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問題的產生
1.問題的提出
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以保證小學生每天1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從目前的情形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仍存在四個問題:一是學校和社會注重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和體育;二是城市學校運動場地狹小,農村學校缺少運動器材,很多學校缺乏體育教師;三是有的學校因害怕學生意外傷害而不敢組織體育活動;四是學生的體能指標不斷下降。上述問題如不切實解決,將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2012年,為了全面推廣素質教育,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菩提路小學(以下簡稱“菩提路小學”)參加了區子課題的研究。該子課題主要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東省中小學生體能素質評價標準(試行方案)》和《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為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依據,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圍繞“提高興趣,主體參與,分層指導,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方針,提出“在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強化創造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體思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選題的依據
激發興趣是構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關鍵。因此,在實驗中我首先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無憂無慮的情境中學習,從而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最終產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由于教學條件所限和某些教學理論的偏差,在體育教學中存在三種不良現象:一是教學內容低水平重復,二是一部分學生偏項,甚至逐漸失去體育學習的熱情,三是很多學生上課懶散、練習質量不高,甚至怕苦怕累。那么,為什么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呢?為什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越來越差呢?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獲悉了原因,并針對原因在我校三年級的體育教學中開展“興趣教學法”的教學實踐,最終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我校五年級4個班的184名學生,其中男生89人,女生95人。
2.研究方法
針對我校五年級4個班的184名學生,筆者采用“興趣教學法”開展教學實踐。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184份,回收問卷183份,問卷回收率為99.45%。
3.研究內容
首先,筆者把小學體育教材包括的體育運動項目分為四大類,以“興趣程度高、一般或低”為標準,設計問卷,進行調查(詳見表1)。
其次,筆者運用數理統計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詳見表2)。
通過以上數理統計分析可知,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游戲,其次是球類、體操和田徑。值得注意的是,相對田徑、體操所占的教材比重和課時,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所占的教材比重較低、課時較少。
最后,通過與學生談話了解到,他們喜歡球類、田徑及體操,但在“興趣程度”上卻寫“一般”或“低”的真正原因是:在課堂上球打得不好、短跑跑不快、耐力跑缺乏耐力及做體操怕受傷等。
4.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采用“興趣教學法”開展教學實踐,具體把握五個關鍵:一是將復雜的技術動作化難為易,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二是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三是采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四是教師參與學生的練習,與學生互動,幫助和指導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以使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田徑與體操項目的練習,最終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5.三個注意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境激情,以情育人,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對動作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肯定;當學生以頑強的意志克服困難,達到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平時紀律較差或技術動作掌握較慢的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教學實行“分層指導”
根據同一教學班學生存在的差異性,筆者采取“分層指導”的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要求、內容、目標和方法,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優的發展,具體包括三點。一是對體育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應充分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用“優秀”的標準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更上一層樓”。二是對體育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應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向“優秀”目標邁進。三是對體育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應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選擇適當的練習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努力達到“及格”,甚至力爭“良好”。
(3)在教學中尋求教學方法
第一,在短跑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跑的基本技術,明確正確的跑姿。一方面,在練習中充分利用學生好強、爭勝等特點,采用分組接力比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迅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短跑練習中,另一方面,將短跑教學與球類教學有機結合。例如,將30米跑的練習與快速運球練習相結合。練習手段多樣化有助于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提高。第二,在耐力素質練習中,采用各種各樣的練習手段。例如,在音樂伴奏下,以跑跳步進行“蛇形”路線跑,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第三,在急行跳遠技術中,加強助跑和起跳的練習。在急行跳遠練習中,由于學生怕臟、怕受傷,所以練習的積極性不高,加上學生的速度較慢、力量素質較弱,從而影響助跑最后階段的速度和節奏、準備起跳和用力起跳間的銜接,無法保證助跑和起跳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采用節奏擊掌快速跑、10米計時跑等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加速度;并用細繩把排球系在竹竿上,懸掛在沙坑前的一定高度和距離處,要求學生在助跑不減速的同時用手觸及排球。這樣,以游戲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練習,從而提高學生起跳和空中動作的技術。第四,有效進行體操項目的相關技術訓練。體操項目動作繁多,技術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克服膽小的心理,促進學生的進步,從而逐步提高練習質量,達到教學要求。
6.預期結果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再次進行問卷調查,這時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程度有了較大提高(詳見3)。
回收問卷的數據表明:當全面了解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后,教師針對需求重新解讀體育教材,改變練習方式,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更有助全方位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菩提路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