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派寶釵完勝浪漫派黛玉
情場如同職場,一個女人如果太聰明理性,就欠了點可愛,薛寶釵就連撲個蝴蝶,因撞見了丫鬟私語,還趕緊嫁禍給林黛玉,瞬間一轉念,她就有這樣的急智,叫人不是可敬而是可怕,想想看你閨蜜人前人后跟你姐妹相稱,回頭到別人那里就栽你一贓,你還蒙在鼓里,她笑瞇瞇地早把好人做全了。“寶釵戲蝶”歷來是“擁釵派”們力證她天真尚存的可愛場景,只是下一幕急轉成用計作戲,更叫人明白會賣萌并非真的萌,跟這樣的人別說做敵手了,做朋友你都要留著心眼。
寶釵當然也有情,對媽媽對哥哥,她才能坦露真心,規勸,哭罵,家常話正經話,無一不是為了自己家人著想。對外人么她能裝傻就裝傻,能回避就回避,連寫首詩都寫“珍重芳姿晝掩門”,力求做成世俗閨秀的完美榜樣。她唯一的動情時,似乎是寶玉被打后探病,她“眼圈微紅”“欲言又止”,這也合乎閨秀的標準,點到為止,從不過分。后面林妹妹來看病,什么都還沒說,已經看到眼睛哭成了桃兒。理性派和浪漫派的本質區別就是,看誰把感情控制得比較好,七情發內,動于中,形于外,情緒把握得恰到好處,一是有控制力,二是有分寸感。寶釵必定是個很好的管理人才,如果換了林妹妹做公司領導,一遇挫折,不是大哭,就是去葬花,再不就病倒在床上,審美上固然是美得動人心魄,但在現實里寸步難行。
癡情派尤二姐輸了“打算”的本錢
職場需要冷靜,需要智慧,需要熟諳各種規則并順利穿行其中,人情也要拿捏火候,全心全意去愛,往往用力過猛,保留理性的根本,這往往是制勝關鍵。尤二姐“癡心傻意”,先是誤信賈璉做外室,接著又上了鳳姐的當,被逼得吞金而死。細想想她本來機會不錯,是鳳姐自己迎進大觀園,當面稟明了老太太,有正式的身份,另外懷孕在身,如果順利生下孩子,地位不說穩固,自保也有余。但是她全然不想這些,每天為了傭人的小奸小壞煩惱受氣,鳳姐故意調唆秋桐去刺激她,她也照單全收,醞釀成病。癡情不是罪過,但在這種職場暗斗的環境里,還放任情緒,毫無理性,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晴雯跟寶玉拌嘴,寶玉說要攆她走,她又哭著說“死都不出這個門”,因為寶玉是可以撒嬌的對象,她也知道自己的哭鬧對他必然是有效的,她的漂亮和任性,是寶玉最喜愛也最難割舍的。但現實并不是情懷的安樂鄉,王夫人第一個要趕的就是這個“狐貍精”,她最怕兒子沉溺情色,不求上進。在她面前,晴雯并沒有哭泣,因為她知道哭也沒有用了,只能是在對答中強調自己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可是這嚇不倒王夫人,事實上她正是到了要從婆婆手中爭奪最后一點權力的時候,給兒子選擇配偶,絕對要自己作主。一個丫環,再漂亮癡情,到底不過是個丫環,現實之殘酷,就是病中被趕到破敗的家里,寶玉去探病,她來不及訴衷情,而是先求他給倒杯水來喝。這時才知癡心甚至換不回一杯體面的茶水,晴雯后悔也是晚了,她說早知如此,當初就另做個打算,這是真心話,以她的聰明美貌,加上老太太的看重,很有值得“打算”的本錢,可惜,后悔是浪漫感性派最后的結局,輸給了襲人這樣的理性派,她不會再有機會了。
如果感性派晴雯活在當下
“癡情不是一種罪過”只有在流行歌曲里才說得通,如果現實中大家個個靠著“癡情”去談情,去工作,一點點挫折立即尋死覓活,明知道不可為又不肯及時放手另尋新開始,古典浪漫派臥床不起,一病數年,淚盡而亡。這完全不適合現代社會,成年人需要工作養家糊口,誰有空扛著鋤頭吟詩葬花。如果晴雯這樣的姑娘活在當下,離開了賈家前途大好,沒看到豪門的妻妾,即使離婚也是記者們追逐的焦點么?照樣可以錦衣玉食地過日子,說不定再寫本“我在大觀園的那幾年”之類的書,照大眾喜歡窺探富豪生活的口味,估計也能榮登暢銷榜首。那時“豪門”“美女”之外,又多一個“女作家”的身份,不知道多少圈子會熱烈歡迎她加入。晴雯那種鋒芒畢露的性格,狐貍精似的容貌,一定會成為娛樂時代勁爆十足的話題人物,明星們沒事都要找出事來,何況人家原本就是有故事的人呢?
葛薇龍后來還是接過姑媽的衣缽,不是替她弄人就是替丈夫弄錢,直到文章結束,她始終還是一個癡情的人,而癡情向來不會有太好的下場,何況對方早就拿穩了要算計她,最好的結局,也不過就是變成第二個梁太太,繼續尋找青春的替身。
公司里,一張張年輕的和不再年輕的臉,晴雯和襲人,寶釵和黛玉,葛薇龍和梁太太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張愛玲為自己的小說配上凄涼的胡琴聲,而辦公室里,唯有電話鈴聲和鍵盤敲擊聲,作為這喧嘩職場的單調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