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是喜歡留有余地,就算遇到久違的美食也只會吃個七分飽,留下三分慢慢回味;
就算邂逅了期待中的那個人也不想太過濃烈,
總覺著細水長流的天長地久才是最真的浪漫;
也像是終于到了夢中想去的那個地方,不苛求鏡頭里的她完滿而全面,
只求捕捉到與她互動的最真感受,留有了空間,
回首時是滿滿的溫暖,而再次相遇,
還是一樣的期待。
就像“617”記錄下的泰國,“瞇”一下眼睛,卻擁有了無限的張力。
年代老友“617”
玩單反照相機的朋友都知道“全幅”,就是數碼照相機的感光器的面積如同最常用的135膠片的畫幅,它的尺寸為36mm×24mm,也就是小畫幅照相機(比如佳能的5D2等)。像佳能7D這樣的APS-C和APS-H的尺寸要相比全幅還要小,不過也屬于小畫幅。
中畫幅照相機是使用一種叫“120”膠卷拍攝的長寬比不等尺寸的照相機,120膠卷寬度為6cm,常用的中畫幅有6×4.5(645),6×6,6×7,6×9和6×12,相對小畫幅、中畫幅,膠片照相機里還有一種叫大畫幅照相機。大畫幅一般使用頁片拍攝,而不是膠卷,最小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是4×5英寸,再往上有4×6,8×8,8×10,10×12,12×15,10×18,18×24等好多種,大畫幅照相機要比中畫幅照相機復雜的多。
比較特殊的,就是617畫幅,常規的617的感光面積為6cm×17cm。也是使用120膠卷拍攝,它的感光面積要比5D2的感光面積大將近12倍。由于面積比常用的中畫幅大很多,所以一般不算作中畫幅。但是6cm×17cm的面積又比大畫幅小了許多,所以也不可以被稱之為大畫幅照相機。人們將它獨立的稱為寬幅照相機(也有書里是歸入大畫幅照相機序列的)。
寬幅照相機的好處是拍攝大場面。以及表達特殊的情緒,因為它的尺寸特別,往往可以營造特別的效果。泰國的歷史遺跡有不少是可以模仿寬幅來表現的。模仿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在拍攝的時候盡量端平照相機,盡量選擇適合橫向構圖的景物。
“偽617”演繹泰國,追憶情趣
其實,這次泰國之旅只是在尺寸上模仿了617的感覺,也就是 “偽617”。
617是膠片時代的情趣,當年的膠片照相機無論是照相機還是膠片,與攝影師總有一些交流,比如617的畫幅在構圖上總要求你“不走尋常路”般的思考,于是當年的攝影師就在這樣的交流中成長起來。現在的數碼在“便捷”的大旗下,橫掃了一切的不方便,那些機器與攝影師的交流也就被順便橫掃殆盡。用個比喻來說,膠片時代攝影是法國大菜,現在的數碼時代攝影就像是快餐,天天吃快餐的攝影師,能不能理解吃大菜的幸福呢?
色彩,最深情的歌
有句經典的話叫“蘿卜青菜,個人喜愛”,這個來解釋黑白好還是彩色棒的問題再貼切不過了。記得一個大師對我說過,把世界上的所有顏色混在一起,就成了灰色……灰色是這個世界最有魅力的顏色。我們所說的黑白照片,其實就是灰色的從黑到白的變化。
按照他的思路,灰色之于色彩,就好比哲學之于其他科學。說到這里了,大家是不是對單調的灰色肅然起敬啊。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除了患有全色盲癥的人以外,一般是看不到黑白照片里所表現的色調的。也就是說,黑白照片才是脫胎于生活,又抽象于生活的藝術。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而色彩是最善于表達情感的利器,用好了色彩,你將抓住人心,用好色彩,你的畫面就能唱出最深情的歌。其實,彩色照片與黑白的不同我覺得在于彩色的畫面為攝影師提供了太多的表達元素,而正是可以被表達的元素太多了,所以,初級的攝影師不知道如何駕馭那么多色彩,于是“忙中出錯”,反而不能用相應的色彩把想表達的情感表達清楚。
所以說:無論黑白還是彩色,要真正的用好它們各自的特點,表達的恰如其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你喜歡黑白還是彩色,也不過就是你喜歡蘿卜還是青菜的事情了。關鍵是,做好蘿卜抑或青菜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黑白是我訴說泰國歷史的基調,而彩色亦不可缺,因為僅僅說歷史是不夠的,泰國,還是一個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