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界傳言,在360工作一年,可以抵得上在其他公司工作三五年。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在360一年學到的東西抵得上在其他公司三五年,員工會沉醉于公司“簡單”的企業文化;另一層意思則是:累。
老周很挑剔。對他人不滿意,對自己更不滿意,對什么都不滿意。
挑剔的表現方式是老批評人。“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像我們干活的都累得四腳朝天了,已經非常盡力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360員工告訴《東方企業家》。
就拿稿件來說吧,一般人看來差不多就好了。但同樣一個東西到周鴻祎那就不行了。“什么爛玩意,大街上拉幾個人問看看。標題行嗎,吸引人嗎?普通用戶看得懂嗎?他們能夠明白什么叫流量嗎,什么叫導入嗎?”上述員工說。
跟隨周鴻祎七年的副總裁于光東說:“跟老周干的這些年,對我們來說,不容易。”
不容易,要將產品的用戶體驗做到極致,確實不容易。
有一天,周鴻祎對于光東說,我用了你的影視產品。于光東心里默認說:“老板你就說吧。”言下之意是,你批評吧,開炮吧。沒想到,老周說,“做的還不錯。”于光東心想這太罕見了。
“但是當時可能評價還不錯,過幾天,老周可能會找出問題。‘我跟你講… …’”于光東說。
一個產品,只要有人在微博或其他渠道給老周指出任何一處小問題,他都會即刻督促員工去解決。“他是在產品上有潔癖的人。”于光東說。這樣的話使新入職的部分產品經理就受不了了,甚至受寵若驚。
“這么個小問題,這么個大老板,親自打電話給我們,還告訴我產品怎么改,這在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360技術部門的一位員工告訴《東方企業家》。
即刻這樣一種要求使得360公司的員工必須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好多個節假日沒法休息。因為競爭對手會利用節假日發起進攻。于光東也深有體會,很多次“互掐”的斗爭都是從節假日開始的。比如現在和搜狗的訟爭。
周鴻祎的目的很簡單:360要扁平化,無論何時。
到目前為止,360的自由“創業”氛圍還是不少員工推崇的。周鴻祎所強調的是,事情要自己去推動,員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當作創業項目來展開,哪怕老板不同意,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很多小的產品,自己“拍拍腦門”,找幾個人就可以干。360隨l7a3+wNOPIkAWUokSpacrg==身wifi設計就是僅由5個人來完成。而當時老周并未看好此事。
盡管產品方面管理比較寬松,但公司資源并不是自動為你配置好的。不是“我跟老大說了,老大同意了”,然后就萬事大吉了。老大同意,并不意味著事情就水到渠成,就完成了,你得去做說服工作。你得去找人,光找老大是沒用的,自己找合適的人手,建立起一個項目團隊。
在產品方面,快速執行的好處顯而易見。即使在360的內部架構,也都是圍繞著“快”和“簡單”設置的,甚至老周會經常去找一些普通員工來開會,親自參與到一些項目中,而不是直接找他的領導。
“我們要找到這個狠勁,才能做得更好。不下狠心,就無法克服困難。我們會用創新繼續努力,為用戶送上驚喜,并切實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泛泛地推同質化產品。”沈海寅告訴《東方企業家》。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因為你有強大的對手,你又不具備強大對手的資源。資源有限的時候,你一定要單點突破,不能面面俱到。”周鴻祎喜歡把這樣的狠話寫在博客上。
類似言論導致外界對周鴻祎的印象是比較偏激和固化。而360品牌總監尹小山的感受是,周鴻祎以前可能比較好勝,現在不像以前那么明顯和強烈了。
“我就很屌絲的一個人,不像有的公司CEO會跳拉丁舞,女員工昏倒一大片。”周鴻祎在公司年會上拿自己開涮的同時,依然不忘暗暗調侃一把“死對頭”李彥宏。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上市的時候,360員工的持股比例是20%,2013年,這個比例接近24%,員工是這家“簡單”公司的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