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放天燈、吃雞蛋冰、在老街上行走的鏡頭,令人難忘,那也是柯景騰和沈佳宜最浪漫的一次出行,外景地就是臺灣的平溪小鎮。
去臺灣之前,我對兩個小鎮懷有期待,一個是貓城猴硐,一個是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外景地平溪。說起來對電影情節沒什么感懷,但對電影里刻畫的小鎮畫面卻太過迷戀。
放天燈,吃雞蛋冰,看看這里的螢火蟲
其實平溪離臺北并不算遠,一天可以打個來回。坐著有些老舊的火車,抵達平溪,下車后環顧四周,是個像內地三線城市那樣的小站,除了室外的長條椅,還有個小屋,既是售票室,也是候車室。當地人在站臺的天棚上掛了一些天燈飾品,站臺另一頭還簇擁掛著許多竹筒,上面寫著祈福的話。我喜歡看各種祈愿的話,是很簡單就窺見希望和美好的方式,有些很直白,例如,我要賺大錢,出國讀書一定會順利;有些很含蓄,例如,媽媽你知道我愛你;還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例如,我愛你BB,財運不滾我滾……因為這些天燈和祈福竹筒的點綴,平溪火車站雖然簡陋,卻令人倍感溫馨。如果我沒記錯電影《那些年》有這些祈福竹筒一個鏡頭。
平溪曾經是個煤鄉,當工業時代的身影從這里逐漸消退,觀光成為主打時,鐵路、天燈和螢火蟲成為這里的特色。在平溪我和朋友也放了天燈,吃了雞蛋冰,是在電影《那些年》柯景騰和沈佳宜吃雞蛋冰的那家店吃的哦,還找到他們留影和放天燈的石橋,可以說十分“圓滿”。
雖小雖舊,因了愛令人沉醉
深入平溪,一定是從老街開始。這條不算很長的街道,依舊保持著處亂不驚的舊樣貌,它有些雜亂,卻滲透著市井生活氣息。街邊很多當地人開的小店,賣些傳統小吃,日用雜貨,服務游客也服務當地人。好的一點是,即使拍過電影《那些年》,更早時拍過《戀戀風塵》,平溪卻沒有“一夜乍富”的感覺,街邊小店都不拉客,也不過分熱情的招呼,東西沒有賣到天價,在電影中出鏡的地方沒有豎起留影收費的牌子……所以我在平溪逛了許久,看著很多電影里熟悉的場景,邊走邊拍,然后發出感嘆,居然和電影里真的差不多。
那些街巷的角角落落似乎都有柯景騰和沈佳宜的身影,但細看之下卻發現只是一些嬉笑的年輕人,他們牽手走在平溪的有些古舊的小路上,任笑聲穿透歲月,慢慢沉淀在這個小鎮,等待時過經年,終有一天重返時,將那些曾經年少的回憶慢慢撿拾起來。原來,我們無法對那些平常景色無動于衷是因為我們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就像平溪,雖小雖舊,因為愛令人沉醉。
平溪比電影里,一點也不差
在平溪,沒有什么特定的行程和路線,一切都不用刻意。即使走走停停,也會很快與電影里熟悉的場景偶遇,高低起伏的街道兩旁,都是像鄰家一樣親切的小房子,小門臉。售賣天燈的店也不少,很多小店也都有雞蛋冰賣,老板幾乎都很和藹,如果不忙,他們都很樂意與人閑聊,語速是不緊不慢地那種港臺腔。時間在平溪不算奢侈品,一如臺灣很多以慢出名的小鎮,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感受,才對這里的胃口。
半天逛下來,感覺平溪真是很小,小到令人戀戀不舍,小到令人想住下來,小到不忍與撲面而來的市井味告別。于是感嘆九把刀這廝,真會挑地方,讓《那些年》電影里最好的一段發生在平溪。所幸的是,電影和平溪,他們并未彼此辜負,平溪比電影里,一點也不差。