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子變成了萬人迷,人人都想要的時候,那么,這樣的市場一定不值得投資。
過去5年,中國股市由盛至衰,市場周期使然。回想2007年,當時市場普遍倡導“黃金十年”,認為中國經濟仍然要進入一個十年的高速增長期。結果,不幸的是,市場的一致預期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而灰飛煙滅。從此,A股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一直被經濟結構調整的悲觀預期籠罩著。時至今日,市場參與者仍然對未來充滿憂慮。但今天繼續談論經濟衰退亦不是明智之舉,盡管經濟復蘇仍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尤其是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更需要找準機會買入低估值的股票。
市場充滿著憂慮,尤其是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對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對影子銀行的擔憂,以及對新股重啟的擔憂,的確,市場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市場的普遍的憂慮卻給予了價值投資者非常難得的投資機會,因為恰恰是市場多數人的擔憂制造了藍籌股罕見的低估值價值,從而產生了抄底的絕好機會。或許,10年之后,站在2023年,我們可以很幸福的體會,中國股市已經突破了6000點,那時,你會多么的后悔,為什么不在2300點多買些藍籌股,而去多買了幾套房子。
不可否認,中國一直都缺少安全感,這從絕大多數買房產的心理就可以看出來。中國人一直有居家的文化,因此,一旦沒有房子,則會有居無定所的心理漂浮感。這一點尤其在經濟衰退的年份顯得格外重要,但中國房價的高估則是不言的事實。長期的居住文化形成了非理性的需求,市場的羊群心理推升了房價,導致房價的大大高估。但真正理性的聲音少之又少,加之貨幣貶值壓力的存在,買實物型資產的投資訣竅一夜之間成為了市場多數人頂禮膜拜的真理。
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瘋狂現象又何嘗不像2007年的股票市場?買了房子的人,都等著房價往上繼續漲,沒買的人仍然干著急,非常希望參與進來。聰明的投資者一定知道,多數人認為對的事情,一定就會出錯。當房子變成了萬人迷,人人都想要的時候,那么,這樣的市場一定不值得投資。所以,價值投資者一直會有個體會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而現在A股市場則是少數人玩的游戲,排除那些每天被游資爆炒的極高估值的小盤股以后,一些低估值藍籌股是在“身在閨中無人問”。且不說這些藍籌股往往是具有壟斷地位的行業龍頭,單是看它們的盈利就覺得非常有投資價值。
目前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仍然處于歷史上罕見的低估值的位置,滬深300的市盈率仍然不過11.0倍,市凈率1.6倍;上證50的市盈率不過9.9倍,市凈率1.55倍;況且,目前以中石油、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批超級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仍然具有非常有吸引力。來到目前的A股市場看到如此多低估值的藍籌股,就像一位剛剛成年的年輕男士來到了女兒國,看到一群美女,這樣好事可不多見。
我們統計了上述大盤藍籌股的股息率,即使按照2011年的盈利和分紅率來算,目前仍有一些大盤股的股息率(稅前)在5%左右。所以,我們認為藍籌股仍然具備安全邊際。
有人認為銀行股盈利增速降到個位數,對銀行股是利空。其實,我們并不這樣認為,對于銀行股而言,只要盈利有正增長,就是好事。畢竟銀行盈利基數大,要實現快速增長是有難度的。但對于銀行股這種低市盈率股票而言,只要每年能夠實現正常盈利,則對于目前的價格而言,仍然是值得投資的。畢竟5%股息率和5-6倍市盈率都是有安全邊際的。因此,對價值股的投資不能與成長股相類似。畢竟成長股所謂的業績增速效應也只是短期行為,很難有企業能夠真正維持盈利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