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肩負著本行政區域人民的重托,擔負著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重要使命,在本地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做好工作,要求我們善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辯證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在諸多矛盾中把握主要矛盾。具體來說,就是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七個關系: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履職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黨的領導下建立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管理國家、實現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好實現形式。吳邦國委員長曾指出,沒有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不復存在;沒有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就無從談起。堅持黨的領導既是人大依法履職必須始終堅持的最重大的政治原則,也是做好人大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保證。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專委會委員、機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覺維護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自覺接受黨委的領導,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意志,成為本行政區域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動,落實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依法辦事,依法履職,就是堅持了黨的領導,就是維護黨的權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堅持黨的領導,遇到重大事項要及時向黨委請示匯報,又要依法大膽履職,扎實做好人大的各項工作,使人大行使法定職權的過程成為黨實現依法執政的過程,成為黨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成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過程。
第二,監督與支持的關系。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是由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所決定的。這種監督,既是對這些國家機關正確行使權力的支持與促進,又是為了防止權力被濫用。這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制定法律、作出決定與執行法律、落實決定的關系。人大與“一府兩院”目標和出發點的一致性,決定了監督與支持的統一性。監督是支持促進工作的一種方式,支持促進是監督工作的目的,二者相輔相成。正確處理監督與支持的關系,就是要把支持貫穿于監督的全過程,即運用人大監督方式,幫助被監督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并從法律等層面給予支持,促進問題的解決,達到支持的目的。“一府兩院”處于工作第一線,是本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及公正司法的組織者、實施者,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矛盾多,壓力大。我們既要從人大角度看問題,又要進行換位思考,對“一府兩院”多理解、多支持、多幫助,把監督、支持、促進融為一體,做到不越俎代庖,不包攬代替,到位而不越位,形成在黨委領導下各盡其責、共同推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三,人大常委會與專門委員會的關系。人大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都產生于人民代表大會,但法律地位和性質是有區別的。人大常委會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在閉會期間行使人民代表大會的部分職權;專門委員會是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的工作機關,屬于權力機關的內部機構。在閉會期間,專門委員會受本級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常委會與專門委員會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又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專門委員會的工作是常委會履行職責的重要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專門委員會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質量,關系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形象。專門委員會既要各負其責,又要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要充分發揮作用,圍繞常委會工作安排,積極開展調研和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為常委會履行職責創造條件。
第四,常委會履職與發揮代表作用的關系。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礎。常委會要主動接受代表監督,每年還要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人大代表來自社會各個方面,是人大常委會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最了解也最能反映社會不同層面、不同群體的民意。作為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定要高度重視代表工作,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尊重代表主體地位。要堅持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制度,充分發揮代表聯系密切群眾的優勢,及時把社會各方面的民意反映上來。要切實組織好代表的集中學習,提高代表的整體素質,提升代表的議政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要積極搭建代表履職平臺,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最大限度地讓人大代表參與人大常委會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使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作出的決定決議更能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只有這樣,人大工作才有堅實的基礎,才能使立法質量不斷提高,監督實效不斷增強;才能使我們所制定的法規和所作出的決定決議更加切合客觀實際和群眾的需求,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
第五,上下級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概括起來說,就是法律監督關系、業務指導關系、工作聯系關系。一是法律監督關系,即: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省級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等。國務院批準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并由省級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比如,1994年3月22日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出授權廈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廈門市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規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和省人大常委會備案。這種法律監督關系還包括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對上級人大代表的監督,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上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單位,它可以監督、罷免自己選出的上級人大代表。二是業務指導關系,體現在選舉業務指導、日常工作指導、信息理論指導等方面。三是工作聯系關系,如,上級人大常委會邀請下級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列席常委會會議;上級人大代表列席或參加下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或有關活動;上級人大常委會委托下級人大常委會從事某些協作性工作等等??傊?,這三個方面的關系,既保證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據憲法和法律,忠實于自己所代表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獨立地行使職權;又能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保持統一、協調和法律上的一致性,保證國家的憲法、法律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得到貫徹實施。
第六,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的關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積累和發展、傳承和創新相統一的過程。歷屆人大常委會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為推進民主政治進程積極探索,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們繼續前進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既要把歷屆人大常委會工作中形成和積累的好傳統、好經驗、好作風繼承好、發揚好,保持人大常委會工作的連續性,又要接好接力棒,邁開新征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開拓思路、創新舉措、改進方法,積極探索依法行使職權的有效途徑,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做到各項工作有新氣象,履行職責有新舉措,發揮職能作用有新突破,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有創造性。
第七,做官與做人、做事的關系。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做人、做官的目的。做官是為了更好地做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要當好官,首先要做好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誠誠懇懇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做人要以誠為本,做人貴正,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事貴敬,要盡心盡力,盡力盡職,敢于負責,勇于開拓,敢為天下先,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就要大膽去做。不以官自居才能做好人,要以官自勵才能辦好事。
(作者系福建省廈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