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上周,筆者給出了大家一個短期的交易策略,那就是以滬指的年線作為止損線,在年線上方附近抄底做多。當然了,抄底的品種是需要大家自己去挑選的,畢竟每個人的投資風格不同,而筆者則是偏向保守型的,選擇的當然是醫藥股居多了,特別是高價的中藥品牌上市公司的股票,而這些個股在本周內表現也的確沒有讓筆者失望。
對于醫藥股的投資分析,筆者早在去年三季度時,就已經跟大家明確了,這是一個未來可以再走黃金10年的大行業。因為這是由中國的人口分布以及年齡層次所決定的,中國正在逐漸面臨老齡化的人口趨勢,而且近期因80后的大多數年輕人正在忙婚育,所以導致相關的投資個股也是機會多多,走勢強勁,如貝因美、伊利股份等,而處于人口年齡兩個極端的,就是老人和小孩了,這里醞釀著巨大的商機。
當然了,想在醫藥股里創造投資奇跡,那就必須要您有持股2、3年的耐心和決心才行。否則,這些長線慢牛股,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為您創造出翻倍的收益的。想通了這一點,那么我們也明白了,醫藥股是專為那些穩健的投資者所準備的,特別是上班一族。
從目前上證指數的走勢來看,市場正在試圖進行圖形的技術修復,但是,能否把已經短期破位的技術走勢修復好呢?在目前來看,這還是一個疑問,因為大盤的30日均線還壓制著市場的反彈走勢,而能否突破并站穩在30日均線之上,這才是目前市場能否走好的關鍵。
從短期角度來看,目前指數已經站上了10日均線,且5日均線有金叉10日均線的跡象,但是,這并未得到技術信號的確認,所以,我們還不敢說市場走好了。再加上,在滬指的日K線圖里,必須要求明確確認了MACD指標的金叉,這才能說明市場的趨勢修復好了。
不過,從滬深指數的周線系統里觀察,目前市場周K線依然還是落在10周線下方的,那么市場如果在清明節前沒有收復并站上10周線,那就意味著市場徹底走弱。
而且,滬深股市的30日均線,目前就像一頭“攔路虎”,把大盤給卡住了。因為30日均線是中線的生命線,且看其目前的方向已經拐頭向下了,這說明大盤的中線趨勢岌岌可危,雖然還有那么一丁點“星星之火”,但是,也快要熄滅了,所以,這也是近期我們的操作偏向于謹慎的原因。
針對于近期的銀行股突然走強,如中信銀行受相關傳聞利好消息刺激,甚至出現了放巨量上漲,但是,筆者認為這也僅僅只是個股行為,它并未有能力帶領銀行股再漲一波行情,且目前的銀行股如民生和興業,有在做階段性的N層頭部嫌疑。所以,即使后市市場再繼續上漲,但是銀行股已經乏力難繼了。
看地產板塊近3個月的月K線以及成交量,就知道一些大機構都已經從地產板塊撤出來了。所以,對于有高壓政策壓制的房地產板塊,筆者是一直堅持看空不操作的,或者說,筆者實在是看不懂地產股,所以,我寧愿放棄不做,而選擇去做我看得懂的醫藥股。
旅游板塊最近到是有點補漲的跡象了,看龍頭股中國國旅的技術走勢,就可以略知一二了。而且,旅游旺季也快到了,估計市場又要提前去炒作一下這個板塊了。
如果我們要去挖掘未來翻3至5倍的大牛股,估計我們還是要從那些小盤次新股里著手。在傳統行業或者大藍籌板塊里尋找,有點難度。不過,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緩慢地復蘇,我們對未來的市場投資前景,還是抱有很大的幻想和期待的,所以,我們目前的選股和布局,都是著眼于市場2年后會走到哪里?2年后,我們的上證指數點位會在哪里呢?會低于2000點嗎?還是會在3000點之上呢?
所以,著眼于未來2、3年的市場布局,絕對不會錯。而現在先選那些底部低位長期橫盤,且有業績支撐,有行業成長性的潛力牛股,即使短期被套,我們又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