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即線條,它作為美術創作最原始的表現手法,盡管簡練,卻能較好地表達創作者的內心感受。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線”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與審美價值
“線”是一種存在于現實或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在美術作品中,創作觀念中的“線”往往和視覺上的“線”相互聯系,而這種聯系只有通過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才能實現。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美術興趣,教師應更好地認識“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和審美價值。這樣,才能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更好地做到三點:一是通過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的審美能力;二是重點強調“線”在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中的非凡意義;三是引導學生比較“線”在東西方繪畫中的不同運用。
二、“線”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小學生對“線”的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對“線”的興趣。例如,在用“線”畫魚時,在學生畫出魚的雛形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在魚的身上增加“線”,這“線”可長可短、可粗可細,最終畫出學生心中最美的魚。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對“線”的興趣,更激發他們對美術創作的興趣。
iZsPzFM5szM+G03EyiWEGA==2.引導小學生把握“線”的神韻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線”是小學生勾畫美術作品的必要手段。在中國畫中,“線”是最突出的部分,它脫離了自身具備的物質意義,形成精神層面的美。在西方美學中,很多學者也非常重視“線”的審美意義。因為,“線”所具備的審美意義不僅包括美術作品的精神氣質,更體現創作者的藝術修養。為了讓學生領略美術作品中“線”的神韻,教師既可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又可引導學生臨摹美術作品。這樣,學生就可更深層地把握“線”。
3.要求小學生簡化“線”的應用
在美術作品中,“線”在形式上所具備的審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區分有意味的“線”和沒有意味的“線”,從而要求學生簡化“線”的應用。在美術創作中,“線”的簡化不是將作品中的細節部分刪去,而是將那些有意味的“線”突出出來,然后將剩下的“線”進行創新式改造。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展示一些“線”的特點較為鮮明的事物,讓學生從這些事物中找出“線”的走勢,然后根據自己的認知描繪“線”。
4.指導小學生掌握描繪“線”的方法
在美術創作中,當小學生想通過描繪“線”表達思想時,教師應做到兩點:一是為學生講解美術作品中“線”的表現形式、內涵意義和描繪方法等綜合性知識;二是既引導學生通過“線”表現一部作品,又引導學生更好地將“線”應用到作品中,進而展示“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優勢。例如,在描繪樹木時,教師可這樣指導學生:一是在樹干上再增加一些樹葉,并通過描繪“線”展示樹葉的紋理,二是將樹木中需要畫粗的地方加上粗“線”,需要畫細的地方加上細“線”。這樣,樹木便充滿生機和活力。值得注意的是,“線”應在需要增加的地方增加,以使學生明白“線”所體現的明暗關系、粗細關系、輕重關系及疏密關系等。總之,掌握描繪“線”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學生美術創作的整體水平。
“線”的形式千變萬化,難于言表。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對“線”的掌握無法僅憑單純的理論教學落實,而須通過具體的美術創作實現。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西關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