有效。例如:你是否能夠用流利的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其實,自我介紹就是一個主題。在學習自我介紹的范例后,必須達到自我介紹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進行練習,這些主題包括:描述人的外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職業及年齡等。通過這種主題式訓練,既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功感。另外,這種有主題的自我闡述訓練一定要有量化目標。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制訂相應的英語學習計劃,以便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計劃落實英語學習。只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英語“讀”與“說”的技能才會提高。
教師只有不斷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可以“讀”與“說”的英語資源,學生的英語詞匯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才會不斷提升。衷心希望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師通過大聲“讀”英語、流利“說”英語和自信“講”英語這三個培養策略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實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