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剛提到,在市場一片恐慌時,反而該有積極的心態,3月20日就有一個60 點的反彈。
今年以來,市場往往通過急漲急跌的方式來實現向上或向下,使得我們經常無所適從,不敢追高,也不敢追跌,在冰窖與火坑間來回穿梭,反復煎熬。
其實基本面已經能夠教會我們如何應對?,F在的基本面與去年末的基本面,變化之處在于彼時經濟復蘇較為確定,且強度較大,有去年八月以來的數據作支撐。而此時基本面數據則顯得弱勢,使得投資者要么以為經濟復蘇就此結束,要么覺得復蘇力度太弱,引發了市場調整。但話說回來,終究是幡不動、風不動,仁者心里瞎折騰。彼時的數據導致了過于膨脹的預期,而此時基本面上的波動其實并不大,只是沒有滿足膨脹的預期而已,卻使得預期迅速低落,甚至到了萎靡的程度。自尋煩惱,或許這就是股市K 線圖與人的心電圖如此相像的原因吧。
此時和未來短期內的基本面,應該是一致的,至少是變化不大的。因為1、2 月數據弱于預期,而3 月數據還要等到4 月初,這段時間沒有更新的數據來改變預期,那么基本面就相當于不變的。而且,基本面本身有慣性,前兩月弱,第三月突然變好的可能性未必很大。所以,市場下跌了,然后又上漲了,又有反彈與反轉的爭論出來。那么既然已經知道基本面沒變化,這上漲豈不又是自尋煩惱么。然也,但未必沒有價值。個人感覺可以參與,甚至有沖擊2444 高點的可能,但幡不動、風不動,還要指望心能把幡吹起來么。所以,如果沒有什么東西證明基本面有變化,還是要知道進退的,貴有自知之明,知己也要知彼。
回到風格上的問題,創業板始終不能讓人感到安全,一方面估值高,一方面調整少,又有大小非、IPO 之類頭頂之劍,不論整個大盤上下與否,相對上似乎風險收益比更差一些。
而大反彈當天也是大盤金融股為主導,所以無論市場漲跌,向金融股之類靠攏是比較合理的,雖然創業板間歇性爆發,但對于我們來說要抓到太難,只做能做到的吧。至于地產,政策不可測,風險不可測,收益不可測,參與就是一個字: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