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亂的環境下,能判斷廣告主是誰,愿意為什么樣的東西付費,錢在哪里,這非常重要。
力美科技CEO舒義先和記者聊起北京上海的房租行情,用北京話說“門兒清”,“北京哪一塊的價格我都熟悉,我找房子的時候做過調查,現在住的朝陽公園附近有三個樓盤比較好……”這顯然是個接地氣的創業者,年僅28歲,三年前已在網絡廣告業掘得上千萬的第一桶金。
舒義形容公司一年一個臺階——2010年成立力美,2011年中拿到IDG的投資,2012年獲得KPCB凱鵬華盈的第二輪投資,前后有2000萬美元。2013年成立上海分公司。KPCB中國區投資副總裁張靈寄予厚望:“基于力美的業務表現,保持現在的財務增長,有希望在舒義的帶領下,兩三年內在美上市。”財聚人聚,采訪時門外有個員工正在討論技術問題,舒義不無得意地介紹,這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碩士和芝加哥大學的MBA。
和廣告一起進步
舒義人年輕,卻是老創業者了。
2004年他才19歲,剛進四川師范大學念大一,就開始搗鼓各種賺錢的路子。擺地攤賣盜版英語字典,舒義雇了個女生幫他一起賣,一本字典進價30售價75,女生分15,舒義分30。先在川師賣,舒義覺得有搞頭,又做代理,在四川音樂學院、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校院到處兜售。 “靠這個賺了幾萬,那時一年學費4000,普通同學的生活費一月500,在當時還是很可觀的。我是從小鎮出來的,缺錢嘛,必須要賺錢。”
之后舒義從大一到大三和朋友做了“四川大學生網”、“blogku”博客網站,這也是他初涉互聯網媒體的創業。不過這個博客和社交網站因為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也沒有廣告,最終都沒做成。
此時舒義已經“創業”好幾次,積累了豐富的溝通和合作經驗,也經歷了慘痛的失敗。這些讓他變得務實,經過考慮,選擇做互聯網廣告代理。“做媒體就像生小孩,什么都得自己從頭來,比較難,我們從 2007到2010年做廣告代理,是做保姆,帶別人的孩子。”
舒義先代理成都的吃喝玩樂網,一年賺了幾萬元。之后騰訊在成都開辦地方網站大成網,找廣告代理人。舒義已經有一些廣告經驗,沒有顧慮,接下騰訊一百多萬的任務,最后賣了一千多萬元,這一單生意讓他凈賺500萬元。接下來,舒義的團隊復制經驗,代理騰訊在武漢、重慶等地方網站的廣告。
2009年媒體熱炒iPhone手機、安卓系統。舒義開始關注這個市場,摩根士丹利一份關于信息革命周期的報道,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報告認為從1990年到2000年是個人電腦時代,2000年到2010年是互聯網時代,2010年到2020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
“大部分人現在只在辦公室用電腦,出門、出差就帶兩個東西,iPhone和iPad。手機和Pad未來將成為人們生活、娛樂最主要的介質。媒體的價值就是有多少人去看,那手機和Pad就有媒體的價值了。”
舒義決定到北京去創業。“當時就覺得北京是首都嘛,要做事業就要到那兒去。”回顧當時毅然決然的情境,舒義仍然很興奮。
移動廣告大勢
艾瑞咨詢的一份廣告行業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度中國的廣告市場中,電視廣告是840億元規模,網絡廣告753.1億元,報紙廣告422億元,廣播廣告107億元,雜志市場約87億元。數字媒體的廣告又分兩塊,一是始于2000年的PC端廣告市場,已經發展了10年時間,最大的公司有好耶、華揚聯眾等等,都是10年前創業的公司。
投資機構也在著手布局這個市場。KPCB主要關注互聯網科技、生命科技和環保科技三個領域,其中包括移動互聯網廣告領域的機會。KPCB中國區投資團隊表示,他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看到移動廣告平臺的價值,不僅幫助開發者去有效地變現,比PC端時代幫助廣告主更精準地定位受眾。
傳統的廣告營銷行業競爭,考量的是有足夠優質的客戶,和可以投放的媒體關系渠道。未來將更多比拼在品牌主張、產品訴求能否準確無誤地傳遞給目標受眾,數據和技術的發展將“大數據”概念引用到精準營銷中。與以往廣告傳播方式相比,移動廣告幾乎可以覆蓋所有移動設備用戶,其先天的定位功能就可以做到精準投放。
力美科技CTO梁信屏評價道:“人手一只手機,大家花越來越多碎片時間在移動端,但大部分廣告信息都是沒有價值的,這么好的可以互動的機會,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很可惜。”如果騷擾沒有價值,那什么是有價值的呢?核心的問題是,系統是不是從用戶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推送有需求的廣告。
在有用的信息里,一類有利益價值,用戶得到優惠券、折扣等可以產生實際經濟效益。一類有信息價值,和吃飯、房、車等有關,被人們所關注的。另一類具娛樂價值,用戶認為好玩,會分享給朋友的。
力美就旨在開拓這片全新的DSP(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臺)市場——找到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給出合適的信息。根據不同的用戶購買意向,為投放者做出最有效和精準的方案。
舒義闡述力美做移動DSP的初衷:其一,通過近兩年互聯網DSP公司對市場的教育,廣告主對DSP已不陌生,但還沒有人做移動DSP。第二,手機更適合做DSP,因為DSP的核心是RTB(RealTime Bidding,實時競價),RTB的核心是數據,PC端的cookie會被經常清理,導致用戶數據無法追蹤。而手機在不刷機的情況下,所有數據都會保留,我們得以積累了龐大且精準的數據。這是發展專業移動DSP的先天優勢。
為何是力美
參照美國DPS技術公司Rocket Fuel公司1億美元的IPO,KPCB相信這一領域會出現非常有價值的公司。為此KPCB中國投資團隊幾乎考察過所有跑在這個方向上的創業公司。張靈曾在騰訊和Google公司工作多年,Google經歷讓她更看重技術和產品好的團隊。但在中國,尤其是行業初期粗放式地增長,廣告產業鏈的水很深,只有商業直覺和技術產品兼備才能贏。
張靈第一次和舒義接觸,是在騰訊前COO的飯局上,舒義當時正在和他談一筆生意,表現出是個精明的商人。之后多次接觸,感受到他打造技術團隊和移動廣告平臺的意愿。KPCB投資團隊看重“舒義的嗅覺很是靈敏,在混亂的環境下,能判斷廣告主是誰,愿意為什么樣的東西付費,錢在哪里,這非常重要”,
公司的領導人須具備優異的商業判斷力,有領導精神的人需要帶領公司跑在正確的方向上,團隊執行力夠強。投資力美科技的另外兩個原因是,力美過去的業績增長速度、收入規模一直在業內領先,舒義也是能擁抱變化、快速執行和優化的人。
舒義的判斷是:“這個市場現在還比較小,整個國內的廣告市場大概是3000億人民幣,現在手機和Pad廣告市場去年大概20多億,今年大概40個億左右規模,每年翻番。力美廣告去年收入接近2億人民幣,今年將達到3億,明年我們基本上就可以達到4億的營收規模。”
CTO 梁信屏是由KPCB向力美科技推薦的。梁擁有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曾在Google任職6年,作為谷歌廣告亞太負責人,管理Google展示廣告和DoubleClick廣告平臺,后又被李彥宏邀請到百度,開發百度鳳巢搜索廣告系統。通過KPCB的牽線,梁加入力美科技負責移動廣告平臺產品和技術“Axion力道”。
現在Axion力道整合了包括Google DoubleClick Ad Exchange在內的多家移動廣告交易平臺的廣告資源,每天處理超過10億的移動廣告競價請求,覆蓋中國4億移動設備用戶。隨著移動廣告生態的逐步發展,預計到2014年Axion力道的日交易量將增加到15億。
舒義作為一個不是專業技術、產品經理出身的CEO,對技術的想法就是,必須找最好的人做最好的東西。他曾經收到一個技術人員一封超過千字的郵件,要求在8000元的薪水上再加1000元,羅列了在公司兢兢業業等理由,舒義直接給他漲到10000元。希望用更好的人,做更好的事,舒義表示鼓勵同事們這樣做。
力美營銷和技術并舉,前端和后臺免不了磨合。“技術說升級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測試,但客戶下周就要方案,還是得先和技術部門說清楚方案的重要性,曉之以理,如果能努力做好就下周,實在做不了也不能強制執行,要和他們溝通為什么要這樣,而不是因為我是老板就必須聽我的,否則很傷員工的心。”舒義在管理上也已經很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